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相關資訊】相機廠牌型號:DBK41 / 光圈: F10
望遠鏡 / 鏡頭:C8 / 焦距: 2000mm
曝 光 時 間: x =
拍 攝 日 期:2011/9/16
拍 攝 地 點:北投小坪頂
【相關說明】第谷坑是位於月球南半球高地的一個很突出的
撞擊坑,被以丹麥天文學家
第谷·布拉赫的名字命名;向南是一連串的坑組成的
坑街,向東是
Pictet,向北北東是
Sasserides。第谷坑周圍的表面布滿了各種規模的坑穴,並且有許多重疊著的老坑穴,有一些較小的坑穴是從第谷濺射出的較大
噴出物再度濺射而形成的。
第谷是一個相對而言較年輕的隕石坑,依據
阿波羅17號任務中對再覆蓋在隕石坑輻射紋樣本的分析,估計年齡為1.08億年。如此的年齡建議,撞擊可能是一顆的
巴普提斯蒂娜族(Baptistina family)的小行星造成的,但是撞擊的成分仍是未知的,因此這只是目前的推測。然而,模擬的研究認為第谷環形山有70%的可能性是由
小行星298的碎片之一撞擊形成的
[1]。來自同一個家族的一個更大的碎片則可能是6500萬年前在
地球撞出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造成
恐龍滅絕的元凶。
這個環形山邊緣清晰,不像那些古老的環形山那樣被後來的撞擊所侵蝕。太陽在他的上方時,凸顯出它內部有很高的
反照率,並且坑穴的四周圍有形成輻調的獨特
輻射線,長度延伸達到1500公里。甚至在只有地球照(地球反射的陽光)的光線時,也能看見這些輻射紋。
在超越
?壁邊緣之外,有一個反照率比內部低的區域延伸超過100公里,並且有著任意的輻射線標記,這圈暗淡的輪緣可能是撞擊期間被從內部挖出的礦物。
它的內壁陷入並且如同
梯田,呈現粗糙的斜坡,但在接近平坦的平地內展示出小的、圓形的穹隆。這種平坦的地形最有可能出現在過去的火山,標示出熔岩體造成的影響。這些地板的詳細
照片顯示他有一系列的裂縫和小山縱橫交錯成陣列。在地板的中心隆起的山峰高1,6公里,並且在
主峰的東北還有一個較矮的山峰。
在一次月食時進行的月球表面的紅外線觀測,顯示第谷坑表面冷卻的速度比其它地區的表面慢一點,使這個坑穴成為一個」熱點」。這種現象是因為覆蓋在坑穴上的物質不同造成的差異。
坑穴的邊緣是
測量員7號選擇的任務目標。這艘機器人太空船在1968年1月安全的降落在坑穴的北邊。這艘太空船進行表面的化學成分測量,發現與海不同的化學組成。從這次測量,高第的主要化學成分在理論上是
斜長石-一種富含
鋁的礦物。這個坑穴在
月球軌道5號的影像中也很清晰。
從1950年代至1990年代,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空氣動力學家迪安查普曼和其他人發展出
似曜石的月球起源說。查普曼使用複雜的軌道電腦模型和大量的風洞實驗支持他的理論,即澳大利亞粗糙帶鱗狀的似曜石來自於第谷濺射出的輻射線。除非能解釋粗糙帶鱗狀的樣本,將無法排除似曜石起源於月球的說法。
早在1645年的月面圖上就已經繪有第谷坑,當時
Antonius Maria Schyrleus de Rheita以描繪出明亮的輻射紋系統。
以上說明轉貼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8%B0%B7%E5%9D%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