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歷年來舉凡外接式的行動/移動式硬碟機的發展,一路從一開始需要外接電源的3.5吋
再一路進步到2.5吋、也從傳統機械硬碟變成SSD,現在體積越縮越小
各大廠商推出各式外觀行動硬碟也比比皆是、包含今天要玩的Crucial X9 Pro
以下就是美光外接式SSD的相關介紹
2023~2024這兩年,是外接式SSD發展輝煌的黃金年份
![](https://i.imgur.com/wr0sZymh.jpg)
從2019年推出的X8開始,再來到了近期推出的X9 Pro與X10 Pro
每一代X系列行動硬碟的功能特性也更加精進、也有搭配ADOBE系列同捆包
包含更高的傳輸速率、更小的體積與更低的運作功耗,適合遊戲玩家與專業人士使用
![](https://i.imgur.com/ysOpMEVh.jpg)
Crucial X9 Pro與X10 Pro的差異在外觀與傳輸速度
而X9 Pro使用的是USB 3.2 Gen2 10Gb 讀寫皆為1050MB/s
另X10 Pro使用的是更高的USB 3.2 Gen2 2x2 20Gb 讀寫為2100MB/s 與 2000MB/s
![](https://i.imgur.com/VbXFVheh.jpg)
Crucial X9 Pro與X10 Pro兩者均採用革命性架構
外觀尺寸部分兩者相差不大 重量部分 X9 Pro 37克 , X10 Pro為41克
傳輸規格部分X10 Pro需要的是USB3.2 Gen2 2x2 20Gb/s Type C
不過並不是每一台都會有這個傳輸規格的USB Port 普及度會略有影響
相較之下X9 Pro使用的是目前比較普及的USB3.2 Gen2 10Gb/s 適用性方便很多
![](https://i.imgur.com/EIDakAXh.jpg)
美光的外接式SSD產品系列的規格一覽
![](https://i.imgur.com/dw7VxEZh.jpg)
放大來看規格表,美光的外接式SSD系列各式產品最大供應到4TB
全系列支援USB 3.2介面、X6 X9 X9Pro使用的是3.2 Gen2 10Gb/s
最高階的X10Pro使用的是3.2Gen2 2x2的20Gb/s 滿足隨時需要高速傳輸的專業工作者
保固部分 X6 X9皆為三年有限保固、X9 Pro與X10 Pro皆為業界最高的五年有限保固
![](https://i.imgur.com/pQpvX3Jh.jpg)
這一次要玩到的就是 Crucial X9 Pro 這顆,屬於美光Pro Series系列產品
支援防水防塵技術IP55確保耐用度、包裝內不含TypeA轉接器需另行購買
![](https://i.imgur.com/D8fhVBTh.jpg)
美光原廠這次推出的活動,凡在今年(113)年2月18日前於台灣通路
購買美光全系列產品、就送50元小七商品卡之外還能參加抽獎,若購買Pro系列商品
還能在最後一週加碼抽iPhone 15 Pro與光碟版PS5、越早購買機會越高
![](https://i.imgur.com/ZA3XgEZh.jpg)
Gamforce 2023 展出介紹
另外在前一陣子結束的2023 Gamforce中
美光也有來展出這顆X9 Pro以及X10 Pro等系列產品
![](https://i.imgur.com/DsibZi6h.jpg)
展區周邊牆面也有產品宣傳圖
![](https://i.imgur.com/V7IDLq1h.jpg)
展區進行活動當中
![](https://i.imgur.com/GDLPXZDh.jpg)
活動內容沒記錯應該是用桌上這把玩具槍射中圖卡中的內容
即有機會獲得好禮
![](https://i.imgur.com/hRil8bZh.jpg)
趣味遊戲示意圖
![](https://i.imgur.com/L51DPDIh.jpg)
展區前方正在進行X10 Pro的相關介紹
![](https://i.imgur.com/af0NuBMh.jpg)
本次的主打產品 X9 Pro與X10 Pro 一同展出
![](https://i.imgur.com/IPsTUbxh.jpg)
近拍一張,左邊銀色的是X9 Pro、右邊黑色的是X10 Pro 其質感更高
![](https://i.imgur.com/AEYUOsyh.jpg)
X9 Pro正面,其右上方的打孔位可以綁上飾物更具有識別性
講師也說過其實際出貨的時候不會含現場這個飾物帶(需自備)
而硬碟運作指示燈也會從打孔位當中透出來、相當特別
![](https://i.imgur.com/TsKDQZhh.jpg)
Type-C孔位,其因為手上拿的是無功能的Dummy品、所以裡面不會有插槽
![](https://i.imgur.com/RA8pHnGh.jpg)
背面這面是一整面的止滑墊、放在桌面上也不用擔心會滑與腳墊突然遺失
