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很寬~
我就依自己的想法參一腳吧!(不合用就請多多包涵啦)
1.金融機構創造新的附加價值:(從經營的角度去切)
先從金融機構的原功能來說:
a.(被動面)金融中界者,媒合資金供給者(存款人)與資金需求者(貸款人)的需求,降低彼此在市場上的搜尋成本(例如哪裡可存錢?哪裡存款利率高?誰有錢借我?哪裡貸款利率低?....諸如此類...).....這是教科書說的.
b.(積極面)衍生功能:低利率已是全球普遍現象,存放款利差被壓縮,銀行競爭更激烈,所以漸漸衍生出財富管理業務,協助客戶資產增長,也額外增加銀行的收入源.
c.資產保護面:以信託方式協助客戶做資產保護,增加資產,節稅等功能,依需求不同而衍生出許多不同的信託產品,金錢信託(ex~共同基金就是),不動產信託....甚至是股權信託,五花八門,亦是銀行收入源之一.
d.社會責任面 :協助政府推動的貨幣政策,穩定金融.也有像國外(ex:印度...窮人銀行...提供微型貸款供社會基層弱勢者改善生活等.....)
其實銀行功能與服務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創新功能可以基於上述內容作改良(先不考慮成本面,技術面可行即可),如提供24小時的理財諮詢,ATM小額換匯服務,24小時網路銀行服務(除一般金融外,還可以做國外股匯市投資,網路銀行代訂機票,車票~台鐵高鐵等....用ATM或網路ATM儲值icash,悠遊卡...等智慧卡片),這些都可以去做延伸思考...主要就是以便利人們的生活為主軸,就可以有好多好多的想法喔!!
而金融創新主要是在產品面,產品面又是五花八門了,像現在的期貨,選擇權,都是屬於金融創新,雙元貨幣,結構性商品(如連動債),也是如此......其實,信用卡啊,VISA金融卡,現金卡..買車的分期付款...購物分期金..這些耳熟能詳的的工具都是屬於金融創新(這都是現有的東西喔)
若是談產品創新啊(先不管成本效益喔),我有一個新想法,像在國外刷卡都有匯差,所以銀行可依過去經驗全行大概估計一個月內有多少信用卡金額(如美元)是由國外刷卡產生,可以推一個小額匯差選擇權,因為銀行一定握有一定部位的外匯,所以藉此產品與要出國的人對做,客戶可以付少許的成本避免匯差損,銀行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有一些收入.....
像現在的新話題,伊斯蘭金融,或許可以針對不同的族群作不同的金融服務,如佛教金融,基督教金融....
有好多好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加上與生活的關連.就會有新的創意.....
這些是我在業界的心得與觀察,希望有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