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這張臉、那張臉」特展,有一套互動式變臉程式,每天吸引上百名觀眾,爭相嘗試從「時光機」模擬程式,看見10年前、20年後的自己;還有一套「微表情訓練工具」,從十五分之一秒的時間,判斷喜怒哀樂,也相當受歡迎。
科博館研究人員劉德祥說,這套像「時光機」的變臉程式,是英國聖安德魯大學花20年時間研發,研究單位蒐集歐洲、非洲、東亞等不同人種的面部特徵、膚色,找出人種「平均值」,程式設計最早用意,是作為幫助警方找尋失蹤人口的工具,幾十年來,在英國幫助合成罪犯影像,或是找尋失散親人,功能相當強。
近幾年,英國研究單位把軟體商業包裝,加入藝術成分,畢卡索、莫迪里阿尼、葛雷柯等知名藝術家的畫筆風格融入,增添程式樂趣。
另一套「微表情訓練工具」,有10多種細微的面部表情反應測試。劉德祥說,這套軟體是美國加州大學研發,訓練警方在偵訊罪犯時,從罪犯細微臉部反應,判斷犯罪行為動機。
劉德祥說,每個人都有微妙的非語言表情,傳達喜怒哀樂,如頓時皺眉、眼神猶疑、嘴角上揚等,加州大學分析,這些細微表情通常反應時間,只停留在面部約十五分之一秒,透過儀器訓練,讓警方偵訊嫌犯,能直覺反應掌握微妙表情。
【2005/08/20 聯合報】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