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73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一念蓮華生命關懷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生命不過是靈魂隨業流轉而不斷生生死死的歷程。

什麼叫業?就是我們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語、所思所想。這一切的行為言語思想,都有它的能量,一有造作,能量便釋放而出,影響他人、牽繫自己,稱為「業力」。

當靈魂隨著業力的牽引,進入母胎,便有了生命;胎兒長成身體,離開母體,便是出生。當這一個身體的業報已盡,靈魂離開身體,便是死亡。靈魂離開這個身體後,又隨著他的業力,再找一個母胎,於是又再有生、又再有死,生生死死,永無止期。這便是生命的真相。

業力既是自己造作而成,所以業力是可以由自己決定及改變的。而生死又是隨業力而流轉,因此生死也是可以自己決定及改變的。乃至生命中所遇、所受、所得、所失,所有的一切,也都可以由自己決定及改變。

改變業力、改變生死、改變生命,必須從平常的言行思想做起。生命中多一個好的行動、好的話、好的念頭,則多一個善業,生命便會更好一分。若多一個傷害別人的言行思想,則多一個惡業,生命便更惡劣一分。若能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乃至每一個念頭,都不要傷害別人,都總是利益別人,如是生命中充滿的都是純善的業,則想不變好都不可能了。

自1987年起全省各地,已有十八個助念團成立,提供二十四小時免費義務助念及諮詢,並備有多種法寶書籍免費結緣,歡迎與各地助念團洽詢。

http://www.nona.org.tw/p...reland.htm

從生死學的觀點探索「一念蓮華」對現在人的意義及其未來展望
華梵大學副教授 陳錫琦*

有關生死的問題,向來為世界各大宗教所重視,故有所謂生死大事或終極關懷這種高度精神性議題的提出。對於生死大事,各大宗教皆有其終極真實的理論,並依之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實踐方法,以之安頓生與死,進而回歸至終極真實,始生活的又有意義。這正是各大宗教的真實內涵之所在,也是幾千年來,乃至在人類文明鼎盛、科技主導人類生活的今日,宗教之所以有其必須存在的價值之所在,就此看來,所謂生死學,其實早已存在於宗教中矣。就近代學術研究來看,從一九五0年代起,美國開死亡學與死亡教育的研究與推廣。近年來,在國內教育界大力推動死亡教育或生命教育、醫護界安寧療護的興起及宗教界臨終關懷下,使得生死學已成為臺灣的顯學之一。如前所述,宗教界對生死的關懷,早早已開始,現在也逐漸的與學術界及醫護界互動、合作、互補及融會,共同為人類生死大事與臨終關懷而努力。在臺灣為生死大事默默努力的宗教團體與個人有很多,都令人尊敬與讚歎!其中由,世界佛教圓覺宗藏密甯瑪巴諾那.華藏精舍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所提出與推動的「一念蓮華」理念與實踐,多年來以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義務的精神,平等慈悲的幫助任何一位元需要臨終關懷或臨終助念的個人或家屬。二00一年臺灣約有十二萬多人往生,其中約一有萬二千人,曾接受過諾那.華藏精舍「一念蓮華」的服務,亦即去年每為十位往生者,即有一位曾接受「一念蓮華」的服務,就現代生死學的學術研究或教學來說,一念蓮華實在是一個値得我們從現代生死學的角度來認識及學習的範例之一。所謂「一念蓮華」,旨在讓所有生命在臨終最後一念能住想於佛,與佛相感應,舍報之後,能往生佛剎。亦即這一生的最後一念方才結束,下一世超脫生死輪回的生命,已在極樂淨土的蓮花中出現。以下將以筆者對一念蓮華的認知、觀察與實際參與體驗,從生死的觀點來探索其對現代人的意義即其未來展望。

一.從生死學的觀點來探索「一念蓮華」對現代人的意義.
(一)從生死哲學來探索「一念蓮華」:人生有生必有死,既然人人必定難逃一死,那生與死有何差別呢?生與死的意義?現代人由於對生死意義的體悟不同,故而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向上提升,有的向下沉淪,有的不知何去何從?「一念蓮華」能使其參與者,包括執行「一念蓮華」者、臨終者及其家屬,直接、深刻的體悟到生時必須為死時而做準備,因生時的準備而得以死時順利的往生淨土。由此透露出出吾人死之意義來;能于死時確知自己必定往生淨土,乃因生時得準備使得臨終一念能與佛相應,此正顯現出吾人生之意義來。現代人若能從「一念蓮華」對自己的生死意義有所體悟,乃至能從此「一念」體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生死哲理,相信「人間淨土」或高品質的人間生活是指日可待的。

