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柴鱼
图 2. 乌伊兰拟金眼鲷
图 3. 太平洋真雀鲷
图 4. 詹氏锦鱼
图 5. 新月锦鱼
图 6. 孟加拉雀鲷
图 7. 六线雀鲷
图 8. 绿锦鱼
图 9. 虹彩海猪鱼(幼鱼)
图 10. 黑腕海猪鱼
图 11. 斑鳍光鳃雀鲷
图 12. 霓虹雀鲷(变色雀鲷)
先不说答案 给有心的人去查查资料 以后会慢慢去海钓贴些海鱼
以下是sang 所发表 鱼类图件 我整合于这篇 学名:Pagrus major 英名:Red seabream
俗名:嘉腊、真鲷 大陆名:真鲷、真赤鲷、红嘉腊
体长:可达100公分,一般在30公分
繁殖期:12月至2月
分布:
日本北海道以南,至东海.南海皆有分布,在台湾的东北海域一带及澎湖,兰屿绿岛及基隆屿东、西两侧一带均有.。
嘉腊是海钓池中的常见鱼种.杂食性.虾仁,活虾,金鱼都吃.一般多使用浮标来钓,见到较佳的挂组并非常用一分为二型,而是类似连钩的方式将铅球放在最底(倒吊).钩子子线约1尺半,钓岸边约10尺距离,放稍深一些.有时红甘也会来抢食上饵.
夏天时早上十点过后的高温下,嘉腊吃饵的意愿不会很高,经营海钓场的业者建议钓友,如果错过了清晨五点多到早上十点这一段鱼会吃饵的时间,最好是等到下午二点之后下竿,据有钓此鱼的人经验说是用沉底方式钓到的.差别在于钓场及钓点的选择.将剑虾去头后不去壳,分两饵,占池角水车后位甩至水车尾后端,离岸约10尺.站在水车后侧慢慢将线卷回,有鱼讯时不要急着拉,先撑着,有中鱼自然会将整支竿子拖走,记得竿子是一直拿在手上的.竿子请用细的,或者用较软尾的阀钓竿.因为嘉腊吃饵还算蛮凶的,但是太快扬竿容易放枪.竿子灵敏容易提早得知鱼讯,双手持竿不再收,嘉腊大咬时自然会因为竿子的调性拖到钩住.
一般属岸边中泳层, 水车白泡区周遭都有踪影.若是主要鱼种,大多甩在水车头,让水流带着走,蛮快沉的.要不在水车头甩沉底也行.有的人选带皮的鱼肉当饵,红甘也会来凑一脚哦.
多年前澎湖曾经大量复育此鱼并且规定6cm以下不可以捕获.目前来说在南雅的嘉腊、鼻头与龙洞的水针、和美的黑鲷、福隆的花身鸡鱼及大溪的白带鱼,都是钓友津津乐道的钓点
心得 : 本来台湾嘉腊鱼有很多的,可是因为早年的滥捕而减少很多,现在因为人工复育方式是箱网繁殖而开始增加,此鱼的肉质细而且好吃又
富有营养.是很有
经济价值的鱼种.真希望他们能够因为复育有成而使台湾变成一个钓鱼人的天堂.
料理方式: 不管煎,煮,炸,烤都是十分的美味.坊间有很多的菜色故不一一举出.
资料来源: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q=%E9%87%A3%E5%98%89%E8%87%98%E9%AD%9A&hl=zh-TW&lr=lang_zh-TW&start=30&sa=N 仅供了解,不可另外转出
海鲡鱼
=============================================================
学名 Rachycentron canadum
俗名 (中) 海仔、军曹鱼;(英) Cobia
分布 本省各地海域及离岛之澎湖均有分布,尤以东部海域产量最多。
形态特征 体背部深褐色,下接显明的银色纵带,以下则带黄色。幼时在此带之上方更有一淡色纵带,二带之间则为黑色。 目前世界上只有台湾为大宗的人工养殖,为出口的高经济价值鱼类.
栖息生态 幼鱼时,外形、姿态与长印鱼酷似,会随着大型的魟鱼等,一同游动。体型更大后,身上花纹变淡,且为[ 日行性之肉食性洄游鱼类 ],以鱼及甲壳类为食。活动之水域极广,除了大陆棚区,在大洋中亦可见其踪迹。 它有「海中威尔刚」之称。海鲡为多脂高蛋白之鱼类,富含优质的蛋白质与高度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具较强降低血液胆固醇效果. 其肉中含DHA(328-507mg/100g)为人体脑部所需的重要养分,与EPA(280-485mg/100g)具抗拟血功能,且肉中所含的维生素E在水产品中属高量者,烟碱酸则居于中间水准,肉中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以牛磺酸,甘氨酸,麸氨酸及离氨酸等为主,其中高含量的牛磺酸具有调节细胞渗透压,防止胆结石形成以及调节神经冲动等生理机能,并具降低胆固醇.血糖.血脂等作用.海鲡肌肉中含有与远洋高度洄游之鲔鱼旗鱼鲣鱼等类似之Anserine,具有抗养化功能,是市售鸡精之重要成分
海鲡属于卢亚目,是一种中大型表层回游性鱼种,主要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体型呈圆椎状,最大可成长至六十多公斤。海鲡「二声离」是正确发音,但许多人把它念成 四聱「 海丽 」大家也可以接受。
每年3~5月为主要捕获季节,底拖网、流刺网及一支钓、延绳钓均可捕获。盛渔期在清明节前后,为中体型之食用鱼。亦为台湾西南部海域及东部地区重要的渔获。船钓、游钓时以晨昏为最佳钓获时刻。海鲡鱼可制生鱼片或切片盐烧、煎煮,味道不错。体长 最大体型可达1.5公尺左右。
(目前澎湖有箱网钓池,台湾少部份海钓场也有)
http://sh1.yahoo.edyna.com/drfi...tem_id=153320 有相关料理
资料来源 : 澎湖渔会,
http://www.ettoday.com/2004/...1694083.htm .等,感谢原着.
翻车鱼正式名称为翻车鲀,渔人常见其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翻车」名其状;因主食水母也被称作「蜇鱼」(水母鱼,「蜇」河洛音似「铁」);因肉色雪白、肉质清嫩饕客美其名为「干贝鱼」;因鱼形似一般鱼体断了后尾部半截,讨海人直呼为「鱼截」(「截」河洛音似「过」);又因卵圆体形及裙状假尾鳍鱼体莞尔可爱,而被称为「曼波」。
翻车鱼随着黑潮洄游靠岸,属于大洋性洄游鱼类(游速很慢常被渔网所困住)。由此翻车鱼喜欢在深水海湾停留,台湾外海可以找到两种翻车鱼:翻车鱼和矛尾翻车鱼东部近岸冬季数量最多,尤其是花莲七星潭海湾的捕获记录相当丰盛。无论历年捕获量在2,000尾以上。而且全世界对此鱼了解不多现在正有学者加以追踪其习性..
http://www.ocean...h.org/ 记录着翻车鱼的生态.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附记:台湾人会吃翻车鱼肠,也就是所谓的「龙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