鶺鴒頌局部 唐玄宗李隆基書
唐玄宗對於五位兄弟(均封為王,合稱為
五王)間的友愛,非常敦睦。
即位之初,唐玄宗命人製作了長枕大被,與諸兄弟抵足同眠。下朝後,就和他們相從宴飲、鬥、擊毬,或獵於近郊,或遊於別墅。平日賞賜不斷,宮中尚食總監新製食物,或四方有獻酒饌的,每次均分各王,賜與共享。
唐玄宗平時翻閱仙錄,得一神方,便傳抄與兄弟:「今持此方,願與兄弟共有,同至長壽,永登無極﹗」
五王或有疾病,玄宗會為他們終日不食,終夜不寢。有一次唐玄宗正在早朝,忽然聽說薛王李業生病了,立刻罷議,親至薛王宅第,為他煮藥。偶然風一吹,火燒著了唐玄宗的鬍鬚!左右驚救,唐玄宗卻說:「
但使王飲此藥而愈,鬚何足惜?」
宋王李成器尤為恭謹,他是唐玄宗的長兄,當年太子之位,就是李成器再三推讓給唐玄宗的。李成器厭薄權位,不以萬乘為貴,一生安守臣節,遵規守法,不干時政,不結黨派,但唐玄宗有時做得不對,李成器也會適時諫勸。
西涼州人新製一曲,名曰「涼州」,玄宗召諸王在便殿同賞。曲終,諸王拜賀,只有宋王李成器面無表情。玄宗很奇怪。便問他為何不悅?
宋王奏道:「此曲雖佳,但臣聞音者始之於宮,散之於商,成之於角徵羽,莫不根蒂而襲於宮商也。今此涼州曲,宮離而少徵,商亂而加暴﹗臣聞宮君也,商臣也,宮不務則君勢卑,商有餘則臣事僭;卑則逼下,高則犯上。發於忽徵,形於聲音,播之於歌詠,見之於人事,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禍,悖逆之患,莫不兆於此曲也﹗」玄宗聽了這一番話,便命停奏涼州曲。而對宋王李成器則愈加信重。
開元年間,有數千頭鶺鴒飛集在麟德殿前,見了人也不驚避,歡燥終日不去。
鶺鴒鳥很奇特,飛起時,會發出尖銳而短促的啼鳴。走路時,尾部經常上下左右做有規律的擺動。這種飛鳴行搖,互相聯繫的特性,被古代人視為兄弟友悌的象徵。有此佳兆,唐玄宗大喜!親自書成鶺鴒頌以表其情,他又說:「昔魏文帝詩:『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體生羽翼!』但朕意
服藥而求羽翼,何如兄弟友愛,為天生之羽翼也!」
鶺鴒頌蕭散灑落,豐厚腴美,給人淳厚之感。且運筆精到,輕入重斂,筆實墨沉,神完氣足,遒勁而舒展。黃庭堅評:「玄宗書斑斑猶有祖父(唐太宗)之風!」清代王文治作跋:「
帝王之書,行墨間具含龍章鳳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觀此頌猶令人想見開元英明卓逾時也!」
附:鶺鴒頌釋文
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為方伯,歲一朝見。雖載崇藩屏,而有睽談笑,是以輟牧人而各守京職。每聽政之後,延入宮掖,申友于之志,詠棠棣之詩,邕邕如,怡怡如,展天倫之愛也。秋九月辛酉,有鶺鴒千數,棲集於麟德殿之庭樹,竟旬焉,飛鳴行搖,得在原之趣,昆季相樂,縱目而觀者久之,逼之不懼,翔集自若。朕以為常鳥,無所志懷。左清道率府長史魏光乘,才雄白鳳,辯壯碧雞,以其宏達博識,召至軒楹,預觀其事,以獻其頌。夫頌者,所以揄揚德業,贊成功,顧循虛昧,誠有負矣。美其彬蔚,俯同頌云。
伊我軒宮,奇樹青蔥,藹周廬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悅,恣卷舒兮。連枝同榮,吐綠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節,寒露微結,氣清虛兮。桂宮蘭殿,唯所息宴,棲雍渠兮。行搖飛鳴,急難有情,情有餘兮。顧惟德涼,夙夜兢惶,慚化疏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實在予兮。天倫之性,魯衛分政,親賢居兮。爰遊爰處,爰笑爰語,巡庭除兮。觀此翔禽,以悅我心,良史書兮。
各朝各代,奪權鬥爭層出不窮,骨肉之禍,甚為慘烈,雖以唐太宗之賢,亦不免有玄武門之變...
相較之下,唐玄宗的友愛昆仲,在歷史上真的是一個極少見的現象,在唐睿宗(唐玄宗之父)立太子時,長子李成器與三子李隆基彼此互讓皇位,這種現象在歷史上相當相當罕見!
正是因為這種完全抽離政治的念頭,使兄弟間的友愛不會產生衝突!有道是權力腐化人心!反過來說,絲毫未以權力為念的人,對於骨肉之間的感情,也就不容易變調了...
小依萍發帖力求用心,盼大家多用帖子右下角的獻花鈕給我一點小小的鼓勵
則小依萍不勝感激,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