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32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ego 手機 會員卡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貼圖天使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62 鮮花 x94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疾病] 大腸直腸癌

【來源出處】 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403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大腸癌又稱結腸直腸癌。一如其他所有癌症,大腸癌的發生是許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我們其實還不確定它的病因,但我們可以確定它的危險因子。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

‧年齡在50歲以上
‧曾經罹患大腸癌、有家族性瘜肉症病史
‧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疾病(Crohn's disease)的患者
‧有大腸癌家族史、有家族性瘜肉症
‧飲食型態屬高脂肪(尤其脂肪來源多屬動物性脂肪者)
‧缺乏運動
‧體重過重
‧飲酒過量
‧抽菸



大腸癌的臨床症狀,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存活率可高達九成

大腸癌出現的症狀是多樣化的,常見的症狀如下:

1.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2.糞便形狀發生改變。

3.排泄黏液。

4.便血或糞便帶血。

5.裏急後重(有便意卻解不出來)。

6.腹痛。

7.貧血。

8.食慾不振。

9.體重減輕。

10.腹部腫瘤。



大腸癌可以預防嗎?

有上述危險因子的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雖然有些遺傳因素目前還無法改變,但維持健康的飲食、運動習慣,接受有計畫、定期的篩檢,可以即早發現一些尚未有症狀的病灶,以提高完全治癒的機會。如早期發現大腸瘜肉或腺瘤,即早切除,可防止將來發展成大腸癌。

預防大腸癌的方法,包括:

■定期篩檢:50歲以上的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大腸癌的治癒率很高。透過篩檢也可以發現大腸瘜肉,切除大腸瘜肉可以預防大腸癌。

■均衡飲食: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大部分的飲食來源應來自植物性食物。研究顯示,每天攝取綜合維他命,包括葉酸,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攝取足夠的鈣質,對於預防大腸癌也有幫助。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天天5蔬果,每天至少要吃3碟蔬菜、2份水果(1份約1個拳頭大小之份量),蔬菜應同時食用菜葉及菜梗,並多以新鮮水果代替果汁。

■規律運動:運動同樣可以預防大腸癌。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每日走1萬步,可以預防慢性病的發生。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每天應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運動5天,定時定量、有恆心的長期規律性運動,才會有促進健康的效果。





【心得感想】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預防重於治療.40歲以上人應每年定期檢查
如有可疑的症狀.應馬上請醫師檢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7-12-27 09:27 |
mego 手機 會員卡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貼圖天使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62 鮮花 x94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http://barryhsu.com/Co...20Ca.htm

前言

大腸直腸癌為台灣地區重要癌症之一,大腸、 直腸癌佔所有常見癌症的前三名(男性為肺癌、 肝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胃癌;女性 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頸癌、胃癌)。

大腸直腸癌病例在台灣及世界其他國家有日趨 增多之勢,原因可能是全國衛生教育之普及、國 民醫藥知識之增高、診斷儀器之進步而發現更多 之病例。

大腸直腸癌之形成,與肉食、高脂肪食物、 低纖維食物之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

大腸直腸癌的症狀有:大便帶血、肛門出血、 大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長期貧血等。

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五年生存率 非常高,治癒率高過75%。

預防重於治療,多食用纖維性食物,改進便秘 習慣。


發生率

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在性別上男女相近,民國 75年每10萬男性約11人,女性約有8人發生大腸 直腸癌。

地域性差別:歐美開發國家發生率最多,開發 中國家次之,非洲及拉丁美洲最低,東方人較西 方人少。

年齡差別:50~60歲間發生率最多,20歲以下 極少。

移民差別:第一代日本人移民美國,大腸直腸 癌死亡率與日本本土相似,而第二、三代日本人 (日裔)則有2.5倍高的罹患率。亞洲的猶太人 與歐美的猶太人大腸直腸癌的罹患率也不同,歐 美猶太人約三倍於亞洲的猶太人。

