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19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悟無所得即入不二真心

圖 1.



悟無所得即入不二真心
大慧菩薩所問的第一個問題即是:“云何淨其念?”接下來,
【本經於偈問偈答部分一開始,大慧菩薩所問的第一個問題即是:
“云何淨其念?”
“念”即是意念,意念即是心。這也就是問如何淨其心。
然而“淨心”與“淨念”還是有點微妙的差別,因為心是指心體,
而念則是心之功能業用,所以一個是體,一個是用。因此說“淨念”,】

我們常常講淨念相繼,淨念相繼,也就是念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當然它只是一個餌,
念佛是一個餌,方便入三昧,所以念佛最重要的就是達到一心不亂,
其實念佛就是要我們淨念。淨念相繼,不是妄念相繼,是淨念。

【只是淨心之功能,令其不妄用,】
諸位,這個不妄用,就是清淨用,聖人叫作清淨心之清淨用,
凡夫叫作妄念,心妄念的用,無明的心就妄念的用。
雖然有所作用,可是不一樣,聖人用清淨的體性,
凡夫用這個無明的妄心,就差這麼多。

【若說“淨心”,則是於心體本身上下功夫。】
諸位,心體離念,是法界一總相,
心體離念,就是我們心的體性它是無念的,無念是沒有執著念,
沒有妄念,不是沒有摩訶般若的念。

諸位,開悟的人,有沒有念?
有,開悟的人有般若的念,叫作涅槃妙心。
開悟的人有般若的念,摩訶般若,涅槃的妙心。

但是這個念等同無念,因為依體起用,
攝用歸體,體本身無念,出來的是般若的念,
般若的念,等同無念。
所以,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悟無心者,即悟佛陀的心,悟無念者,即入佛的究竟義。
慧律法師《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講座第一套》

佛是叫你除去妄念,妄念除去,那麼淨念同時產生。
【然而心體無相,由用而顯,】就是由相用而顯這個心體,
我們心的體性,是無念的,我們稱為空無自性。
【故第一步入手先從其業用上下功夫,】
為什麼,為什麼要在業用上下功夫?因為眾生易知易懂,
沒有開悟見性,他哪裡知道“心體離念,是法界一總相”?
當然在相上看一下、了悟一下,慢慢的由相契入這個不生不滅的體,
一下子講這個體,頓悟,也沒有那種根器,也沒辦法。
所以,這個業用,注意,業用就是相。體、相、用,體、相、用,
諸位,用就是不離相,有相才有用嘛,是不是?

體是不生不滅,當然要從相跟用來討論,所以它的業用上來下功夫,
就是在相上來論斷,那麼你才有辦法。
【漸次能達到心體,
因此大慧菩薩在偈頌中的第一個問題即問“云何淨其念”。】
如果這個“淨其念”,淨的底下再加一個:除,那麼就更清楚了,
云何淨除其念,所以佛是叫你除去妄念,
妄念除去,那麼淨念同時產生。
諸位,講除去妄念,是方便說,講妄念本空是實際的說,
妄性本空,你何必除呢?是不是?
云何淨除其念,就是淨除其妄念。

你是什麼心態,你就會過什麼樣的日子,
而不是在境界的問題。
【再者,“淨心”既然是一切佛法中最首要的問題,
而心之組成為八識,】
所以八識統統稱為心,八識心。但是就功能來講的話,
第八意識就像倉庫,第七意識就像倉庫的管理員,
第六意識就像工頭一樣,
在外面負責,眼、耳、鼻、舌、身就像工人一樣,
在外面採取種種的工作資料、
造業,造善惡業,儲存到八識裡面。
【故後來大慧菩薩在長行中提出的
第一個問題即是“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注意聽,這個《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為什麼單刀直入就叫你問諸識,
而不是問諸相?為什麼?
因為在唯識學裡面來講,是遮無外境的,
外境的客觀環境必須由主觀的識心分別來承認,現在的客觀環境,
萬法本空,因為是緣起如幻的不值得討論,它重點在心,不在相。
因此學這個《楞伽經》一定要弄清楚,
它是站在生滅變化的主體性來討論,就是識心分別。
那麼討論的時候,諸位,什麼叫唯識?
就是遮無外境,這一句特別重要。
遮無外境就是外境本性空,不值得去討論,問題在你的心。
換句話說,你是什麼心態,你就會過什麼樣的日子,
而不是在境界的問題。

