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嬰兒] 寶寶骨骼健康與鈣質攝取
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周怡宏醫師
蘇打或任何鹼性物質,都會中和胃酸;吃糖果或其他濃縮醣類,會刺激鹼性消化液的分泌,減少或阻止鈣質的吸收。而脂肪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因此,兒童特別是一至三歲幼兒,應該喝全脂牛奶,不要喝脫脂牛奶,以幫助鈣質吸收。
含量最多的礦物質 鈣質是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約佔體重1.5~2%,佔所有礦物質總量的 39%。其中99%存在於骨骼及牙齒,另外1%於柔軟組織中,包括肌肉、血液、神經,以調節多種新陳代謝的功能。血漿中含有鈣約8.5~10.4 mg/dl,並以三種型式存在:游離型(有效型)45%、結合型(與蛋白質鍵結)40%、混合可透析型(與鹽類鍵結)15%。細胞外的鈣質濃度遠超過細胞內濃度數千倍之多。
血液中鈣質濃度恆定性由三種因素維持,包括副甲狀腺激素、維生素D以及抑鈣激素。
每日攝取的鈣質,約有三分之二無法吸收而由腸子排出,其餘三分之一則在吸收後至血液中,並且送達骨骼而沉積,最後由腎臟排出。
當然,有部分仍會重新吸收回到循環系統中。骨中鈣質需與磷酸結合,始可被儲藏起來,如果無磷酸的話,人體就無法將鈣質善加利用,但若磷酸量過多,則為處理過剩磷酸,骨中鈣質會一起損失掉。因此理想體內鈣磷比為1:2,血中鈣磷比為1:1。
懷孕後期胎兒鈣需求高 由於胎兒的骨骼和牙齒佔了整個身體結構的大部份,一般預估新生兒的體內約有25~30克的鈣質,約等於母體骨骼內百分之三左右的鈣質,而胎兒的牙齒早在懷孕第八週時便開始形成,骨骼則在懷孕第十二週就開始鈣化。
到了懷孕末期,胎兒每日更從母體中獲得約250~300毫克的鈣質,這時母體中的鈣質會降到最低點。 懷孕初期,鈣的攝取量增多時會有一部份蓄積於母體的骨骼內;至懷孕末期,所蓄積的鈣即可供給胎兒發育利用,如果在懷孕前期母體的鈣質蓄積量,不足以供應後期胎兒所需,則會從母體的骨骼汲取鈣質,嚴重時會導致母體鈣質缺乏。
鈣質的七大功用 (1) 構成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 (2) 出血時協助血液凝固 (3) 維持心臟、肌肉正常收縮 (4) 活化酵素 (5) 調節酸鹼平衡 (6) 促進神經的傳遞 (7) 控制細胞膜之通透性
鈣質缺乏與慢性疾病的關係 飲食中鈣不足時,人體的「血鈣平衡系統」會增加副甲狀腺素分泌,溶解骨鈣以維持血鈣的正常濃度。研究指出,人體長期缺鈣,容易使血鈣平衡系統受損,副甲狀腺素長期受缺鈣的刺激,而進入亢進狀態,持續的過量分泌,而造成骨鈣減少,血液和血管、腦等軟組織的鈣含量增加的反常現象,容易引起鈣沈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失去彈性,導致動脈硬化及高血壓;沈積在骨頭某些部位,可致骨質增生(骨刺)。
因此,飲食中長期缺鈣,與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神經退化性疾病、骨質增生(骨刺)及退化性關節炎等慢性病均有關連性。父母親應該要知道,鈣質缺乏引起的病症是從小慢慢累積而來的,因此必需自小即給予足夠的鈣質攝取。 鈣質的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均會引起鈣的缺乏症,過多的磷也會使鈣的吸收不良。
因為鈣質缺乏造成的疾病有以下幾個:骨質疏鬆症(造成骨骼空洞化)、身高不足、慢性腎病(造成腎功能退化)、低鈣血症(造成心血管及神經系統失常)、肌肉強直性收縮 (造成肌肉收縮失控)、高血壓(造成異常血管壓力過高)、 軟齒症(造成牙齒鈣質不足)、佝僂病(造成骨骼異常變位)。
影響鈣質吸收的因素 蘇打或任何鹼性物質,都會中和胃酸;吃糖果或其他濃縮醣類,會刺激鹼性消化液的分泌,減少或阻止鈣質的吸收。脂肪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因此,兒童特別是一至三歲幼兒,應該喝全脂牛奶,不要喝脫脂牛奶。
嬰幼兒鈣質攝取建議 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來源 鈣質缺乏的診斷 兒童如何預存骨本?
給父母的建議──值得注意的鈣質使用觀念 1. 喝大骨湯,可以使寶寶長高嗎? 傳統在給予寶寶稀飯時,幾乎老人家都會熬大骨湯來作湯頭。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寶寶能從大骨湯中多攝取鈣質。但是熬了好幾個鐘頭的大骨湯,真的能游離出鈣質來嗎?事實上研究發現,一般的骨頭即使長時間的烹煮,溶出的鈣質仍然非常有限。因此最好仍以直接攝取富含鈣質食物為宜。
2. 骨骼強化需要鈣磷鎂,而非只是鈣質? 骨頭除了鈣結晶的組成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成份,由於它是具生命力的組織,會一直游離分解並且重建。科學上的證明顯示,骨骼強健不僅靠雌激素和鈣的補充,還必須包括維他命B6、C、D、葉酸、鎂、錳、硼、鋅、銅、矽……等。一般西式飲食方法是含高醣和精製食物,容易造成許多維他命和礦物質不足。Dr.Albannese Nane在他的研究中顯示,除了鈣質補充之外,再加上微量營養素,可降低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且具有加成作用。
3. 多吃蔬菜也能保骨本? 4. 吃鈣片需注意鉛中毒 5. 臨床研究指出:檸檬酸鈣最快被人體所利用 6. 可樂飲料少吃為妙 7. 乳糖不耐症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