大腸直腸癌主要為腺癌,在發生部位以直腸乙 狀結腸40%及降結腸35%最多,其餘發生於盲腸 8%、升結腸、橫結腸16%。


大腸直腸癌的症狀

大腸直腸癌之初期少有症狀,可能僅有出血或 腹痛,一般來說右側大腸管腔較大且殘渣為液 體狀,其症狀主要是消化失調、食慾不振、噁 心、嘔吐、腹痛、腹脹、貧血、不適或隱痛, 而左側大腸管腔較窄且殘渣為固體狀,其症狀 為糞便外觀沾有血絲或黏液,偶而也會有較多 血液隨糞便出來,大便習慣改變,直腸長了癌 即有阻塞症狀,會有隨時都想大便之感,而排 便時太用力,則有劇痛現象。一般統計認為, 病人有了症狀到手術治療之時,平均已浪費了 一年以上的時間,所以重要的課題是人人提高 警覺,早期發現異常,儘早接受專科醫師的診 斷與治療。

一般症狀:有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改變、便 血、如增加次數、便秘、大便變細、裡急後重 (解完大便仍想再解)、貧血及體重減輕。末 期時或可摸到腹部腫塊及淋巴腺腫大等。

有上述的症狀,就必須接受適當的檢查,尤其 是上述症狀持續存在時。更不可掉以輕心,必 須尋求專科醫師檢查以發現病灶。


大腸直腸癌的病因學

有許多推論解釋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一般有 如下因素:

飲食--飲食習慣不同與大腸直腸癌有密切的關係:對 於高動物蛋白、脂肪及精緻食物消耗量多的民 族,統計上的調查有較高的大腸息肉、憩室、 盲腸炎及大腸癌的發生率,而對於米、多纖維 性蔬菜消耗量多的民族,大腸癌發生率較低, 如安息日會(7day Adventists)教友,其原 因是纖維能減少大便停留在腸內時間,使糞便 增加體積並稀釋膽鹽、致癌物質,並使大便酸 化,減少厭氣性細茵的活動,而高脂肪、高蛋白則有引起膽汁分泌刺激腸壁。

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潰瘍性大腸炎患者比正常人易得大腸癌,許多 研究指出患有潰瘍性大腸炎的病人,30年後約 有50%的病人惡化成大腸癌。

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患有Crohn's病的腸炎病人,有20倍的機會比 正常人容易得到大腸直腸癌。

家族性瘜肉(Familial Polyposis)--患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的病患,年齡達到40歲 時,約有80%的病患惡化為大腸直腸癌。

癌狀家族症候群 (Cancer Family Syndrom)--罹患有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其家屬(第一近親 )罹患大腸癌死亡的機會高於一般人約3.2倍。


大腸直腸癌的診斷

有症狀之病人:主訴肛門或大便出血、裡急後 重、排便困難、習慣改變及腹部腫塊的病人。

無明顯症狀:大便潛血反應陽性多屬早期之癌 症,預後良好。


檢查之法:

潛血檢查:大腸直腸癌所引起潰瘍常會因糞便 排泄時的刺激而流血,紅血球破裂後血紅素就附 在糞便中,潛血檢查便可發現,此種檢查是作為 普查和初檢的最好辦法,若連續三次是陰性反應 ,大約八成以上沒有問題,若呈陽性反應則需進 一步檢查,首先要排除痔瘡、食物等因素。

肛門指診(Digtal Exam):直腸癌患者一半以上 可以摸到硬塊,是最簡單的檢查方法。

大腸X光檢查(Barium Enema):尤其是大腸變 重造影法更能清晰發現病灶,在準備大腸X光攝 影時,要特別注意灌腸及大腸之清潔工作,以免 影響鑑別診斷。

內視鏡檢查(Endoscopic Exam):內視鏡依能 檢查部位的不同區分為乙狀腸鏡及大腸鏡、堅硬 的直腸鏡只能伸入直腸20公分,柔軟內視鏡可觀 察到60公分,大腸鏡更能深探到盲腸的位置,幾 乎所有大腸均可被檢查。

組織切片(Biopsy)及細胞鑑定(Cytology): 使用內視鏡檢查時對可疑的部分取出體外,再作 組織切片及細胞檢查,以判定是否為惡性腫瘤, 可以作息肉切除再作切片,以確定是否有惡性變 化及侵蝕至黏膜下肉層。