![](https://i.imgur.com/zBqotxMh.jpg)
側面相當輕薄短小,也可以看到飾物綁帶處
![](https://i.imgur.com/AmdIfDTh.jpg)
而這個黑色外觀的是X10 Pro,除傳輸速率更高與外觀更具質感外
其他結構幾乎都跟X9 Pro相同(其官方標示重量也略有差異)
![](https://i.imgur.com/kFsdnAMh.jpg)
背後也是跟X9 Pro一樣一整面的止滑墊
![](https://i.imgur.com/houAx5Zh.jpg)
Crucial X9 Pro 包裝與產品本身
再來就是實際收到產品的包裝本身,而美光的X9 Pro這個型號也屬於Pro系列
所以包裝外觀也具有一致性、跟其他Pro產品(RAM SSD)相同的設計風格
![](https://i.imgur.com/uKr1vXjh.jpg)
包裝左側打印著型號與品牌名稱、讓賣店識別上取貨不至於會拿錯
中間為包裝開封的圓形貼紙
![](https://i.imgur.com/6iRnmNLh.jpg)
右邊為序號標籤與商品條碼,以及支援的作業系統
支援Windows 11與10、macOS、Android、本產品為泰國製品
![](https://i.imgur.com/JDYj6xoh.jpg)
盒子上方為品牌名稱 crucial by micron
![](https://i.imgur.com/GWKxnRth.jpg)
近看產品型號 為Pro系列的產品線 X9 Pro外接式硬碟
我們收到的產品容量為2TB,讀寫皆為1050MB/s
![](https://i.imgur.com/MUtDNDqh.jpg)
X9 Pro提供了原廠五年有限保固,比一般版X9多了兩年
![](https://i.imgur.com/jqksJ83h.jpg)
左下方為產品特色,具備防塵、IP55防水功能以及密碼加密保護
以及高速度的資料讀取與傳輸功能
![](https://i.imgur.com/2HxZjGlh.jpg)
盒底為各項安規標示、以及包裝材質皆為可回收材料製成
在環保當道的年代,算是一個優質的選擇
![](https://i.imgur.com/5MxW1SLh.jpg)
背後為各國語言標示的規格與特色一覽
右方QRCode可以快速導覽X9Pro產品相關介紹
![](https://i.imgur.com/Rq6tNrOh.jpg)
左下方為產品規格與序號,代理商為捷元
![](https://i.imgur.com/24YjmEJh.jpg)
拆開包裝後就可以看到這行訊息,感謝您購買美光產品
![](https://i.imgur.com/ba4XSQyh.jpg)
打開包裝取出產品
![](https://i.imgur.com/fCOxFcKh.jpg)
內包裝為一個可回收塑膠拖盤,上方為USB Type-C to C短連接線
下方則為X9 Pro的本體,右邊則為簡易說明書
![](https://i.imgur.com/bKSsNv8h.jpg)
拿出這條連接線,是USB Type-C to C (兩邊皆為C頭) 而產品包裝裡只提供C頭連接
如果有較長連接線或是要轉接成Type-A或Type-E(內接頭)等
就必須另外購買對應的轉接頭來使用 包裝裡面是不提供的
![](https://i.imgur.com/ZLOVKg0h.jpg)
拿尺來量一下 不含頭大概就16~17cm左右
![](https://i.imgur.com/5gdpFzlh.jpg)
以可分解塑膠袋包覆的X9 Pro本體
![](https://i.imgur.com/eYrl4rBh.jpg)
以手掌來當比例尺來比較,X9 Pro的大小、還不超過一個手掌
我一開始以為這顆外接SSD的體積有點大,但實際看到實品後讓人感到驚訝
小小機身居然可以提供2TB的儲存容量
![](https://i.imgur.com/5b8ROERh.jpg)
條碼內提供了產品相關資訊與相關工具下載
下方為批號與產品序號
![](https://i.imgur.com/ZVa1ci6h.jpg)
拿開包裝袋後的本體,小小一顆
![](https://i.imgur.com/3beo251h.jpg)
背後是大面積的止滑墊,而不是以四個腳墊方式設計
避免腳墊脫落的不方便性、中間為產品系列與容量
下方為安規與型號序號等標示、請小心千萬別被刮掉了
![](https://i.imgur.com/RBk6DLJh.jpg)
USB Type-C插槽
![](https://i.imgur.com/pKokXQxh.jpg)
原廠USB-C的線材接頭
![](https://i.imgur.com/FJAAjHGh.jpg)
連接上Type-C線材的模樣
![](https://i.imgur.com/dstddMTh.jpg)
再一張
