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光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站長
|
分享:
▼
x1
|
[轉貼]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一期:文如其人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 第一期 1998/11/1 主題:文如其人
元好問論詩絕句之六云:「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閒居賦,爭信安人拜路塵。」潘岳的詩顯現出閒居的千古高情,但其為人卻是輕躁趨利、好遊權門。我們一向認為「文如其人」,以為文章是一個人品格之體現,元好問寫的這首詩,則存了一個這樣的千古疑問!在解決這樣的質疑之前,我們先來釐清「文如其人」的定義。
「文如其人」,常常是我們審視一個人文章之後的品評。首先,我們應該訂定一個主客體之間的關係,不管是「人如其文」抑或「文如其人」,文章只是一個人呈現在外的工具,所以是客體;表現思想的「人」是文章精神之所由,所以必然是主體。
在彼此關係上,「文如其人」是一種推論,所以是「應然」,而非「必然」。換言之,我們所取的是一種普遍性,而非特殊性。在下過這樣的定義之後,我們再來評判這句話的公允性。
一般而言,一個人經歷生活的洗禮之後,慢慢的凝鍊了他的思想與性格,在這樣的思想與性格之中,不僅含括了對事物的觀點及看法,同時也蘊含了人生觀與道德感,而更由於思想的一貫性,所以表現出來的看法往往牽一髮動全身。胸襟開闊的人,在生活細節上往往傾向於大而化之;思想細膩的人,在面對事情上常採取保守的態度。雖然每個人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但生活上,我們常可以看到這種應然的普遍性。
文章是一個人思想內涵的延伸,要言之有物,必然是個人生活經驗智慧累積的結果,所以名傳千古的文章,大抵都是「有其事而後有是感」的作品。如果以「詩言志、歌詠言」的詩歌來看,那更是準確!因為詩歌不僅是思想的凝聚,更是情感的抒發,最能引起共鳴!所以,李白為人飄灑奔放,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詩俊逸清新;杜甫為人憂民愛物,所以他的詩也錘鍊功深。這是個人情感內蘊其中而發乎其外的自然表現,以之看歷代大文豪,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這種象徵。
也許有人會問,人品卑下便不能寫好文章嗎?如果只是執著於格律聲色的技巧,那看不出很大的差異性,但如果講到「神理氣味」,那便大有不同了!思想的不純正,情感的不真切,縱使文章的辭彙再漂亮,也依然無法具有憾動人心的能力;反過來說,純正的思想、真切的情感,常常可以得到我們的共鳴。所以儘管像白居易的詩平淺樸實,我們依然對他的「長恨歌」、「琵琶行」琅琅上口。
於是,我們再回來一開始便提到,魏晉南北朝時的潘岳。
史書稱潘岳「性輕躁、趨世利」,然而他的悼亡詩、內顧詩卻動人心絃,史書潘岳傳論:「潘著哀詞,貫人靈之情性。」可見其情之真、詩之摯。這樣的人是否成為「文如其人」的特例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潘岳是一個情感真摯的人,但是他所處的西晉,卻是一個重視門第、競尚奢靡的時代!而西晉政治的傾軋,更使的讀書人無所適從。在這樣複雜的政治環境中,連生存都無法自由了,更遑論一己理想的實現。本來,在這樣的情況下,適足以考驗讀書人的節操,但是,西晉對於讀書人的迫害,是無法用「節操」二字去面對的!刻意隱逸的竹林七賢尚不免於刑戮,更何況原本就禁不起壓迫(註一)的潘岳?
是以,潘岳在閒居賦中所展現的悠然情懷,或許可以解釋成是他在情感真摯下,刻畫心中理想的呈現,但這樣的呈現也僅僅是情懷罷了,環境卻使他不得不有所因應!雖然說這是一種不得已,卻終究影響了潘岳在文壇上的成就。(註二)
註一:潘岳曾經為了政治上的傾軋,為賈后所逼,親手草擬構愍懷太子一文,陷害國之儲君。 註二:關於潘岳在文壇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所提及部份史實,請參閱參考書目內容。
參考書目: 1.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張仁清,文史哲出版社。 2.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華正書局。 3. 華夏學報十一期,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出版。
撰文者:遙光 版權所有,轉載電請經過電子報授權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