腫瘤記號蛋白(CEA):又稱腫瘤胚胎抗原,係從大腸直腸癌細胞分離出來的蛋白,即是正常細胞所沒有的,因此它在血中濃度會隨著大腸癌的發生而昇高,臨床上,CEA用於手術後,腸癌有否再發的偵測之用。


大腸直腸癌的病理學及其預後

  大腸直腸癌中95%皆為腺癌,臨床上為便於 計劃治療及了解癌症侵犯的程度,依Dukes氏之 分類,分為A、B、C、D四期。

A期:癌細胞局限在腸壁上,未穿透腸壁,一般以侵犯黏膜、黏膜下層為主。治癒率97.5%。

B期:癌細胞已侵入肌肉層或漿膜層尚未有淋巴轉移。治癒率90.4%。

C期:癌細胞已侵入腸周圍的淋巴組織。治癒率 65.4%。

D期: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部位如肝、肺等處。 治癒率為22.3%。

  一般來說,病人的早晚期與其治癒率有極密 切的關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腸癌的治癒率 是很高的。


治療

主要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

治本的方法:作根本切除,即開刀時,把病變的腸子及淋巴腺、血管儘量切除乾淨,此法適用於 A、B及C期之病人。

治標的方法:因為D期之病人已有鄰近器官的轉移,或廣泛蔓延而無法作根部切除,僅考慮減少病人痛苦,延長其壽命,解決排便問題的姑息手術。

放射線療法

對C期或B期的病人,手術後作會陰或骨盤腔治療。

手術前估計無法切除之腫瘤,經放射性療法使之變為可切除,即謂術前放射性療法。

於無法切除的癌或轉移的癌,為減輕病人之疼 痛或肛門出血,可作放射性治療。

化學療法:用於B、C期手術後之輔助療法, 或用於D期病人藉以延長生命,其目的有三:

防止或延緩遠處癌之轉移。

防止或延緩局部癌之再發。

對無法切除之病人減輕其痛苦,延長其生命。


結論

大腸直腸癌之發生與飲食及部分腸炎及家族性 有關,所以應注意均衡的飲食,勿只吃高蛋 白、脂肪、膽固醇類食物,要多食纖維質的疏 菜、水果,其有特殊腸炎患者,必須注意早發 的症狀。

為提高早期發現腸癌,40歲以上人士應每年實 施糞便潛血測試一次,(測試之易查片可向本會 洽贈),必要時則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或鋇劑大腸 攝影檢查。

遇有大便習慣改變,便中帶血、腹部不適、貧 血、腹部腫塊等症狀時,要速請醫師診治,以 期早期發現腸癌,接受根除手術痊癒機會大,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我們應努力的目標。

不但民眾應提高警覺,基層醫護人員更要提高 注意做好衛生教育與宣導,以期早期發現腸癌病 人,給予最良好的治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7-12-27 09:36 |
mego 手機 會員卡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貼圖天使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62 鮮花 x94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7-12-27 21:23 |
詩寇蒂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創作大師獎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腸直腸癌......根據我們公司交給政府的年度健檢報告

沒意外的話,還是前三大死亡癌症之一
好發年齡根據本公司健檢資料(每年超過8萬筆)統計
容易發生異常的年齡目前下修至25歲,也就是檢查指數異常(未必罹癌,這邊單純只是指檢查異常需做追蹤)的年齡已經不是到40~50歲,而是飲食生活不正常的青壯年族群,而這些族群多半對自己的健康是不怎麼在意的。

最後提醒您:慢性疾病不像感冒有前兆跟徵狀
沒有人在倒地之前,會感覺自己「快要不行了」
唯有自己才能做自己健康的主人,每年定期健檢雖然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卻是唯一能夠了解「身體」這個黑盒子的唯一方式!

年關將近,今年的你/妳幫自己做過年度健康檢查了嗎?


生命所以可貴,因它擁有生生不息的健康泉源,可以創造無限可能
但生命本無價,如果不重視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縱使有郭台銘的身價,也換不回家人的健康!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7-12-28 03:0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809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