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就在2004年10月,法国科学家宣布了一项发现,再次显示有一些病毒距离生命有多近。马赛地中海大学的哈乌(Didier Raoult)和他的同事,完成了已知最大病毒「拟菌病毒」(mimivirus)的基因组定序工作。这种病毒在1992年发现,体积约与小型细菌相当,会感染阿米巴原虫。定序分析显示,这种病毒拥有众多原本认为只存在于细胞生物的基因,有些基因与病毒蛋白质的制造有关,可能可以让拟菌病毒更容易驱策宿主细胞的复制系统。如同该研究小组在《科学》期刊中指出,拟菌病毒复杂的遗传组成,「挑战了病毒和寄生性细胞生物的分界。」
对演化的冲击
病毒该不该归类为生命的争议,很自然地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思考病毒有没有生命,会不会更像是个哲学问题、一个生动热烈的修辞争议,却没有什么实质的重要性?我认为这个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科学家对这问题的态度,会影响他们对演化机制的看法。
病毒有它们自己古老的演化史,可以一直追溯至细胞生命起源之时。举例来说,有些病毒的修补酵素,可以切除并重新合成损坏的DNA、修复自由基所造成的破坏等,这种能力是特定的病毒所独有,而且可能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几乎都没有改变。
尽管如此,大部份演化生物学家在研究演化的时候,仍抱持着因病毒没有生命、所以无需严肃考虑的想法。他们在看待病毒时,也认为病毒的形成是宿主基因不知怎地逃脱出来、然后获得蛋白质外壳。在这观点下,病毒是落跑的宿主基因退化而成的寄生体,而将病毒摒除在生命的网络之外,病毒对物种起源和生命维续的重要贡献,则受到漠视。(事实上,在厚达1205页的2002年版《演化百科全书》中,仅有4页是有关病毒的。)
当然,演化生物学家并不否定病毒在演化中扮演着一些角色,但当研究者把病毒当做无生物看待时,他们也将病毒归类在等同于气候变化之类的外在影响之中。这类外力会选择遗传控制的各式性状,让那些面对外来挑战时最能生存茁壮的个体,也能够成功繁衍,将它们的基因传给下一代。
但是病毒却能直接与生物交换遗传讯息,也就是说它们是处在生命网络之内。可能最让大部份医师、还有大部份演化生物学家惊讶的是,大部份已知的病毒都不是病原体,而是宿存而无害的。它们长期寄居在细胞内,维持蛰伏状态,或以缓慢而稳定的速度利用细胞的复制工具繁殖自己。这些病毒发展出许多灵巧的办法,来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侦查,几乎在免疫防线的每一步,病毒都能想出改变和控制的办法。
再者,一个病毒的基因组(整段DNA或RNA)可以永久寄居在宿主内,将病毒基因加入宿主的遗传世系,最后成为宿主基因组的重要组成。相较于只能单纯选择缓慢遗传变异的外力,病毒的影响无疑更快更直接。而且病毒庞大的数量,再加上它们快速复制和突变的速率,让它们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遗传创造者:病毒经常「发明」新基因。而源自病毒的独特基因可能会到处流传,进入其他生物并造成演化上的改变。
【意犹未尽吗?欲阅读完整全文,请参阅科学人2005年1月号〈病毒不是活的吗?〉】
来自
http://www.sciam.com.tw/read/read...=607&DocNo=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