如果是一個聖人,容易知足,容易滿足,他的分別心停止了,
懂得歇即是菩提,
那麼他這一輩子,不管在什麼境界,在什麼吃苦的境界,
他都能夠過得悠遊自在,意思就是說無關於外境的意思。
因此諸識有幾種生住滅,單刀直入就討論根本的問題在心,不在境。

【這便與偈頌中的第一個問題“云何淨其念”遙相呼應。
問諸識生住滅的種類,即是要了解心識的生滅相,】
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那一顆心識在產生問題。
諸位,動念它就一定有相,
記住師父的話,心識因為動念,它就有生滅的相,就是能所,
生滅相就是能所相。
【通達心識的生滅相後,才有可能離生滅而入不生滅的本體。
此不生滅的本體即是如來藏。
因此本經一開始即從對生滅的八識妄心幽微深入的探討,】
為什麼?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那一顆心識在產生問題,
所以,在座諸位,你今天跟人家為什麼會爭吵?
就是你識心分別強化你那一種觀念,
而那一種觀念我認為訂下了一種標準,
而這個標准我認為不符合我的標準,我就會跟你爭。
他不曉得這個識心分別是法無定法的,
你有你自己的標準的角度的識心認同度,
別人也有別人的角度跟看法。
那麼,學佛以後就了解萬法唯心識所造,
每一個人所訂的標準不一樣,
所以修行人彼此之間要給一個寬恕,還有包容。
你不要硬性的去改變對方,這樣彼此會起煩惱的,
他還沒有見性,他是凡夫,
他的心識卡在某一種觀念跟角度裡面的時候,
你是很難去突破它的,
識心分別,包含的角度很廣,包括觀念,觀念就是識心分別。
強烈的善惡觀念,強烈的標準的觀念,強烈的邏輯的觀念,
強烈的自我認同度,自我感覺良好,統統是識心分別。

所以生滅的八識妄心幽微深入的討論,我們來(複習一下),
第八意識叫作什麼妄想?《楞嚴經》剛剛講過,忘記了嗎?
五陰,色陰叫作什麼妄想?堅固妄想;受陰叫作什麼妄想?
虛明妄想;那麼想陰叫作什麼妄想?融通妄想;
行陰叫作什麼妄想?(大眾中有人答:幽隱妄想)哦,答對了;
識陰叫作什麼妄想?罔象虛無妄想。
五陰統統是由一個妄想,由微細的妄想變成粗糙的妄想,統統是妄想。
所以我們的五蘊身,生命怎麼來的?生從何來?
生從妄想來、無明來;死往哪裡去?死往六道輪迴去。
究竟義來講,妄想不可得,生從何來?生並從無生而來,幻化而來;
死往哪裡去?死並沒有真正的死,真如沒有真正的死。

造業是前七識,受苦是第八意識在受苦,受苦啊。
所以,妄心,幽微深入的探討,這個就是罔象虛無妄想,
【漸次入於對不生滅的如來藏之顯發,最後達到諸識即妄即真,】
諸位,妄當體即空,就是真,因為妄心空無自性,
空無自性簡稱空性,諸法都是空性。
就像六祖講的,不但境空,妄想心識還是空性,因為妄心是依他起的,
什麼叫依他起?因為妄心是依境界而有的,
妄心是依能所而有的,即妄心就是真心。

諸位,為什麼妄心就是真心?妄心不可得,當下就是真心。
悟無所得,即入佛的正見。悟眾生不可得,
悟成佛不可得,悟涅槃不可得,悟無所得,即入不二的真心。
就是妄想心回歸當下,其實這個妄心本身並不存在的,
叫作妄心,或者叫作妄識心,或者叫作識心。
妄心、妄識心、妄想心,這個講的都是同一類的,
只是粗細不一樣而已,那麼真心就是亙古以來從來沒有增減。
【七識不流轉,】七識不流轉就是所有的波浪,細浪化成大海水,
那麼樣的平靜,不再流轉,
所以我們的六道輪迴就是前七識拼命的造業,
帶著一個無辜的第八意識去轉世、去投胎,
所以第八意識就是被拖著走。
前七識這些好兄弟拼命的造業,放在第八意識,
第八意識就帶著這個主體的第八意識,
一下子做牛,一下子做馬,一下子又升天,搞得很冤枉,
全世界最冤枉的就是第八意識,它完全做不了主,被拖著走。
所以造業是前七識,受苦是第八意識在受苦,受苦啊。
【如來藏受流轉等甚深義之揭示。
沒有能所就進入絕對的真如;真如就是證得一切法不生,
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若達八識生滅之相,】八識生滅之相,如樹的影子,
真如就像真樹,妄心妄識,這八識,八識生滅之相,
在旁邊寫個:如同樹影,就像樹的影子;
真心,在旁邊寫個:真心如樹,八識生滅之相,如樹的影子。
那麼,你慢慢可以理解,慢慢理解,我們所有的執著,
都是執著心中的影子,我們所有的執著,都是執著心中的觀念,
那個觀念就是真如心的影子。

