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194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ddg917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火星
火 星(Mars)
  火星的赤道直徑6794公里,約比地球小一半,質量是地球的0.107倍。它的公轉軌道與黃道面的傾斜角約1.85度,公轉恆星週期為686.98天。與地球的會合週期為779.94天,在地球與各行星的會合週期中是最長的。在一個會合週期內,我們從地球上觀測其視行運動,在天球座標上有約70天的逆行現象,移動接近18個弧度。火星的軌道偏心率為0.0935,在各行星的橢圓軌道形式中是偏大的,使得在近日點與太陽間的距離約為1.381AU,遠日點時則約為1.666AU,兩者差距達0.285AU。


--------------------------------------------------------------------------------

火星觀測史

   火星雖然不是很大,但由於離地球並不算很遠,再加上其規律性的行星運動,在過去一直很受天文觀測人員的青睞。在火星的觀測中除了中國史書的文字記載外,較有系統的觀測數據是從十六世紀末期,丹麥天文學家泰谷(Tycho Brah)近20年的肉眼裸視觀測資料開始,其位置資料已經約可精準到4個角分。其後泰谷的學生刻卜勒(Johannes Kepler)甚至於利用了老師的觀測資料,創立了刻卜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推翻了"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謬論。

  十七世紀初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發明望遠鏡之後,便利用望遠鏡打開了天文之窗。天文學家們陸續的從望遠鏡中觀測火星獲得重大的發現。1659年荷蘭的天文學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自觀測中估算到火星有自轉的現象,週期接近24小時,其後於1666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亦發現到這種現象並正式對外發表,並在火星描繪的圖中有疑似有極冠(Polar cap)的記錄。1672年惠更斯亦明顯的繪出在火星南極的極冠,證實了極冠的存在;1777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從反射鏡的觀測中發現火星的自轉軸跟公轉軌道面有近30度的傾斜角(實際上為約25.19度);1809年法國的天文學家Honore Flaugergues觀測到火星上有黃色雲系,其後經證實為火星地表的塵暴現象(Dust Storms),並且也在1813年注意到火星的極冠的大小有季節性的變化。

  到了1877年,任職於美國海軍天文台的海爾(Asaph Hall)於火星大接近時發現了火星的兩顆衛星,其後分別將其命名為何博斯(Phobos)及戴茂斯(Deimos)。同年秋天,義大利天文學家Giovanni Virginio Schiaparelli運用8.6吋Merz折射鏡觀測火星時,宣稱發現火星上有類似"運河"的網狀條紋,此一運河說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後來還造成美國羅威爾(Percival Lowell)倡導火星人理論(Martian theory)的謬論。

  直到廿世紀太空科技發達後,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結構及性質方面更加的瞭解。1964年11月28日美國太空船水手四號(Mariner 4)發射昇空,於228天後接近略過火星,首度送回22張火星近距離的地面影像。從照片的分析看出火星表面像月球般的荒涼,地表存在有許多的火山、峽谷及如月球表面一般的隕石坑洞等。同時亦從無線電波的探測中發現其大氣相當稀薄,地面氣壓僅約有4.1到7.1百帕,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CO2)。最值得一提的是火星地表並沒有所謂的人工運河的存在,打破了先前一些錯誤的理論;同時綜觀整個環境也相當不適合植物的生存。

  1976年07月20日和09月03日美國太空總署的海盜一號與二號太空船陸續成功的登陸火星,除了做影像的傳送與蒐集相關科學資料(結構的特徵、大氣的成份)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生命的證據。但依所做的實驗結果來分析,確認有機生物存在的機率相當低。


--------------------------------------------------------------------------------

火星的真實面貌

  火星的地表以地球的標準來看,基本上是一冰冷荒涼的世界,雖然有一個稀薄的大氣,但地面氣壓僅約在6-7百帕左右,遠小於地球(地球的地面平均氣壓為1014百帕)。但由於有大氣層,所以在火星上還是有一些明顯的天氣現象(如雲,風場,沙塵暴等)。其中地面的平均風速隨季節而有所不同,以海盜一號與二號太空船的地面觀測來看,在夏季約為2-7m/s,冬季則約為5-10m/s,有沙塵暴時,風速甚至可達17-30m/s。火星大氣中絕大部份是二氧化碳(約95%),因而在大氣中也有微弱的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火星的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有25.19度的夾角,所以在一個"火星年"中隨著太陽照射角度的不同,在地面上還是有季節特徵。但由於平均距離太陽約地球的1.5倍,再加上大氣層較薄,所以溫度相對於地球是較低的,平均地面溫度約在210° K左右(地球為288° K)。在夏季,平均溫度方可達水的凝固點約在273° K以上,但冬天於極地的溫度甚至可下降到150°K。由於低溫與低壓,水在火星上多是以固態形式存在,集中在南北兩極,形成明顯的極冠。

