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簡單生活 EzLife基本理念-釣餌先行之重要性
[釣餌先行] 也是一種阿波釣法的基本理念, 甚麼是 [釣餌先行] ? 在一股單一方向流動的水流中(即由面層至底層水流均向同一方向流動, 這種情況出現在大部份磯釣環境下), 假設這股水流由右至左流動, 右方我們稱之為[流頭] 而左方我們稱之為[流尾], 當我們將一勺南極蝦誘餌打在右方[流頭], 這些南極蝦誘餌將受水流帶動由右方飄落於左方[流尾], 那樣是否釣餌因為有釣組牽制便不會由流頭飄往流尾? 非也, 只不過如果不加以控制, 釣組將在水中不能伸展及不能呈現 [釣餌先行] 的狀況, 即是不能產生一種由上而下, 由右[流頭]至左[流尾], 順次序為-母線, 丹錐/浮標, 子線,
魚鉤/釣餌的狀態. 為何 [釣餌先行] 是重要的? 因為根據魚類覓食生態, 大部份魚類均是逆流而覓食的, [釣餌先行] 將會令魚類覓食時最先遇到釣組中的釣餌而非其它, 這種 [釣餌先行] 狀態由水流將釣餌輕輕推送往魚類口中較像無受釣組牽制之誘餌所以較不會令魚類覓食時產生不自然感及戒心,也令魚類覓食時拉動丹錐/浮標時阻力較低,如何產生 [釣餌先行] 之狀態? 我將會在之後再講述.
基本理念-釣組打斜之重要性
[釣組打斜] 同樣是阿波釣法的一種基礎理念, 甚麼是 [釣組打斜] ? [釣組打斜] 是一種釣組在水中呈現的釣組狀態, 釣組在水中將呈現一種由上而下, 由流頭至流尾, 產生一種順序 - 丹錐/浮標, 子線, 釣餌/釣鉤的適度打斜狀態, 為何 [釣組打斜] 是重要的? 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因為視覺關係, 有人認為魚類因為逆流而覓食, 如果釣組未能向流尾方向打斜甚至向流頭方向打斜, 魚類吃餌時將會看見子線而放棄索餌.
我對這說法的絕對性較為存疑, 因為經常聽見人說在釣場用2號子線魚看見子線不吃餌, 當轉用較幼子線例如1.7號或1.5號子線時魚看不見子線便立刻就餌了, 我覺得難道魚類就會分辦子線的粗幼或者更與邏輯脫離的是魚只看見2號子線而不能看見1.5號子線? 如果兩者都看見又為何吃餌? 其實一條2號子線如果按照比例, 就如一條船纜似的大麻繩放在我們的面前, 就算換上一條爬山繩(1號子線), 我們又豈會看不到? 個人認為魚類是能夠看得見子線的, 不過它不會知道這是甚麼(因為未經其它感官接觸), 而且它們的視力是可以察覺子線存在但又未能準確分辦2號與1號子線的分別, 它是由其它感官去知道子線的危險性的. 我比較偏向另外兩種說法, 甚麼是另外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魚類側線的感應, 一幅適度打斜的釣組在水中被水流推動時所產生的振動波較少, 如果網友有閱讀本網同仁Kz君所寫的魚類生態文章, 便會發覺魚類側線是十分敏感的, 一條釣線經水流沖刷的振動波它是感覺得到的, 既然側線敏感而它又憑側線可察覺子線存在, 為何它又吃餌? 那是因為記憶, 粗的子線產生的振動波與魚網產生的振動波相若, 如果魚類生活在捕魚頻繁的區域它們的記憶一定有這種代表危險的振動波的記憶, 這也說明了一些區域多人捕魚而少人作釣的區域魚類也會挑線的原因. 至於第二種說法個人最為認同, 那是因為魚類覓食生態的問題, 魚類覓食時是採用吸入的形式的, 它會靠近食物然後張開口將
海水連同食物吸入口腔, 如何最有效率? 那就是逆著流魚頭向著流頭方向而吸, 這樣便可以借助水流將食物推向口腔. 那樣為何 [釣組打斜] 對這種覓食方式有幫助? 第一, 打斜將會令魚咀首先接觸釣餌, 而水流又會將釣餌推向魚咀, 第二, 在吸入釣餌時各位不要忘記釣餌是有子線連著的, 如果釣組能向流尾打斜將會令釣餌較易吸入, 如果釣組不是打斜魚咀便要產生較大吸力才能將釣餌吸入, 更甚的是吸入時必須要將吸力加大至可以將子線弄彎才能吸入, 甚至餌未吸入咀部已踫到咀部, 這種必需額外的吸力要求是很多魚類均會察覺的, 這樣會令魚類產生戒心而拒絕索餌.
這種說法某程度上也解釋了較幼子線比較容易令魚索餌的原因, 因為較易吸入! 但各位網友可以想想如果釣組能適度打斜, 子線粗幼又是否首要索餌條件呢? 請各位網友能自我思考, 尋找自己的想法……
心得:
每一種基礎~需要多點資訊和經驗~才能夠讓技術更進一步~
我還在學習~所以我認為~不管我釣魚年歷多久~我還是要學會接受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