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48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k901389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求助] [求助]刑法問題
甲與乙結怨,相約於KTV談判,甲與乙各帶述名小弟助陣,此時忽聞KTV門口有打鬥聲,甲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或由臉書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內容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14 16:45 |
Dragon-Q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1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有犯意聯絡!?


最難的題目不是存在於難與不難之間.而是被忽略的東西!!!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16 21:04 |
shl651029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題意不清 無法做可能推測
未敘明丙是何人所傷
樓主僅述檢察官認定丙殺人未遂共同正犯起訴
太多可以自行添油加醋的地方
打人的是甲的小弟?第三者?
丙是本案殺人案之被害人 . 本案談判之當事人?本案談判無關之路人?
1.若丙是無關之第三人?無端被害,加害人無加害犯意 誤為目標打擊之(客體錯誤)
  殺人未遂起訴-->大膽假設 有理由
2丙一樣為無辜第三人,甲或小弟有出手未必故意 打成重傷,甲 殺人共同正犯起訴
-->有理
3丙為仇家,甲未動手 小弟動手,在事情早已開會謀議處理,共謀共同正犯
起訴甲為殺人未遂共同正犯-->有理由
4丙不認識甲 小弟,甲和小弟亦不認識,甲和小弟都沒動手,丙重傷而死--->甲 殺人共同正
犯起訴 顯無理由


[ 此文章被shl651029在2011-03-16 23:16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16 23:06 |
Dragon-Q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1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過失沒有共同正犯~除非採整體注意義務!但義務之注意又有個案之判斷!


最難的題目不是存在於難與不難之間.而是被忽略的東西!!!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17 10:50 |
ck901389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感謝各位板友的回應

我看判決書時最奇妙的一點就是

「丙被不知名人士毆打」

然後起訴書就寫甲與不知名人士具有殺人行為之犯意聯絡

真的很奇怪...

要麻也是起訴聚眾鬥毆

殺人罪跟聚眾鬥毆的刑罰差超多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22 16:46 |
往真裏修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
既然人都死了   為何是起訴殺人「未遂」
理由到底是??????????????????????

我的推測是
甲在群毆中 毆打丙以外其他人   因為丙死了 所以認定參與毆打的人通通有殺人故意
只是被甲等共犯毆打的人沒有死  
也就是說甲是與「打死丙的不知名人士」以外之人形成共同正犯
至於丙的死究竟何人所為 因關鍵正犯沒有找到 致丙於死的「行為分擔」無法舉證
(這部份應該是缺乏關鍵證據的緣故)
所以甲沒有為丙的死負責

丙的死亡 只是用來證明甲與其他共犯都有殺人故意的證據事實而已
所謂的「犯意聯絡」 也是要讓甲成立殺人故意的說法
(不這樣講 死亡結果就無法證明甲的故意)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Posted:2011-03-22 17:3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065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