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55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新好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5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吃藥不是吃補
藥即是「毒」,有效的應用是補,濫用則是毒。傳統醫學中醫藥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源由神農嚐百草、李時珍、汪昂等藥學專家,經過人體不斷的臨床、統計,終於有了今日驕傲的中醫藥。傳統的中醫藥學,不只在訴求治療醫學,更是一門重要的預防醫學,而這傳統醫學目前在世界各國專家學者是被肯定的,亦是他們鑽研的目標。如何利用藥物,使人類生命健康、長壽,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由中醫藥的沿襲可以印證。

  在國人的觀念中,對於吃藥似乎有輕估的感覺,甚至到了濫用的地步,尤以西藥更甚。藥不分中西,卻都有其毒性與功效。譬如中藥藥物的原材料,都必須經過鑑別、篩選、炮製的工作,缺一不可,目的在要求保證用藥的安全。中醫的醫學理論當中有提到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等,然而“補”的定義並不是那麼單純,一味的補有時亦會引起反效果,更遑論對身體有益。如氣虛、血虛、虛火、實火,在病象上不一樣,用藥的選擇也不一樣。

  中醫預防醫學強調身體的健康,是平時調養固本,才能預防疾病的產生。講求的是補氣、補血。血足則氣盛,中醫的氣指的是元氣、宗氣、營氣、衛氣四種,又區分正氣和邪氣。氣亦是關係人體的免疫系統和抵抗力,所以常聽風邪入侵、正氣不足,導致產生感冒一連串的病症發生,身體的臟腑也會因正氣不足,而引起機能衰退、引發疾病。

  中藥藥物分為補氣、補血、氣血雙補等,應用於預防醫學上。補氣藥如人蔘、西洋蔘(粉光蔘)、黨蔘、黃耆、淮山藥、白朮、白扁豆、大棗等。補血藥即當歸、何首烏、製熟地、白芍、阿膠等。在方劑複方上,補氣劑有蔘苓白朮散、補       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生脈飲等。補血劑則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炙甘草湯。氣血雙補則有八珍湯、人蔘養榮湯、十全大補湯等。當然藥材的使用須經過專業人員或醫師謹慎的指示使用,並衡量安全性和方便性,使藥的功效提至最高,副作用降至最低,並非喜歡補就補,把藥物當成食品。藥物有藥性、劑量、功效,關係著人體的生命組織和安全。

  國人平常的飲食習慣,早已遵循老祖宗所遺留下來的食補方式,食補膳食均會添加中藥藥物、配合食材、精製而成,即所謂“藥療不如食療”,但用法得當關係著“補”的意義。例如:坊間的藥燉排骨、當歸鴨肉、燒酒雞、四神湯、枸杞鰻魚等…,均加入中藥藥材,如果適量加入道地藥材,所產生的功效,絕對可以預期,可是事實不然,以藥燉排骨為例,除了少數以上等藥材外,均以劣等之當歸碎皮、川芎碎末、桂通皮等。如單以香味為主,或許無所謂,反之以大量桂枝、桂通皮、服用後可能引起燥性,吃下之時感覺全身發熱,這就是桂枝性辛溫、入肌表發汗的關係。又為使膳食味甘甜,亦加入大量的甘草,甘草大量服用會出現浮腫或血壓上升,對於高血壓症、腎臟尿毒症均不宜。在坊間亦出現以草石蠶植物來偽充冬蟲夏草,蒙騙消費者,正品的冬蟲夏草是用來補肺、益腎、更有抗腫瘤的作用,假品草石蠶卻沒有此功效,在一般的餐廳裡卻以此來做為膳食補養。更有自身罹患重症疾病或輕微感冒,均會輕信別人胡亂取藥,或沒事進補吃些維他命類,這些不當的用藥方法,都應積極的導正,並提倡國人皆有用藥的正確觀念,適時的進補,為自身所需加以調養,才有益體質的改善,畢竟“吃藥不是吃補”。

資料來源自台北縣中藥同業公會




  ~好元氣健康廣場~
    ~現代化中藥店~

http://a866561.myweb.hinet.net/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1-12 15:4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894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