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677 個閱讀者
 
<<   1   2  下頁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再一次的相遇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創作大師獎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4 鮮花 x3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捐血有益人體健康,請大家多多捐血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為鼓勵更多的人無償捐血,宣傳和促進全球血液安全規劃的實施,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捐血組織聯合會、國際輸血協會將2004年6月14日定為世界捐血日,其主題為“捐血,贈送生命的禮物。謝謝你們。”為此,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倡導全國組織開展世界捐血日宣傳活動。

  醫學研究表明,正常人的總血量約為4800毫升,占體重的7%至8%,其中有1/4左右儲存於肝、脾、肺等臟器裏。人體血液中的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它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陳代謝。例如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也就是說,一個正常人即使不捐血,其體內每天照樣有許多紅細胞衰老、死亡,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紅細胞新生和成熟。

  從輸血成為臨床醫療的一種特殊手段以來,科學界一直在研究一個課題——捐血與健康的關係。適量捐血無礙健康已被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的千百萬捐血者所證實,中國也有“捐血無礙健康,只需小小勇氣”的捐血宣傳口號。但捐血對廣大無償捐血者自身的健康究竟是“無礙”還是“有益”?國內外有關人士做了大量科學細緻的調查研究工作後得出了結論:捐血有益健康!

  適量捐血能使人更加健康長壽
  從進入成年後,血細胞主要由骨髓來製造,平均每天可製造出15億個血細胞(約40毫升血量的細胞),同時也有相應數量的血細胞衰老死亡。骨髓造血功能也同全身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退。堅持長期適量捐血的人,由於骨髓造血系統不斷受到刺激,保持較旺盛的新陳代謝,不斷産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輕細胞,新鮮的血細胞的比例明顯高於未捐過血的人。

  科學家們應用流體變形學和血液動態學,對血液與捐血的關係進行了研究,認為血液流動與血液粘稠度、紅細胞的可變性、血漿蛋白的濃度等因素有關。當血液粘稠度增高時,血流的速度就變得緩慢,局部血液發生停滯、缺氧、凝血因數活性增高和營養障礙,引起血管壁的改變,從而容易出現血栓、腦血管意外和心肌梗塞等病症,這就是“高黏度症候群”。常見的症狀有頭重、頭痛、聽力障礙,末梢神經感覺異常等。

  當人們捐血後,特別是單捐紅細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會降低血液黏稠度,從而使血液流速加快,腦血流量也隨之增加,供氧量加大,人會感到身體輕鬆,頭腦清醒。

  據世界著名醫學家卡爾等人調查1916年1月以前出生的捐血者332人,與在同一地區出生而且年齡和性別類似的未捐血者339人作比較。捐血者平均壽命為70.1歲,未捐血者為67.5歲。結果表明捐血者存活率顯著高於未捐血者,捐血總量較多的人存活年齡也較長。

  所以說:堅持長期適量捐血的人頭腦會更清醒、更健康、長壽。1997年3月菲律賓總統拉莫斯第41次參加無償捐血(每次250毫升)以此來作為他69歲生日紀念。他常說:捐血使他年輕了20歲。看來這句話不完全是玩笑話。

  捐血可減少冠心病的發病率
  近年來,中國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的專家,以“關於多次捐血者血液稀釋狀態與動脈壓及心腦血管病的關係”為課題,對多次捐血者127例,高血壓患者87例缺血性中風患者60例進行了血液流變學對照性研究,結果表明:捐血對心腦血管病有良好的遠期影響,對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具有積極的預防作用。

  1984~1989年,芬蘭科學院院士薩洛甯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組對本國2782名42歲~60歲之間的男子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捐過血的人五年半後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沒有捐過血的人少86%,在另一項研究中,對捐血1至12次的1532名捐血員跟蹤觀察,結果僅有1人發生心肌梗塞。同時對未捐過血的2306人進行對照觀察,有226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竟高達9.8%,與捐血組有明顯的區別。

  又據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心腦疾病研究小組對655名捐過血的人和約3000名未捐過血的人進行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在過去三年中捐過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只有後者的1/3。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一現象與體內鐵元素貯存量減少有關。鐵元素在人體合成氧化酶過程中起催化劑作用。捐血後體內鐵元素貯存量可明顯減少,捐血員每捐出500毫升血相當於排出200~500毫克鐵,因而體內合成的氧化酶也相應減少,這樣血液中的脂質被氧化的數量就小,從而減少了附著在血管壁上的沈積物,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中國、芬蘭及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捐過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將大大降低。為此,芬蘭的醫生們建議男子每年最少捐血一次,這樣既有利於自己患心血管疾病,又有助於他人,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捐血可減少癌症的發病率
  鐵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但鐵質過高又絕非好事,據最近《國際癌症》期刊報導,如果男子體內的鐵質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幾率就會提高。

  至於女子,由於月經期間的流血現象,常會失去大量的鐵質。所以在研究中未發現鐵質含量與婦女患癌症的機率有特殊的關係。
  那麽,男子如何排除體內過多的鐵質以減少罹患癌症的機率呢?醫學專家認為,唯一的方法是通過血流排除過多的鐵質。因而鼓勵體內鐵質含量過高的男士們可以定時捐血,這樣做對人對己都有好處。

