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vemychat
|
分享:
x0
|
[][] 中曆概述
我國古曆在制度上,自堯以後,已由陰曆進入陰陽合曆,重要法數大致都已確定,天文知識正確的應用到曆法上,一年為365又四分之一天,一年12個月,一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個月的總天數,與全年總天數的差,以19年7閏章法修正之。
蓋我國曆法以太陽年為主,以太陰月為輔,依四時寒暑定年,日月合朔定月,太陽中天定日,又以干支紀日。
陰陽合曆,並非曆書中並列陰曆和陽曆的日序,而是以日月運行的週期,作為年月的天數,相互配合而成的。每月日期與月之盈虧配合,以朔為始,晦為終,望為月之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354天或355天,不足年的天數,以閏年配合,三年一閏,五年再閏,十九年七閏,閏年13月,全年384天,平均每年還是365又四分之一天。
而中國曆法又特別重視歲首的問題,在造曆的基本法則上,年是自冬至開始,並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月名。這暫稱之為天文月。24節氣則分配在12個月中。在實用上,周以前各朝則各定歲首,夏以天文月三月為正月,殷以二月為正月,周以一月為正月,所謂三正,建寅、建丑、建子。
商武丁以前,閏月放在當閏之年的最後一月,稱13月,祖甲時,始置於當閏之月,周禮春官大史:「正歲年以序。」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朔氣在晦,則後月閏,中氣在朔,則前月閏。」因此閏月的制訂,是與節氣有關的。
中曆中另一重要系統,是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天干、地支兩兩相配,合成「甲子」至「癸亥」六十個特別名詞,稱為甲子一周,作為記日之用。每日一名,周而復始,一直不間斷的排列下來,我國曆法雖屢經變革,而干支記日,始終依次連續。故我國古代日序仍得以推算,而歷史上所發生的大事和自然現象的紀錄,得以考證應用。
年、月、二十四節氣、干支記日,由以上可以看到,其相互間,有密切的關係,但在其應用上又有其獨立性,普通的年,可說是國家人民活動的年,也就是政治年,而農作物耕種時期,則按天文月,二十四節氣,與日序無關。因此我們可以說,中曆的完美,在於其應用的微妙,談到這裡,我們會想到有關中曆名稱的問題,他不是陽曆也不是陰曆,高平子先生曾說應該叫「陰陽甲子三合曆」,但是這個名稱太不通俗了,按以上所述,我們給他專有名稱,也就是目前通用的「農曆」,似亦無不可。以中曆與馬雅曆作比較,馬雅在時序應用上只有太陽曆,260日曆只是宗教記事用,金星曆則配合長時間用。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財富:200 (by 五術先生) | 理由: 感謝此人提供數篇陰陽曆的解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