所以一個會跟人家爭論的人就是不見性,
見性的人不會跟人家爭吵,因為見性的人心中沒有影子,
一真一切真,那就進入絕對真,進
入絕對真,就沒有能所,沒有能所。

【其所依者實是不生滅的如來藏本體,】
在旁邊寫個:不生滅的如來藏本體,如樹的本身;
八識生滅之相,如樹的影子。
你八識生生滅滅,能所不斷,這個跟真如、
如來藏性其實是無關,但是也不能離。

【即達不生之大旨。】諸位,這個不生之旨,空無自性,
畢竟空寂,識心不可得,識心不可得稱為不生,不是摩訶般若不生。
所以,大慧,不生莫作無生解,不生是指不生妄想、不生顛倒、
不生執著;而不是說不生摩訶般若智慧的心。
即達不生之大旨。所以這個不生,一切法無生,
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共宣說的。
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說的是什麼?識心不可得就是不生,
萬法不可得就是識心不生,萬法識心不生,就沒有能所,
沒有能所就進入絕對的真如;真如就是證得一切法不生,
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整個宇宙都是無我,不只是說這個五蘊身的無我。
【4.二種無我:即人無我與法無我,亦即是人空與法空。】
諸位,人無我是什麼意思?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啊,我們的五蘊身,
這個色身其實是色、受、想、行、識所構成的,
叫作人無我,叫作空無自性,五蘊空無自性。
與法無我,六根、六塵、六識,一切,這個法無我叫作萬法,
把它推廣開來,整個宇宙都是無我,不只是說這個五蘊身的無我。
五蘊身的無我,人無我,為什麼要人無我?
一切眾生對人生觀的迷茫,照不破色、受、想、行、識,
佛就開示眾生:對人生觀迷茫的要體悟人無我,因為五蘊身空無自性。
與法無我,這個法無我,也就是一切法、一粒塵,
顆粒微塵是法無我,一棵樹是法無我,一座山還是法無我,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切法無我,
色聲香味觸法還是法無我,這個法,
貫通十方三世一切三千大千世界所顯現的一切相。
所以,為什麼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若見諸相非相,就是空相不可得,
如果你見到一切相畢竟空寂不可得,了一切法無我,即見如來,
回歸當下就見到那一顆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

在座諸位,如果證到一切人無我、一切法無我、究竟無我,
那麼就是證到一切法空無自性,
一切法空無自性也就是人空與法空。
佛性存在,空無自性,可是它離塵有自體性。
【人與法之所以空者,是因為人與法俱無自體性。】
無自體性就是緣起性,就是空性,就是空無自性。
空無自性,這個時候,你就把筆放下來(聽師父講)。
諸位,一個人證到空無自性,三藏十二部經典都能通達;
一個人體悟到空無自性,那麼這個人心中的智慧點石成金。
所以在座,這裡要稍微了解一下,
諸位,看這裡,什麼叫做空無自性?
好,諸位,你要全神貫注,不要看課本,
聽經聞法的可貴就是在當下。
如果這是一隻牛,(師父掰著手指頭數)這是一隻老虎,
這是一匹馬,第三隻動物這是一匹馬,這是一匹羊,這是一隻兔子。
好,要注意聽,牛有什麼性?牛性;老虎有什麼性?老虎的性;
馬有什麼性?馬性;羊有什麼性?羊性;兔子有兔子的性。
好,我現在要把牛性當作虎性,做得來嗎?不可能。
要不然你給這隻牛吃肉,你試試看,對不對?
牛有牛性;老虎有老虎的性;馬有馬性......這個是不可混濫,
這個叫作有其自性,有其自性,你知道嗎?牛有牛性;
老虎有老虎的性;馬有馬性;羊有羊性;兔子有兔子的性,
這個叫有其自性。有其自性就是固定性,固定性。
諸位,我們佛性是不是牛性?不是;牛性是不是老虎性?也不是;
那個佛性是不是馬性?也不是,佛性因為無相;
佛性是不是羊性?也不是;佛性是不是兔子的性?也不是,
叫作空無自性,佛性它不落入任何一個固定的相。