![](https://i.imgur.com/rUkFW2Xh.jpg)
側面也有設計凹槽,此為防掉落的設計、預防硬碟失手滑落
![](https://i.imgur.com/hHAryuqh.jpg)
實際上機測試
這次使用的是ASUS PRIME Z690-P CSM主機板後方的USB3.2 Gen 2 Type-C直連
連接後白色燈號會從裝飾孔裡面透出來,運作中亦會閃爍
![](https://i.imgur.com/JJCBEzeh.jpg)
插上電腦之後可以看到X9 Pro在檔案總管裡面現身(右下方)
![](https://i.imgur.com/qRTCrjrh.jpg)
X9Pro裡面已經預設先格式化好exFAT的檔案系統
所以就可以直接使用於安裝Windows 10/11以及macOS的平台上面
![](https://i.imgur.com/PX3FN7Lh.jpg)
CDI顯示第一次接上硬碟尚未寫入任何資料時、讀取與寫入皆為0
已用次數為1
![](https://i.imgur.com/gxlvYtTh.jpg)
打開後裡面是這樣,裡面附帶了各種關於X9pro的重要資訊
![](https://i.imgur.com/UUUJ8mTh.jpg)
pdf檔內的內容,感謝您購入此X9 pro硬碟
另外登入序號即可獲得Adobe Creative Cloud一個月免費使用權利
![](https://i.imgur.com/AGJ5B8ih.jpg)
美光Crucial官網也提供了最佳化SSD效能的免費軟體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
可以用在各式內接式與外接SSD硬碟上
![](https://i.imgur.com/8hwDKRth.jpg)
可以檢視你系統中Crucial內接與外接式SSD硬碟相關狀況
![](https://i.imgur.com/HB4223oh.jpg)
也能個別察看韌體版本與詳細使用狀況
![](https://i.imgur.com/2cxEcrsh.jpg)
接下來就是使用CDM來進行效能測試
讀寫部分為1040MB與968MB,大約都在合理的誤差範圍內
![](https://i.imgur.com/MhcBdr8h.jpg)
Mix模式之下的效能
![](https://i.imgur.com/i2ioukoh.jpg)
TxBench 0.95 512MB與4GB
![](https://i.imgur.com/KDHN4j3h.jpg)
X9 Pro的細項資訊
![](https://i.imgur.com/ueiI4TOh.jpg)
AJA System Test 分別都是以各選項最大容量測試
![](https://i.imgur.com/eNX1ccIh.jpg)
AS SSD 1GB與5GB的讀寫效能
![](https://i.imgur.com/HNgeMAHh.jpg)
在測試完一輪以後,SSD累積已經讀寫19GB了、溫度也僅有36度
![](https://i.imgur.com/q8i4KPOh.jpg)
再來則是以現有P5 SSD裡面的雷電模擬器檔案複製到X9 pro裡面
將近130GB的檔案只需要約12~14分鐘就可以完成
也算是用過最小且速度最快的外接式硬碟
![](https://i.imgur.com/n4rylr1h.jpg)
然後碰到映像檔這種大檔案傳輸時
最大可以達到每秒約570~630MB之間,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完成
![](https://i.imgur.com/4cD6Jeoh.jpg)
經過一輪猛攻測試後讀寫則來到200GB/196GB大關
而且溫度還不到40度、證明溫度控制還是相當不錯地,讚
![](https://i.imgur.com/Olkkwxnh.jpg)
結語
這次玩到的Crucial X9 Pro外接硬碟其外觀與效能真的讓人感覺相當驚艷~
沒想到SSD真的可以做那麼小,顛覆了自己對於以往外接式固態硬碟的印象
再來其實不只是體積小而已,對於產品的相容性也是經過了嚴格測試
它可以使用在PC mac與各式行動裝置上,也就是連Android的手機與平板電腦
都可以拿來作為轉移資料使用、相當地方便,也只要一條Type-C to C的線材就能達成
只是使用者如果有其他方面需求 (需轉換成一般的USB Type-A等等)
就必須另外購買轉接線與轉接頭來使用 (沒辦法,因為包裝輕量化設計...)
這點會有些小小不便就是了
另外如果使用USB 3.2 Gen1的話,傳輸速率也會降成跟SATA3差不多
所以購買類似的外接SSD產品前、建議先確認你的裝置是否有支援,才能達到表定速度
就這樣,我們下次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