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306894
|
分享:
▼
x0
|
[分享] 無重力下的植物會如何生長
一項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生物學教授Fred Sack領軍的實驗顯示:植物在太空無重力狀態下生長的情況,與在地面截然不同。他曾兩度利用哥倫比亞太空梭(space shuttle Columbia)裝載普通苔蘚類植物「角齒蜆(Ceratodon purpureus)」到太空中,結果苔蘚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如右圖顯示的順時針螺旋狀。
這項實驗於1997年與2003年初各進行過一次。角齒蘚「尖端細胞(tip cells)」的成長受到重力的影響,不過因為植物的生長受到光線的影響多於受到重力的影響,所以這種螺旋狀現象只出現在苔蘚被保存在黑暗無光、無重力的環境中時。
角齒蘚是相當常見且原始的植物,一般屋脊上都可以見到。角齒蘚的狀況相當特殊,因為一般的植物受到重力影響並對之回應後,絕大部分的細胞集中在根或莖;但因為苔蘚是由單一細胞組成,故感受與回應重力影響的都是同一個細胞,所以只能直線生長—遠離地心的方向。由於在太空中幾乎沒有重力干擾,在黑暗中,成鏈狀生長的尖端細胞,會拼命冒出土壤想尋找光線。科學家原本預期這些苔蘚的生長應是不規律、無方向性的,就像其他在太空中進行的植物生長實驗一樣。因此,當Sack等人拆開裝載苔蘚的容器並發現它們居然成側向、輪輻狀散開且螺旋狀方式生長時,大家都嚇了一跳。
現在,科學家比較有興趣的課題是:苔蘚從未經歷過這種生長方式,為何到了太空就會有不一樣的成長方法?或許螺旋狀是角齒蘚適應地球重力之前的原始生長方式,只是現今已因演化而退化。
出處來源:http://www.tam.gov.tw/news/2005/200501/050131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