有一個法師說:師父,這個聽不懂。好,這個聽不懂,
再來比喻空無自性,諸位,這個是三藏十二部經典的關鍵。
諸位,這是一面鏡子(師拿一本書擬為鏡子),好,鏡子空無自性,
諸位,前面白色的來,鏡子能不能顯現白色?這鏡子前面是黑色的,
鏡子能不能照出它是黑色的?能。好!這個叫作空無自性。
好,我現在把這個鏡子變成有其自性,你知道嗎?
我這個鏡子用油漆把它漆成白色的,
這個鏡子已經是白色的,有其自性喔。
諸位,我把它漆成白色的,黑色在前面能不能顯出黑色?
不能。答對了!
當它(指鏡子)落入有其自性的時候,佛性就失去作用,
因為佛性空無自性。所以紅色來顯現紅色,白色來顯現白色,
黑色來顯現黑色,因為佛性空無自性。
佛性空無自性才能作為萬法一切性的根本,知道嗎?
因為它沒有被鎖死,知道嗎?它沒有被鎖死。
如果本性是白色的,那就是被白色鎖死;如果本性是黑色的,
是不是被黑色鎖死?如果本性是黃色的,被黃色鎖死,
它不是青黃赤白黑,也不是長短方圓,它是無相,也不是牛性、
馬性,它叫做空無自性。
在這裡還要再強調一下,空無自性,可是它有其自體性。
因為佛性它不是相,所以它空無自性;可是它不是沒有體喔,
佛性沒有體的話,你修行修什麼?對不對?佛性有其自體性,
佛性有它的體性。
諸位,識心分別,沒有它的自體性。識心分別是妄,
真如是圓成實,意思就是:它存在,可是不可觸摸。
佛性存在,空無自性,可是它離塵有自體性。
佛法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一下子講空無自性,一下有其自體性,
他就會......:喔,這個到底要怎麼去理解?
然後,因為他沒有開悟,沒有開悟他就一直轉來轉去、轉來轉去,
因為他沒有證量,所以他就一直跟著他自己的想像:
我想大概是這樣子,我想可能是這樣子。
這樣你就知道喔,佛法有這麼簡單嗎?
哪裡是你那個法器拿來鏘兩下就解決了,這個是那麼簡單嗎?
你以為把這個唱念唱得很莊嚴,你就認為你在解脫生死嗎?
這個有這麼簡單嗎?沒有那麼簡單的,是不是?沒有那麼簡單的,
你就知道啦,慢慢慢慢能夠理解,慢慢能夠體悟:
哇~~原來萬法回歸當下,萬法回歸當下。
小至顆粒微塵,大至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的世界,統統空無自性。
接下來,【第四叫作二種無我,即人無我,】就是照見五蘊皆空;
【法無我】就是,諸位,再補兩個字,你就更清楚,
“法”上面寫一個:萬,萬法;中間補一個:皆,皆無我。
萬法皆無我,萬法無我,在旁邊寫一個:畢竟空寂,
就是沒有一法不空,小至顆粒微塵,大至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無量的世界,統統空無自性。
【亦即人空與法空。
人與法之所以空者,是因為人與法具無自體性。】
無自體性就是空無自性,空無自性就是空性,簡稱空性。
當體即空,當下即空,回歸到真如。

