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9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oabearoa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 鮮花 x8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嬰兒] 嬰兒延遲性黃疸與泌尿道感染
嬰兒延遲性黃疸與泌尿道感染
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方旭彬
  一般出生一週內的新生兒黃疸大多屬於生理性黃疸,是因為間接型膽紅素過高,而使得寶寶的皮膚或眼白看起來黃黃的。很多人太過於把所有的新生兒黃疸歸咎於母乳,容易忽略掉潛在的問題。一般而言,母乳造成的黃疸很少會高到導致核黃疸(即間接型膽紅素過高沉積在腦部造成傷害),反而常因為寶寶不太會喝奶或喝得不夠,造成身體代謝脂肪來產生熱量,血液中的脂肪酸濃度上升,與膽紅素競爭白蛋白,而使得間接型膽紅素被游離出來而造成黃疸,所以應儘量讓寶寶喝奶喝得夠才可加速黃疸消退。此外還要考慮到其他的因素,包括寶寶是否有頭皮血腫、腎上腺出血等,還有ABO血型不合(媽媽O型,寶寶A或B型)、蠶豆症、甲狀腺素功能低下等,都是造成間接型高膽素血症的原因。大部分寶寶只要吃得飽,黃疸尚未達全身換血的標準時,不需要停母奶。
  然而超過兩週大的寶寶如果仍有黃疸,我們稱為「延遲性黃疸」,通常意味著可能有病理性的問題,常見比較嚴重的疾病如「膽道閉鎖」(不及時開刀會死亡)與「嬰兒肝炎症候群」(約1/6死亡,約1/6會慢性肝炎),這兩種黃疸大多是直接型膽紅素過高,通常合併有肝膽功能異常,可見到寶寶有灰白、淡黃便或油膩便。一般嬰兒的泌尿道感染,通常以不明熱、尿液混濁顏色變深或尿味變腥臭為主要症狀。至於以延遲性黃疸為臨床症狀表現的泌尿道感染,在文獻上討論的不多,原因也不是很清楚。而筆者於2001年4月在澳洲凱恩斯舉辦之第七屆亞洲暨泛太平洋小兒腸胃肝膽營養醫學會中發表的兩篇醫學論文中,針對嬰兒延遲性黃疸與泌尿道感染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發現以延遲性黃疸為臨床症狀的泌尿道感染與一般嬰兒的泌尿道感染相比,比較不會有發燒及膿尿(指小便中白血球數目異常增高)的表現,這意味著:除非醫生有特別的警覺性去做尿液的細菌培養,否則容易被忽略。除此之外,這種與延遲性黃疸相關的泌尿道感染,平均肝功能指數較高(表示有肝炎),但是常見的菌種與一般泌尿道感染無異。另外筆者將這種與泌尿道感染有密切關係的延遲性黃疸分成直接型膽紅素過高與間接型膽紅素過高兩組,比較分析後發現:直接型膽紅素過高者的住院天數、住院前黃疸持續的時間、及肝功能指數異常,都來得比間接型膽紅素過高者嚴重。直間型膽紅素佔總膽紅素比例越高者,住院前黃疸持續的時間越久。以黃疸持續的時間來區分,黃疸持續一個月以上的多合併肝炎且多以直接型膽紅素過高為主。雖然有多種細菌的泌尿道感染都會引起延遲性黃疸,但是大腸桿菌(E. coli)要比克列氏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容易造成直接型膽紅素過高之黃疸。所幸的是,所有的寶寶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後,黃疸都很快地消退。
  所以超過兩週大的寶寶如果有「延遲性黃疸」,應先注意有無灰白或油膩便,排除膽道閉鎖或嬰兒肝炎症候群等比較嚴重的問題。如果寶寶喝奶量足且體重增加也不錯,但黃疸一直不退,應該給小兒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即使沒有發燒或膿尿,也應考慮做尿液細菌培養,一旦發現有細菌感染,應該配合醫師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並進一步找出有無水腎或膀胱輸尿管逆流的問題,以避免寶寶腎臟進一步受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08 22:3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137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