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在敦南誠品的一樓
小小一個約壘球大小
裡面兩隻夏威夷品種的蝦
還有藻類等等
要價新台幣四千多將近五千
有逛過敦南誠品一樓的人應該都看過吧
真的粉有趣喲-----------------------------------我 是 分 格 線-----------------------------------生態球 一、起源:生態球 (Ecosphere) 是一細小、封閉的「微型世界」,其環境可支持球內的動植物生存。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火箭推進實驗室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進階生命支持計劃 (Advanced Life-support Program) 的科學家漢生 (Dr Joe Hanson) 最先發現細小的鹽水蝦、藻及蝸牛可在一封閉之系統內生存一段很長時間。
太空總署在1980年代初開始對此系統發生興趣,此「微型地球」系統可令人們對地球的生物圈有更多的了解,也可為研究太空人在太空長時間生存所須之自給自足社區提供更多的資料。在太空生存的人類需要在生態上控制其環境,使環境能不斷的自我循環。
此技術其後在太空總署之技術轉移計劃 (Technology Transfer Program) 中被私人公司 (Ecosphere Associates Inc.) 用以制造生態球。該公司也應用相同的原理制作了半封閉的淡水生態系統。
二、原理:生態球是一個密封的生態系統,就像地球一樣。生態球由透明的玻璃球體組成,內有小蝦、藻類、細菌、經過濾的海水、Gorgonia、小石及空氣 (太空總署的設計內還有小蝸牛)。Gorgonia是無生命的樹枝狀物質。
生態球擁有與地球一樣的部份重要成份。生態球中的小石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約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氣,能量來源同樣是陽光,當然還有生命:蝦、藻及細菌。
生態球內進行的生態循環代表著簡化了的地球生態循環。光線及水中的二氧化碳讓藻類可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它們也會使用水中的無機營養物,藻類因此是系統中之
生產者 (producer);小蝦呼吸用去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並以藻類及細菌為食物,排出廢物,故此小蝦是
消費者 (consumer);細菌則把小蝦之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營養物,供藻類使用,所以細菌成為
分解者(decomposer)。Gorgonia及小石為微生物提供藏身處,免被小蝦所吃,也為細菌提供生長地方,讓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態系統中之廢物。因此,生態球內的食物及氣體皆可以不斷的循環使用。
圖:生態球的原理
生態球是密封的,因此你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氣體,唯一可進入系統的是光線,整個系統也是靠光線作能量推動的。
細小的生態球平均壽命約2-3年,大型的可維持更長時間,最長的可達10年或以上。
三、生態球的維持:要維持生態球,便要注意以下項目:
1.球內的藻量 (顏色):太多光會導致大量藻類繁殖,使水的pH值升高,也可能導致水體缺氧,殺死小蝦。
2.溫度:把生態球維持在攝氏15-25度之間,不可使溫度有突然的改變。
3.光線:用人造光源或散射光,每天照6-12小時。
四、生態球的製作:其實你也可以自製一個生態球,採用鹽水或淡水也可以,所需材料也很簡單 (試想想需要甚麼材料?)。但在製作前你先要考慮以下問題:
1.所用的球 (或樽) 的大細、透光度?應否先作處理?
2.球內應放多少水,留下多少空氣?
3.放入的水是甚麼水?應否先作特殊處理?
4.是否需要放入沙石、枝條等?沙石、枝條應否先作處理?放的量又應該是多少?
5.放入多少藻類?那種藻類?可否改用水草?那種水草?
6.放入多少蝦?蝦的大小有沒有影響?可否改用魚?用那種魚?
7.應否放入其他生物如蝸牛?放多少?大小有沒有關係?
8.如何把球密封?
9.生態球應放在甚麼地方?(考慮溫度及光照)
看你的生態球可維持多久!
參考資料:Ecosphere Associates Inc. 網頁--- 詳盡的生態球介紹,包括一些對生態球常提出的疑間 (英文顯示)
(註:以上生態球的照片蒙Ecosphere Associates Inc.准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