(二)從生死教育來探索「一念蓮華」:教育旨在開發及發展個人的潛能,生死教育的目的旨在開發個人處理生死的智慧與能力。從「一念蓮華」中,參與者自然可在直接的經驗中:

1.體悟道人的學習與成長是無止盡的,臨終最後一念能住想於佛,正是此生最重要的一次學習與成長,舍報之後,往生佛剎,正是無止境的學習與成長的另一起點。
2.驗證道能于生死自在,方式人生第一優先要務,由是徹底轉化個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願意重新去安排、定位自己的人生與生活,給個人及社會更多的愛及關懷。

(三)從生死心理學來探索「一念蓮華」:人類是唯一能察覺到死亡的動物,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面對自己死亡時才真正感受到死亡的衝擊力。死亡對人類的威脅可能是來自於個人放不下現在有的一切、對未來的茫然無知及不確定感、對自我的無助、無用及無力感等,因而在面對死亡時,恐懼、焦慮、無助、無力、絕望、悲傷及自我否定等心理因而產生,這是多么的無奈!從「一念蓮華」中,參與者再面對死亡時,自然能從直接的經驗中,體驗到「臨終一念」不是人生的最後一念,不是從此一切就化為烏有,掌握住「臨終一念」往生佛剎,就是掌握住「光明未來」。因此,放下現有的一切,就是成就更豐富的未來,未來是確定的、可預知的、可控制的、充滿希望的、光明及安樂。種種負面的心理,自然能獲得最佳的調適與治療,乃至無由生起。參與者若能對此「一念蓮華」的「一念放下」即是「一念成就」有深入的體證,對自己的信心、肯定及價值等正面的心理,自然興起或增強,也將由此能逐步的徹底認識生命的本來,於生死成就大自在的心理。

(四)從社會學來探索「一念蓮華」:就社會中人群的結構或功能來說,面對死亡的臨終者或家屬,可能是社會中最弱勢、邊緣的,被視為沒有未來、希望的,只有消耗、負擔而沒有貢獻的,很難表達任何意願與權力的,在人際關係中是疏離、被遺忘或排斥的等等。從「一念蓮華」中,參與者自然能從直接的經驗中,體驗到因為「臨終者」的因緣故,生命對生命的無私、無我、平等、熱愛、尊重、關懷、學習、互動、支持及感動等,從此開展開來。上述這些可能的生死社會現象,在「一念蓮華」的運作下,自然轉化成正面的力量,在社會中,做為一個人,希望獲得的人權、尊重、尊嚴、平等、支持、正義等,皆能一一顯現。參與者若能深入體驗「一念蓮華」的「一念遍十方」的內涵,將會發現人可以不受生死限制,自由自在的,優遊于無限寬廣的社會結構與功能中。

(五)從文化學來探索「一念蓮華」:自有人類以來,生死文化及已存在,隨這時空的推演,人類生死文化或禮儀,也隨著轉變多元化。從「一念蓮華」中,參與者自然能從直接的經驗中,體驗到人可以在人生最後。在一念蓮華義工、家人及諸佛菩薩等,慈悲的容貌、虔誠的心念、柔和和安祥的佛號及智慧言語的安慰與導引等等,使其身心能安住在祥和和光明的情境中,尊嚴活完最後一念,莊嚴的往生蓮邦,如此境界,不就是生死的藝術嗎!也是一種創新的生死文化!參與者若能深入的體驗「一念蓮華」的「心如工畫師能造種種色」,將會發現人可以不受生死限制,自由自在隨念創作,小至一微塵,大致萬象森羅的法界,這是生死藝術之極至,最豐富精彩的生死文化;由此也能自然體悟,為何人人都可以「一念」創作「蓮華」。

(六)從生死醫學來探索「一念蓮華」:植基於科學的醫學,近年來,所謂的腦死定義來做為宣判一個人死亡的依據,也是醫學服務終止的根據。從「一念蓮華」來看醫學中的死亡,只是人臨終過程中的某一階段。一邊來說,在醫學所謂死亡後約八至十小時,一般人才完成臨終的過程而死亡。對於死亡的不同任,將導致我們如何來對待一個臨終或死亡的人,如何對待將深深的影響我們內心深處,乃至永生難忘。就此,我門實應坦誠的重新思考醫學及醫院的有限性及意義。醫學旨在使人「離苦得樂」,醫院事實踐醫學使人離苦得樂的場所,但現實告訴我們,有許多病是醫學無法治癒的,面對臨終的病人與家屬,醫院只是能無奈的通知準備後事。從「一念蓮華」中參與者自然能從直接的經驗中,體驗到醫學的精准判斷,醫院對臨終病人的關懷措施,都有助於「一念蓮華」的理念與做為,從醫病擴大至一人獲救人的範圍,則將可突破醫學及醫院的有限性,且更能彰顯其存在的終極意義,使人畢竟離苦得樂。參與者若能深入的體驗「一念蓮華」的「彼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或「聖觀世音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自性歸空,度一切苦厄。」自然會發現「一念蓮華」的一念就是人人自己能令自己超越生死的大醫王。