  捐血能淨化人的心靈
  梵語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思是說救人性命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善事。施善,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心中自然而然地會湧起欣慰感。同時,一個人堅信活在世上對他人有益,對社會有益,可以消除自卑感,增強對生活的信心。施善,可使心理狀態獲得平衡,而平衡的心理狀態,是預防多種疾病的基礎。科學家發現,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思想和行為有益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建立和完善,情緒對免疫系統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健康的情緒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溝通大腦及其它組織和器官,使其處於良性的動態平衡狀態,使人增強抵抗感染的能力,從而免受各種疾病的侵襲。因而說,做好事、做善事,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香港有幅捐血招貼畫,其宣傳口號是“施比受更有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無償捐血者用自己的鮮血延續、挽救了他人的生命,體現了人類共同生存,珍惜生命,友愛互助的高尚情操。捐血使心靈得到慰籍,使人生更加充實、快樂。經常保持充實、快樂的心緒是健康長壽必備的因素之一。
你捐血了嗎~看到這篇文章還不怏去捐血 表情


[ 此文章被weifan在2007-01-31 11:42重新編輯 ]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出現在我面前
但我卻不懂得珍惜
直到失去了才來後悔
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能再重來一次
我會對那女孩說   我愛你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5-04-05 01:02 |
smallyu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捐血一袋 就人一命阿
珍的要好好推廣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4-05 22:31 |
351100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本人捐血好幾拾次 發覺捐血後頭痛減少 因為我胖 血濃 血脂肪高吧 不過換個角度來講把舊血捐出 讓新血再由體內再生就好像是再生一樣通體舒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4-10 12:55 |
Foz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8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小弟曾經要捐過血,但是因為服藥的關係,醫生不給捐。 表情
藥到現在還在服。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巴西聖保羅 | Posted:2005-04-10 20:33 |
bao456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135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捐血真的是不錯
不但身體會比較好
內心也會比較喜悅喔
而且捐血一點都不會不舒服
大家踴躍去捐血吧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台灣索尼 | Posted:2005-04-10 21:54 |
skymilk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8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恩阿~讓血換一點新鮮的也好~
尤其是男生~更是一定要捐~
之前冬天去捐一次~
在測手指頭的時後~
那個護士小姐給我刺超大力的~
害我現在都不敢再去給他捐了~哈哈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教育部 | Posted:2005-04-10 22:23 |
weifan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6 鮮花 x196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早上去郵局辦事情剛好門口停一台捐血車
辦完事出來後就上車捐血囉
拿証件給醫護人員登記後再量血壓,測凝血速度後等待捐血
忘了隔多久沒去捐血了
每次都是偶然遇到捐血車才捐...不會刻意去找捐血站捐血
想想這幾天來都正常睡眠,飲食正常也沒有服用藥物.....可以安心捐血
上車時只有一位中年男子在捐血...我是第二個
護士小姐的技術很好....針扎下去及抽出時完全不會痛....我驚呼怎不會痛
小姐說因為沒有扎到痛覺敏感的地方咩....Orz...好厲害哦....
這次捐血送的小禮物是三塊玫瑰香皂....還真有點捨不得洗呢....

鼓勵身體健康的朋友們一起來捐血唷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01-31 11:47 |
【祥哥哥】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副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11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目前在世上走了20多年,目前真的很想捐個血...只是不知道正確的流程,還有一定要注意的事項...因為路旁隨便擺了一台捐血車...衛生安全問題令人...我是真的很想捐次血...看能不能未來各地朋友可能會需要...幫助一下...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臺灣臺北市 | Posted:2007-02-03 14:42 |
weifan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6 鮮花 x196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祥哥哥】於2007-02-3 14:42發表的 :
目前在世上走了20多年,目前真的很想捐個血...只是不知道正確的流程,還有一定要注意的事項...因為路旁隨便擺了一台捐血車...衛生安全問題令人...我是真的很想捐次血...看能不能未來各地朋友可能會需要...幫助一下...

衛生安全??我想大大是多慮囉...^^"....捐血前護士會用沾有碘酒的棉花棒消毒針扎的部位2次
且捐血車上也很乾淨清潔

若是第一次捐血要先寫基本資料及問卷調查...如果不曉得血型護士會註明
量血壓,測凝血速度....手續完成後就可以等待捐血囉^^
且還可以獲得小禮物....:P
有時候送的東西還不錯說
這次是送三塊造型香皂

如果大大的身體健康狀態良好...非常建議去捐血,尤其是男生...^^
若有去捐了歡迎大大再回來回覆文章報告心得唷^^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02-03 20:38 |
AK4600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真好 你們都能捐血 我很想捐 可是這輩子別想了 服藥喝酒都不能捐   以前捐血可以換到2天的榮譽假
現在因為要長期服藥所以不能捐
 


                        表情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7-02-04 02:15 |

<<   1   2  下頁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52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