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資訊】相機廠牌:Nikon/Nikkor /
類型: 數位單眼 /
型號: D50 (N/A)
【攝影條件】影像處理:原圖發表
拍攝地點:苗栗縣
【作品介紹】沿著明德水庫源頭上溯,一路明媚風光;由隘錫古道開闢而成的苗126線蜿蜒來到台3線,
這裡是獅潭鄉百壽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聚落。
50年前,每天走一個半鐘頭的路到學校,他厭倦了貧瘠山村,未及成年就逃離這個偏僻山鄉。直到民國87年,景氣遽變促使他再度回到山上老家,那年他40歲。
沒想到家鄉的舊事物反而為他的人生下半場再度燃起希望。
談起過去的歲月,民國87年台灣凍省,當時的邱國禎是承包省府工程的包商之一,只是隨著凍省,業績也跟著急凍。
「因為年紀大,連守衛工作都應徵不到,每種行業都被人做去了」,沒有半件案源,只能坐困愁城。回到山裡的老家住了半年,只能勉強靠積蓄支應生活。後來想起老一輩的曾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才想到小時候媽媽曾利用茶壺種出的豆芽菜,
在物資缺乏的年代裡,豆芽就是營養又便宜的美味。他想,何不就從種豆芽做起?
當然這個念頭馬上就被反對,小小一根豆芽菜要怎麼賺錢?
只是,他並未放棄,依舊咬牙撐著。但年少離家,種植完全外行,連要賣到哪邊都不曉得,一開始挑到傳統市場賣,一般豆芽菜一斤10元不到,邱國禎種的豆芽成本高,一斤就要40,根本沒人買。
家鄉山多,他轉而注意到登山健身的人,「早起爬山的,很注重健康,說不定是個商機。」
為了配合登山客的活動時間,邱國禎天未亮就起床,從清晨三、四點開始準備作業,然後再大老遠趕到桃園虎頭山、新竹十八尖山等熱門登山路線去擺攤叫賣。
遊客來來去去,吃過他種的豆芽大都讚不絕口,但遊客畢竟來去無常,無法帶來穩定營收,直到一位經營有機商店的「貴人」對他的豆芽菜驚為天人,為他介紹有機通路。從此,邱國禎專心有機栽培,又經過幾年,有機食品的風氣漸漸傳開,他的產品也慢慢拓展。
邱國禎將老家改成農園,定名為「百壽芽菜農場」,以家鄉山泉水種出的豆芽,從苗栗、東勢,一路賣到台中,這時已經有許多有機商店「排隊搶著要買!」
雖然事業逐漸有起色,但當時有機栽種尚未普遍,連農會也沒有這方面的專家,無法給予輔導協助,中間過程完全只能埋頭研究,自行實驗摸索。
一般人或許不知,有機種植的種子必須也是以有機方式栽種而來才符合有機品質,而有機芽菜的種子用量大,台灣本土的農民卻很少從事此類種植,因此有機種子有7成都是遠從美國、澳洲進口而來。
只是進口種子經過運輸時間,老嫩、良莠不齊,若摻雜庫存貨,萌芽爆發力便不足,甚至早已失去生命力。邱國禎開始以手工挑種,先把種子泡水數小時,較嫩的種子吸足水份飽漲之後要先挑出---這只是種植前的繁複工序之一而已。
進入種植程序後最怕的就是細菌感染,「如果其中1株感染,將會導致整批芽苗都泡湯,一次損失就10多萬,農場邊堆滿栽培失敗的芽菜是常有的事」。
有機芽菜以水耕栽培,一發芽就移入密閉的冷藏室中生長,完全看不到過程,「剛開始,我們面對整個冷藏室爛掉的芽菜,相當沮喪。」邱國禎一開始不了解各種豆子的特性,摸不著要點。
大量生產的栽植過程不是想像中的容易,尤其是不添加生長激素、漂白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有機種植,培育過程中若不慎失敗,金錢上的損失事小,百般努力徒然白費更讓人扼腕。
生長是門細緻的學問,就算只是一顆小小的種子,其中也包含無數學問。
邱國禎輕拂翠綠的芽菜,說起他的寶貴經驗:芽類生長期一般為5天,但有些種子例如黃豆、苜蓿等要先催芽,種子發芽有所謂的能量,也就是萌芽能力,這其中對於光照、空氣、水份、溫度等問題都要適度控制,否則就會導致失敗。在成長期間,栽培室氧氣不能多,因為植物需要的是二氧化碳;人員也不能隨意進出栽培室,否則會干擾光合作用,導致芽菜「身體硬掉,不甜不脆。」這些說來簡單,卻是他無處求師,只好付出一批批淘汰的代價,一點一滴修正所得到的寶貴經驗。
從一個門外漢,到後來成為有機種植達人,對邱國禎來說,成功絕非僥倖,完全是以執著、打拼而來。
「有時一個問題解決不了,三天都睡不著」,邱國禎歷經5年左右苦心鑽營,逐漸摸索出方法,種植的品項也擴大到苜蓿、黃豆、豌豆等,連花生、蘿蔔嬰、綠花椰菜,都歸納出生長條件,目前實驗成功的種子達22種。靠著不停摸索,逐漸掌握芽菜生長的平衡點,百壽芽菜農場也逐漸在市場打開知名度。
剛開始種豆芽時,就連要如何施肥、施藥都完全不懂的他,卻也沒想過要用人工化學方法來種,他總是謙稱自己是陰錯陽差走上有機種植的領域。
更沒想到的是,那個他曾經急於逃離的窮鄉,位於明德水庫上游保護區的老家山泉水,今日反而成了讓他確保芽菜種植的乾淨水源,得以種出甜度高達7度的豆芽,
一邊嚼著隨手摘下的豆芽送進嘴裡生吃,那甘甜的滋味正如得來不易的幸福,
帶著故鄉的草香,乾淨、自然而充滿感謝。
本文同步發表於
心情風景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