  火星的極冠主要是由固態二氧化碳、固態冰與灰塵所組成,北極極冠的所在地為平原,南極的極冠則位於高地之上。火星當逐漸運行至遠日點附近時,太陽直射火星的北半球(此時北半球為夏季),在太陽輻射作用下,北極的極冠具有相當明顯的季節性,極冠中固態的二氧化碳被昇華,離開極冠回到大氣層中,使其外觀上變小(此時主要組成為冰雪)。而火星運行至近日點附近時,此時北半球為冬季,二氧化碳再被凝固在極冠中使其變大。至於南極極冠亦同樣的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所以火星上季節的年變化,從兩極極冠的消長即可看出。

  火星的表面充滿(隕石)坑洞、熔岩平原、巨大火山及峽谷。相對於地球,火星的地表沒有明顯的板塊結構與運動,地殼現今是靜態的,多是粗糙的坑洞表面,不像地球有由板塊運動造成連結的山脈與洋脊等的地型特徵。火星的的地型結構中有一項明顯的特色,就是隕石坑,大多數(隕石)坑洞高地是密集的分佈在的這南半球大部份地區與北半球部份地區(經度330°附近),海拔高度約在1至4公里間;而在北半球所見多是熔岩平原。南北半球兩者間會有如此的差異,其原因可能是在約38億年前,南半球曾受到隕石群的撞擊過,這一點與我們的月球之部份特徵類似。在火山部份中較特別的是奧林帕斯(Olympus)火山,其高度達24公里,基部寬約550到600公里,不但是火星上最巨大的火山,也是太陽系中最高的火山。此外從火星上火山口附近的隕石坑未被火山熔岩淹沒可看出,火星上的火山已經很久沒有明顯的活動。

  火星沒有磁場,核心成分可能是硫化鐵(iron sulfide),而地殼則是由矽酸鹽(silicate)所構成。由於其土壤成分為氧化鐵(iron oxides),所以這個行星外觀看起來是帶紅色的。


--------------------------------------------------------------------------------

火星的探測計畫

  為了加強對火星的瞭解,美國太空總署持續的推動火星的探險及科學調查計畫,其主要科學目的如下:(http://mars.jpl.nasa.gov/missions/index.html)

1. 搜尋火星上的生命或曾經存在之遺跡。
2. 瞭解火星上氣候的特徵。
3. 瞭解火星上地質的結構與變更。
4. 為人類登陸火星準備。

先後有多次的任務,過去的火星探測計畫先後如下:
Mariner 3,4,6,7,8,9
Viking 1,2
Mars Observe
Pathfinder
Climate Orbiter
Polar Lander
Deep Space 2
Mars Global Surveyor

參考資料:

1. New Solar system
2. The Planet Mars:A History of Observation and Discovery(William Sheehan)
3. 美國太空科學資料中心(http://nssdc.gsfc.nasa.gov/)



請大家多支持UD癌症解藥研發計畫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電訊 | Posted:2006-04-04 19:38 |
sang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9 鮮花 x491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ddg917於2006-04-4 19:38發表的 火星:
火 星(Mars)
  火星的赤道直徑6794公里,約比地球小一半,質量是地球的0.107倍。它的公轉軌道與黃道面的傾斜角約1.85度,公轉恆星週期為686.98天。與地球的會合週期為779.94天,在地球與各行星的會合週期中是最長的。在一個會合週期內,我們從地球上觀測其視行運動,在天球座標上有約70天的逆行現象,移動接近18個弧度。火星的軌道偏心率為0.0935,在各行星的橢圓軌道形式中是偏大的,使得在近日點與太陽間的距離約為1.381AU,遠日點時則約為1.666AU,兩者差距達0.285AU。


--------------------------------------------------------------------------------
.......


提供好詳細呀.日前美國已經完成了同極軌道的佈署,專門探勘是否有水的存在.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6-04-08 11:1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517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