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正義
討海人
|
分享:
x0
|
[小說][分享] 荒涼年代的獨立記者
■三少四壯集
荒涼年代的獨立記者
王健壯 (20050212)
一九五○與六○年代美國的「國家」雜誌,就像七○與八○年代台灣的黨外雜誌一樣,扮演的都是「體制外良心」的角色。
當年替黨外雜誌寫稿的人,很多都是報社記者,他們在報紙上不能寫的題材,報紙不敢用的稿子,黨外雜誌都照單全收。麥克威廉斯(Carey McWilliams)當總編輯時的「國家」雜誌也是如此。
冷戰初期是美國新聞史的「荒涼年代」,在「紅色威脅」的政治氣氛下,報紙上很少有挖掘內幕的深度調查採訪,也少有批評政治禁忌的文章。記者有話無處說,有義憤無處發,「國家」因此便成了他們的疏洪道。當時在「世界電信與太陽報」工作的庫克(Fred Cook),就是麥克威廉斯找來的最佳「外部寫手」。
庫克雖然是個自由派,但因為「國家」當時被定位是共黨同路人的媒體,他一度曾猶豫不敢替麥克威廉斯寫稿。但「希斯案」卻改變了他的想法,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希斯(Alger Hiss)當時是卡內基基金會的總裁,他曾經是國務院的紅人,當過羅斯福總統參加雅爾達會議的顧問,也是創立聯合國的原始推手之一。但四○年代末期,他卻被「時代」周刊的編輯錢伯斯指控是共產黨,並當過蘇聯間諜。
錢伯斯在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作證時,拿出一大堆機密文件,以及幾卷藏在萬聖節挖空南瓜裡的微縮影片,指稱這些證物都是希斯在三○年代透過他轉交給蘇聯的情報。
「非美活動委員會」在麥卡錫搞白色恐怖之前,一向是右翼政客整肅左派的工具,當時主持「希斯案」聽證的是新進眾議員尼克森,他為了打響全國知名度,對「希斯案」窮追猛打了幾年。但希斯最後卻被法院以偽證罪而非間諜罪判刑五年。
當時主流媒體對這件轟動世界的間諜案,幾乎一面倒站在右派政客的立場,聽不到質疑批判的聲音。直到「國家」雜誌在希斯出獄後出了一本專輯,「非美活動委員會」當年的角色才受到輿論的批判。
替「國家」這本專輯執筆的人就是庫克。庫克本來也像其他人一樣相信希斯有罪,但等他看完麥克威廉斯拿給他包括國會聽證與法院審訊記錄在內的所有資料後,卻質疑希斯是被右翼政客與FBI連手羅織入罪。在他寫的「打字機的鬼魂」這篇報導中,他更調侃FBI用一台假造的打字機來當證明希斯有罪的證據。
一直到最近幾年,因為「非美活動委員會」當年的資料全都解密公開,還有人根據庫克當年那篇報導,寫書探討「希斯案」的真偽,並證實庫克當年的質疑是對的。
庫克的這篇報導讓他一炮而紅,卻得罪了報老闆。他離開報社後,以自由記者的身分替「國家」寫了十幾年的稿,不斷挖掘CIA顛覆外國政府與FBI侵害民權的內幕,長期批判右翼政客的惡行,他也是最早揭發「軍商複合體」勾結真相的記者。更有趣的是,許多體制內的記者也學他扮演體制外自由記者的角色,新聞史上出現最多自由投稿記者就是在那個年代。
尼克森因「希斯案」成了全國知名政治人物,雷根也因此案而改當共和黨員,一件間諜案日後竟培養出兩位總統。但「希斯案」更重要的歷史意義是,它證明獨立媒體與獨立記者在民主政治中,確實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沒有「國家」,如果沒有庫克,調查採訪的香火很可能中斷,冷戰初期的新聞史不但將是令人羞愧的一頁歷史,七○年代調查採訪的黃金年代也不會那麼快就來臨。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