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語錄] 寫菜單
孔子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鄉里到訪,宴於鏞記,款待以鸚哥鯉,我原意是鄉里平時少有機會食到鸚哥鯉,遂找來一尾奉客品嘗,竟有「乜唔係蘇眉?」一問,令人啼笑皆非。
卻原來他們嚮往蘇眉。查實,蘇眉肉散,不及青衣類,何況更有雪茄毒陰影,便也卻而遠之。
且說當日歡宴皇夫之筵席除兩熱葷,五大菜外,單尾三款甜品則為「生磨杏仁露」、「芝麻餅」及「五仁酥角」,甜品是否合皇夫口味?不得而知。
有人會問,歡宴皇夫乃大件事,何解只兩熱葷?縱不是八熱葷,起碼也四熱葷,為何菜式如此「薄」。
講開熱葷,戰前飲宴為八熱葷,戰後和平至五○年代則改為四熱葷,現今飲宴寫菜則有四熱葷與兩熱葷之分。這次歡宴皇夫只為兩熱葷,可能是鑑於外國人晚上睡前慣於食量少,因而為兩熱葷。
早年宴會,熱葷十分重要。那年代飲宴,下午三四點便開打牌,至晚上七八點才「埋位」。由於七八點才「埋位」,打牌時便多會食碗蝦球麵或雞球麵,較為豪氣則食鮑甫麵「打酒底」。
講開鮑甫麵,五○年代,我在大同酒家午膳時喜吃鮑甫麵,兩粒鮑魚、一條青菜、一把生麵,泡以上湯,食之不厭。記憶中,當日每碗售價十六元,在該年代仍有些行業日薪為元餘,舖頭後生(包食宿)月薪四○元的日子中,十六元一碗鮑甫麵誠為貴價食品。憶及當日這兩粒鮑魚,現今每粒售價亦為四五百元,確是此一時彼一時。
早年飲宴八時「埋位」,無論打牌也好,不打牌也好,必預先「打酒底」,進食少許。
「埋位」上菜先吃八熱葷,吃罷熱葷已半飽,如果有下文(應酬或辦事),再吃一道翅,便向主人家道聲「多謝」離席。因此,如何安排這八熱葷,讓主客也吃得滿意,對酒家寫菜來講,最考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