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我證明》
共2517字
http://pilikang.pixnet.n...st/3605786廣播節目主持人聞道笛,一名很長得很像少女漫畫中美男子的六年級生,很興奮地霹靂啪啦一直問:
「各位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很高興邀請到新銳作家,部落格名人,網路新世代寫手,小說首獎《十億》的作者,胡-愛-晏小姐來到我節目中,請Mrs WHOIAM跟聽眾朋友問好。」
「各位聽眾朋友們,我內在的神向你們內在的神問好,WHO ARE YOU?WHO AM I?I am that who I am, I am WHOIAM。」胡愛晏有點結巴地說道。
「哇,首先我們先請胡愛晏小姐來跟我們介紹她的這本目前當紅的電子書《十億》的創作過程吧?」
「不用先介紹自已嗎?」胡愛晏笑道。
「哈!不好意思忘了,因為我知道今天請到的是《十億》的作者胡愛晏,就很興奮,想趕快知道這本書是如何被寫出來的,那我們先請胡女士自我介紹吧?」
「開場白就簡單地自介過了,一句話就能代表所有的疑問和答案,這也是我的筆名和暱稱的由來。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在做他/她自已,也在追求這個終極反問,而我寫下這本書也跟這發響有關。」
「哦?怎麼說?」聞道笛恢復了冷靜和平穩,不再失去主持人應有的台風和口條。
「我是誰?我想成為誰?不斷地追問之後,腦海中清楚浮現的是寫下自已的想法,有一副名畫是雙手互畫,我寫我自已,而我自已又是誰在寫我?當我創造時,我是創世者;當我受造時,我是受造者。我是我創造與想像的那個,我也是去體驗和許願的那個,我被寫,我又寫我,不斷地進行式,永無完成式。」
「妳的意思是,那時妳想寫下來,所以造就了往後文字工作者這條路?」
「可以這麼說,《十億》這本書是個敲門磗,但不代表之前空無而是早已舖路很久。它像是導火線也像是關鍵工具,它像是集大成也算是新結晶,它像是總回顧又像是新生兒。這本書結合心想事成、新時代思想、網路文學、行動文學和我個人志業的總匯。」
「所以它算是一個試驗品囉?」
「不!它像是行動劇,也是活化石。這書早就在架構二的圖書館存在,我只是把它拿到現實界。它早活了無數代,我只是成為管道,發掘它的存在,讓它流過我而成形。」
「什麼是架構二?」
「以最簡單的方法來說,現實是第一架構,夢或希望或心念有點像第二架構。」
「哦!所以妳只是在自我追問生命與『我是誰』時,就得以浮現一本書?」
「應該說,我早就是我夢想成為的那個人、那個角色、那個職業了。」
「妳的學歷是文學相關的背景,這也代表妳很早就決定了這條路?」
「那時侯有點像是逃避,選擇最簡單又不排斥的性向與學科,直到後來才勇敢承認與面對,付諸行動與冒險。」
「所以說妳一直想當一個作家?」
「我原本也以為我想當一個文學家或文化行政、文創產業、文字工作者。」
「難道不是?」
「後來,我接觸賽斯思想、NEWAGE、《一的法則》、《愛與光圖書館選集》、歐林訊息、亞伯拉罕訊息等等,我才了解我早就是我拼命想成為的那個人!我想要的人生跟本不用創造,一切無限可能版本老早就全面俱在,只是角度和視角的切選問題罷了。」
「什麼意思?」
「發簡訊時我就是在寫簡訊文學,經營個人網站時我就是個部落格格主了,中獎得到一台夢魅已求的小筆電時就無異於宣告我是個行動作家了,投稿無數次也是回響我樂此不疲的文字創作,看電影寫影評因而得到免費的電影票,參加美食徵文因而得到獎金,所有這些點點滴滴不就是我正想要成為的那個『誰』嗎?」
「那這樣不就人人都是?」
「不,每個人選擇體驗的面向不盡然。」
「可是這樣有點像是自封為王,自我感覺良好,不是嗎?」
「可以這麼說,每個人本來都活在自已定義的世界中。外在現實是集體潛意識的互相妥協,最終決定創造或者說體驗那種劇本仍然操之在我。」
「那為什麼不是人人中樂透?」
「你想中十億嗎?」
「想呀!怎會不想?這也不是妳寫這本書的目的嗎?」
「不!錯了!看到書名就問我是不是在保證他一定會中十億的人,一定沒讀完這本書。」
「有!我有翻到最後一頁…」
「哈!主持人你真誠實,但你會發覺結局不是重點,過程才是我說的焦點。」
「對呀!妳故意的喔!開頭和結束跟本是同樣的文字劇情嘛!這樣跳頁數的人就會失望了。」
「因為這不是推理小說,誰殺的!某某某!好,完!」
「哈!享受閱讀的樂趣,是嘛?」
「享受過程,因為結局的安好是被保證的,每個人都在愛與光中的必然性是無庸置疑的。」
「那十億呢?」
「剛剛你的回答是想要,那你為什麼要這麼多錢?吃東西?」
「十億拿來吃,也太多了吧?吃一輩子也吃不完,除非天天買山珍海味、高貴美食,拼命浪費。」
「這有意義嗎?」
「當然這只是我其中一項的用處,還可以環遊世界呀!幫助世界啦!做自已想做的事啦!」
「環遊世界要十億嗎?」
「是不用啦!不過有這麼多錢比較方便。」
「所以你現在不能做自已想做的事囉?」
「像是捐很多錢給慈善機構呀!」
「為什麼你認為這個世界需要被幫助?」
「難道不是嗎?這麼多窮人、病人、苦痛的人需要我們的援手,難道要視而不見?」
「我在說的不是冷漠,不過有時熱切比冷靜更可怕,你關注的更加成為你眼中的實相。」
「要不然轉頭不看新聞那些訊息,就沒有壞人了嗎?」
「壞人這個議題已經太多書在說,你再問也只是再提醒自已一次,不過我想你要問的重點是假裝看不見就不存在嗎?」
「對呀!我有了十億,我就可以幫忙戰亂國家、可以幫忙社會福利、可以改善經濟困境等,這些我不能裝作沒看見的現實。」
「為什麼地球需要被救?」
「這就奇怪了?難道我拿錢去援助科學家改善環境或是捐錢改善氣侯、給需要的人有錯嗎?現在不是很多訊息都說地球媽媽生病了,這個社會病了,這個世界病了。」
「這有二個錯誤的前題,第一個有對錯之分,第二個有醫病之需。」
「難道錯了?」
「還是在二元對立裡。」
「要不然我到底要怎麼辦?」
「怎麼做從就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誰?你怎麼想?而你所思即所得,所見即所思,你的人就是一連串的信念與心念組合的形相。」
「我想幫助這個世界。」
「那裡需要被幫助?」
「到處呀!我從事大眾傳媒很久了,雖然廣播不用露臉,但新聞部就在同一棟大樓,我也認識很多記者朋友,像是大氣層也好、海洋污染、人禍、戰亂、社會問題一堆呀!我有了這麼多錢就可以發揮一些功用。」
「這樣想一想,十億好像不太夠,可能要十兆、十京、十垓?」
「哈!錢永遠不夠,不過為什麼妳會問這個世界那裡需要被幫助?不是很明顯嗎?」
「妳怎會看到?」
「這是事實呀!」
「誰的事實?」
「大家的呀!」
「你確定?所有人都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