(七)從宗教生死學來探索
「一念蓮華」:終極真實的驗證,及終極關懷的實踐,是宗教之所以存在的意義。易言之,宗教的核心價值在於了生脫死,引導人們實踐終極關懷,體證終極真實。從「一念蓮華」中,參與者不斷的培養與擴大悲心,激勵修持的精進,安頓臨終者與家屬的身心,成就永恆的慧命等等,從這些直接的經驗中,自然能體驗到宗教終極關懷的實踐,及終極真實的體驗,從此建立正確的宗教觀、宗教價值及具有使命感的人生觀。參與者若能深入的體驗「一念蓮華」的一念是不外人人本具的菩提自性,自然會發現「一念蓮華」的一念是超越宗教的,而可為一切宗教運用在終極關懷的實踐,及終極真實的體證上。

從以上的探索,我們發現「一念蓮華」精神,是順乎人性,尊重人權的,其內涵足以做為現代人的人文精神寶藏,其作為可視為現代人的人文精神指標,「一念蓮華」是直得現代人來認識它,一齊來共同努力的。

二.「一念蓮華」未來展望:「一念蓮華」在國內,已累積相當的成果,面對未來,「一念蓮華」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繼續努力。就「一念蓮華」的精神來說,「臨終一念」是最重要的時機,每次美人都要能抓住這個時機,還有許多因素有待克服。因此「一念蓮華」未來的展望,應是如人人都學會「心肺復蘇術CPR」一樣,當有人需要CPR時,周遭隨時有人能做,方才不會錯過救人的最佳時機,如何有可能讓每個人來認識、學會及執行「一念蓮華」?以下筆者試提幾項夢想願景,與關心「一念蓮華」的大德分享。

(一)研究取向:對與「一念蓮華」相關的人事物,做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結果,一者可做為「一念蓮華」本身的決策參考,使「一念蓮華」行動更趨完善;二者可為「一念蓮華」與各界建立一以科學為基礎的互動平臺,使「一念蓮華」能夠與社會的各個層面相互瞭解、互動及合作。

(二)教學取向:「一念蓮華」的教學策略可分幾個層次來進行:1.是對圓覺宗弟子的教學,依圓覺宗的修法次第來學習外,「一念蓮華」可列為必修課程,並輔以實習課程。2.是對臨終關懷有興趣的教內行者的教學,以「一念蓮華」課程為主,並輔以實習課程及相關課程3.是對臨終關懷有興趣的一般社會大眾的教學,以現代生死學課程為入門課程,「一念蓮華」課程為主修課程,並輔以實習課程及相關課程。以上的課程,都是以培養出一位能「單獨專業執行」「一念蓮華」的學員為其教學目標。4.對一般社會大眾的教學,可由以下管道來進行:
(1)主動提供「一念蓮華」課程與師資,給辦理終身學習的機構來推行.
(2)藉由網路遊戲來推行「一念蓮華」.
(3)透過休閒旅遊來推行「一念蓮華」.如建立一可比美空中彈跳般刺激、有趣的死亡體驗與教育館,做為社會大眾休閒旅遊的選項之一。以上的教學目標,以喚起社會大眾對「一念蓮華」的重視及當需要「一念蓮華」時,知道如何可快速的獲得服務。
(4)「一念蓮華」社會網路發展與管理人才教學。

(二)服務取向:未來的社會,是義工社會,「一念蓮華」的義務服務精神,剛好順乎未來的社會需求。「一念蓮華」將來需要更多的義工,其來源管道,一者是培育出來的人員,二者可運用「一念蓮華」社會網路發展與管理的策略,結合教內團體的義工,以能達到一個鄉鎮至少有一個可以二十四小時執行「一念蓮華」的義工團體為目標,最終以人人都會執行「一念蓮華」及人人都有機會在「臨終最後一念」接受「一念蓮華」的義務服務為終極目標。

以上所提到的種種夢想願景,只是做為推行「一念蓮華」的一種參考選項,當然它不可能不是最好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可達成的,這些都需要再深入仔細的評估;但我們度生的悲願日益增長,「一念蓮華」度生的慈光也將日益廣利眾生,乃至盡虛空遍法界。最後,願與法界一切有情,若於「一念蓮華」有見聞覺之者,皆悉有機會獲得「一念蓮華」的服務,能於此生最後一念往生淨土!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7-28 19:11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5-29 02:11 |
雲飛陽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好文章是要入心當成寶
此事已然一體
望人人謹守力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6-05-29 21:2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46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