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3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xjve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疾病] 第七章、      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出血
第七章、      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出血
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出血等,這三種疾病雖然發病的部位和嚴重程度不一樣,但是從疾病和保健的觀點來看,三者是同樣的疾病。多數人都會認為這個疾病是腸胃的疾病,是情緒引起的疾病,從中醫的觀點則認為是肝臟的疾病,是生悶氣引起的。
治標:
簡易的保健方法是每周按摩肝經的太沖穴(如圖)至少兩次,每次按摩五至十分鐘。如果對經絡及穴位有些了解,最好能沿著肝經按摩所有的穴位,每個穴位2-3分鐘,同時也按摩腎經,提高腎的能力,可以有助於使肝氣平抑。當生氣或感覺不舒服時,應立即加強按摩太沖穴。
(圖十五:太沖穴)
由於抑制性的生氣也就是生悶氣是這個疾病的主要成因,因此必需調整身心或工作環境,並建立 “生氣是用別人過錯懲罰自己” 的觀念,儘量避免生氣。避免生氣並不是有氣不發,而是根本就沒有氣,也就是必需能夠心胸開闊,對於別人的過錯均能不計較更不放在心上。
工作上的焦慮也會造成生悶氣相同的疾病,因此,也必需避免,真不能避免,則只有在工作和健康之間做一個抉擇了。
治本:
和其他的慢性病一樣,這一類疾病的根治,還是得從加強養血氣的一式三招做起,使身體的血氣能量逐漸增加。身體有了足夠的血氣,不再透支“火”,肝臟的問題自然會慢慢去除,再修復腸胃的損傷。
由於這些疾病都是屬於情緒引起的疾病,生氣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除了生理上的保養之外,還需要配合修身養性,開擴心胸,使自己不再生氣才是最徹底的根治這個疾病。另外工作壓力使生活緊張,也會使肝發生疾病,這種情形只有改變工作環境才能使疾病根治。
說明:
有一次在餐桌上認識了一個新朋友,看他頭髮前方有點禿,顯然是肝氣上升得很厲害的症狀,因此嘗試的問他是不是脾氣不好,做事急噪。他還沒來得及答話,邊上兩個同事迫不及待的說 “他脾氣才好呢!”。這種情形顯現他必定有潰瘍性的疾病。道理很簡單,前面髮禿,肝必定有問題,脾氣一定不好。可是其他人都覺得他脾氣好,顯然他的修養很好,脾氣發不出來,只能往肚子裏吞,自然就有胃的毛病了。
這類疾病就像這個例子,通常犯病的人外表看起來都很溫和,但內心卻很急躁。在家庭或工作的環境中,他沒有發脾氣的空間,用一句通俗的話,就是經常受窩囊氣的人。例如,和丈母娘同住的女婿;或老闆身邊的出氣筒;每天都必需和善面對客戶的銷售員等,都是很容易得這個病的人。
這個病的發作時,很容易從臉上看出來,就是在鼻翼的兩側會出現發紅的症狀。如果紅色程度愈來愈明顯也愈鮮紅,就表示病情正在惡化中,很可能胃出血很快就會發作。
要使這個疾病不再發作,短期只有設法消除生氣所造成的肝火;長期就必需從提升血氣做起,再加強心性的修養,放開心胸。必要時改換工作,或住家環境,或從宗教信仰中找到精神寄脫,用更超脫的眼光看待俗世間的紛爭,把去除這個疾病做為人生修練的目標。
生氣和肝火的問題,就像雞和蛋的問題一樣,可能由於肝有問題,使人容易生氣,也可能由於生氣造成肝的問題。可怕的是生氣會使肝的問題惡化,肝的問題愈大,就愈容易生氣,形成惡性循環使問題愈來愈嚴重。這種情緒造成的疾病,藥物或經絡治療只有一半不到的功效,最根本的方法只有從情緒的修練做起。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04 20:37 |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Re:第七章、     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出血
(圖十五:太沖穴)

樓主,請把圖貼出來好嗎!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02-04 20:4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54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