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婴儿] 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从母婴同室开始
实施母婴同室前,产妇母乳哺 育率为 40-50%(含混合哺育),但自87年8月 实施母婴同室后,自然生产产妇平均母乳哺育 率约85.6%,其中纯母乳者有32.9%,而混合哺 育者52.7%;剖腹生产者平均有76.8%,纯母乳 者约27.5%,混合哺育者有49.3%。
可见母婴同室政策的推广,有助于哺喂母 乳的提升。
回忆童年由于生活水准偏低,物质供应普 遍不足,当时奶粉还是「美援」的时代,在马 路上或公共汽车里经常看到母亲裸露乳房,抱 着婴儿哺喂母乳,这种温馨的画面,曾几何时 已经消失殆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以及环境 的变迁,经常听到孕妇、产妇彼此讨论以何种 品牌的奶粉喂小孩,也难怪青少年的「牛脾气 」及过敏体质也慢慢地增加。依据国内的统计 民国50年代,母乳哺育率可达94.5%。
但是到了民国78年,只有以牛奶(奶粉) 哺喂者却高达 70%左右,因此卫生单位于国民 保健计画到妇幼卫生篇中,将如何促进母乳哺 育列为重点,并订定母乳哺育推广计画,定期 评核实施状况。
1984年瓦特(Watters)提出在产后及新 生儿初期,母亲与新生儿在生理、心理及社会 方面的发展与健康状况,两者是息息相关的, 而有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母婴同室即是在一病房环境中,将新生儿 置于母亲床旁,接受一位护理人员的同时照顾 ,并让产妇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直接参 与新生儿的照护,以促进产后母婴生理、心理 上的调适及亲子关系的建立,也可以提供产后 母亲一种自我陶醉的调适机会及自我成就感。
根据研究报告,接受母婴同室护理的母亲 ,其育婴能力相对地增加,并可依婴儿的生理 时钟予以哺喂,而提高哺喂母乳的成功率,亦 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与责任感。 实施母婴同室前,产妇母乳哺 育率的 40-50%(含混合哺育),但自87年8月 实施母婴同室后,自然生产产妇平均母乳哺育 率约85.6%,其中纯母乳者有32.9%,而混合哺 育者52.7%;但剖腹生产者平均有76.8%,纯母 乳者约27.5%,混合哺育者有49.3%,可见政策 的推广,有助于哺喂母乳的提升。
1.在产房内推动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吸吮母奶 ,可促进亲子关系尽早建立,母乳早分泌,减 少奶胀,及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2.开放24小时依婴儿需要,接受母亲至婴儿室 哺喂母奶。
3.给哭泣之宝宝安抚奶嘴。
4.哺育母乳者不主动提供配方奶,并向母亲说 明,取得支持配合。
医院极力鼓励哺育母乳,推动母婴同 室,但接受母婴同室照护方式的比率平均约 31.8%,为了了解产妇的观念及意见,我们与 世新大学共同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 孕妇不选择母婴同室的五大原因:
1.空气浑浊、怕婴儿感染。
2.怕人多吵杂(怕病房吵、怕小孩会吵到隔壁 床、怕访客多)。
3.妈妈无法充分休息。
4.觉得要照顾小孩的时间太长,刚生产结束无法负荷。
5.因剖腹生产,伤口尚未复原。
在母婴同室时孕妇最需要的保健知识:
1.处理破裂的乳头,以免导致产妇不敢再哺育母乳。
2.宝宝哭闹的处理方法,以免造成妈妈精神上的困扰。
3.促进及维持乳汁分泌通畅的方法,否则很容 易改以牛奶来替代母乳。
4.哺育母乳期间,孕妇如何注意饮食方面的调养。
5.在母婴同室期间如何观察婴儿吸奶量是否足够。
行政院卫生署于民国81年为提升母乳哺育 率,建议各医疗院所推行母婴同室照护方式, 并于 84年6月进行影响因素之分析,发现母婴 同室可减少母亲无法顺利哺喂新生儿母乳的困 扰与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