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性的預期壽命比男性長?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人口統計中心的研究者戴賈丹提供以下回答:
生物因子與社會因子都會影響預期壽命。生物因子率先發難:在沒有任何外來因素介入的狀況下,嬰兒出生後的12個月內,男嬰的死亡率比女嬰高出25~30%。以出生人口來看,男嬰與女嬰的比例大約是105:100,這使得到達生育年齡時,男女人口大致相同。
激素也在壽命上扮演一角。雌性激素「動情素」可幫忙除去低密度脂蛋白這類壞膽固醇,因而提供一些保護來對抗心臟病。相對的,男性身上較多睪固酮,可能使他們較容易捲入暴力事件或高危險行為。女性身體適應懷孕與哺乳的能力,似乎也使她們比較能夠處理掉過多的熱量。
最後,女性還有一項生物優勢,就是擁有兩條X染色體。如果在某條X染色體上發生基因突變,女性的另一條X染色體便可以補償。相較之下,男性X染色體上的基因全部都會表現出來,即使是致命的突變也一樣。
然而,生物因子還不是全部;社會因子也對壽命有長足影響。雖然在工業化國家,兩性的生活方式已趨向一致,但這種一致性並不是絕對的。一般來說,女性還是比較少抽菸、喝酒,開車時也比較小心;平均而言,她們的職業活動對健康的損害比較輕。
過去,女性的社會地位與生活條件(例如與生產有關的艱苦與風險)會抵消她們的生物優勢。(在某些國家,這些影響至今依然存在。1990年代,孟加拉女性壽命只比男性多0.1年,印度女性則只比男性多活0.6年。)但今天,至少在工業化國家,經濟與社會的進步,大幅消除了地位的不均等,女性的預期壽命便比男性長。例如1990年代,美國女性比男性多活6.7年,在英國與法國則分別是5.3年與7.8年。(姚若潔 譯)
來自
http://sa.ylib.com/circus/circ...ocNo=612&C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