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827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04:00 ~ 4:30 資料庫備份中,需等較久的時間,請耐心等候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goodsai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鮮花 x7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分享] 彗星是「冰泥球」還是「髒雪球」
彗星是「冰泥球」還是「髒雪球」

彗星在軌道繞行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遠離太陽的低溫環境。在較低溫的環境下,彗星的成分相對來說比較不會產生變化,攜帶的物質便可用來代表太陽系起源的狀態。




今年七月4日,美國太空總署「深度撞擊」任務,派遣了一艘撞擊小艇,撞擊譚普一號彗星,希望能瞭解彗核的內部構造。370公斤重的銅製撞擊頭,以每秒10.2公里的速度撞向譚普一號彗星。這次的撞擊造成了一個直徑約100~125公尺撞擊坑(與預期的接近),並且噴發出彗星上的物質。過程蒸散出4500噸的水汽,但是卻釋放出更多的塵埃。譚普一號衛星的冰核,大約與台北市差不多,容易因為溫度而噴發出易揮發的物質。這次的撞擊,很可能就會引發一次塵埃與氣體的向外噴發,並且在彗星表面產生一塊新的活躍區域。

    就在撞擊之前,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中捕捉到,由冰彗星所噴發出的一股塵埃噴流。但無人知道噴流的形成機制。

    在撞擊當時,Rosetta衛星距離彗星八百萬公里,一個觀測的絕佳位置。利用裝載儀器OSIRIS影像系統,分別在撞擊之前、當時與之後進行觀測。天文學家利用OSIRIS量測出撞擊後產生的水汽與塵埃的等效撞擊截面,並且由此估算出水汽與塵埃的含量居然小於一。這暗示著彗星是由大量的塵埃,然後由冰塊膠結住;而不是之前推測的,由大量冰塊組成,塵埃摻雜其中。因此,對彗星的稱呼應該改為「冰泥球」,而不是先前大家所說的的「髒雪球」。

    天文學家在撞擊後的幾天,並未發現譚普一號彗星有任何噴發活動加劇的跡象,這表示一般的隕石撞擊,並不是導致彗星噴發的的主因。科學家希望能夠利用OSIRIS與其他地面的觀測影像,建立撞擊時塵埃雲噴發出的立體影像,以期能對彗核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轉載自中研院天文網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27 00:31 |
upside 手機 葫蘆墩家族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頭銜:反病毒 反詐騙 反虐犬   反病毒 反詐騙 反虐犬  
版主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雖然不懂天文學 但偶爾多了解一些自然科學也不錯
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都在上面 讓小弟又上了一課 感謝分享


爸爸 你一路好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和信超媒體 | Posted:2005-10-27 01:1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799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