什麼是佛?(師父敲一下醒木後放下)
當下畢竟空寂,回歸當下,
就是佛;現前當下這一念,就是佛。
【二乘偏證人無我,達人空,法執未斷,】
法執未斷,對法上還有迷茫,【故證有餘涅槃;】
“有餘”後面還有個:依,有餘依涅槃。
因為變易生死還沒有死,所以還有,有餘依。
那麼我們上次講的:
二乘人斷了這個見思惑,證得人空,可是已經出三界,
但是二乘人為什麼會有變易生死呢?
就是最極微細的第八意識沒有斷盡,
最極微細生滅的第八意識沒有斷盡,所以他還有變易生死。
諸位,只要生滅,佛都判為生死,所以變易其實不是生死,
變易本身並不是生死,只是生滅。
【佛與大菩薩證法亦無我,】一切法無我。【故於涅槃法亦不執,】
諸位,涅槃法是什麼?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所證入的真如。
涅槃法亦不執著,諸位,執著涅槃法就變成生死法,
佛法很奧妙,就是說你著不得,
說:我證入了涅槃。那你麻煩大了,
涅槃沒有入也沒有出,你證什麼涅槃呢?
所以說證的人,還有能證所證呢。
所以涅槃法,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並無生滅,
佛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涅槃就是法,
沒有能證的佛,也沒有所證的涅槃法。
佛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如果說佛證得了涅槃,那是謗佛;
(說)佛入於涅槃,還是謗佛;
(說)有涅槃裡面的佛,還是謗佛。
佛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涅槃回歸當下,就是佛的覺性,
佛的覺性當下就是不生不滅,佛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
若說佛契入涅槃法,那你在打妄語,不懂佛法;
(說)佛契入涅槃,那變成佛能證,涅槃法是所證,
那不是佛法,那是有二法,一二三四的二。
什麼是佛?(師父敲一下醒木後放下)當下畢竟空寂,
回歸當下,就是佛;現前當下這一念,就是佛。
慧律法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w-OHd6V2bM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16 02:37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慧律法師:所以,行人發大心者,依此偈修,
【定當獲福無量,亦當受十方如來慈愍攝受,
以隨佛學即是佛之真子故。】以隨著佛而學就是佛之真子,
注意喔,是隨著佛而學,
不是把佛法當作學術來研究那一種佛學喔!
意思就是佛怎麼講,我們就依教奉行,叫作隨著佛而學。
佛怎麼講,你就依教奉行,這是佛的真子。
簡單講,入真實修行,就是真子的佛弟子,
如果是用妄識、妄心,用能所不斷、是非不斷的心,
剎那生滅的妄識心修行,那麼不是真修行人。
所以,記得,我們的本性是不生不滅的、不增不減的,
諸位,就是你一下手處,記得,看到什麼境界,你就告訴自己,
空無自性。空無自性就是空,空就是不可得,
你在不可得里面空撈把抓、動念、執著都沒有意義。
在佛的角度看起來,眾生所有的執著沒有任何的意義,
眾生百般的計較沒有任何的意義,
眾生種種的分別也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空無自性,
空無自性就是空,在絕對的空性裡面,你妄執、妄分別、妄動,
這個統統叫作識心;識心不可得,放下那一念就是識性。
所以,心入於真實,就是心入於真如的修行。
用真如的心修行,才能真正進入修行的狀態,
也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我重複告訴大家說,
不是說(光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錯,
念佛有沒有回歸當下,你是用真如心念佛,就叫實相念佛,
雖念而無念,雖念而無能念所念,如果你今天不聽經聞法,
也不能了悟心性,真如的本性,你一樣在念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是你底下潛藏著生滅習氣,
業力、業識、無明,那麼的強烈,你怎麼有辦法臨命終有把握?
為什麼要聽經聞法?就是讓你在臨命終的時候做得了主,
更有把握,今天才要聽經聞法。慧律法師:
佛為什麼建立種種的法相?這樣說法才有一個依靠,
要不然說什麼法,對不對?假藉種種名相,
讓你契入不生不滅的真如,所以語言文字是方便,
演講是方便,入於真如不生不滅,這個才是究竟,才是佛的本意。

【以上略微介紹一下四門。
《楞伽經》最初的宗旨,即是欲令行人入於此四門,
通達此四門,因此頓斷煩惱,分證法身,
所謂“不歷僧祇獲法身”即是此義。】僧祇就是三大阿僧祇劫,
一大阿僧祇劫,我把它算起來是十的四十七次方年,
一大阿僧祇劫是十的四十七次方年,那麼,三大阿僧祇劫,
剛好三乘以十的四十七次方,1後面四十七個0,000......
四十七次方;十的四十七次方就是1後面四十七個零,
喔,這是真長,很久,很久啊。
【“不歷僧祇獲法身”即是此義。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即是下面的“離四門” ,】
諸位,這裡有句話要特別交代,佛所建立的法相,
統統要叫你離法相,離煩惱,佛為什麼建立種種的法相?
這樣說法才有一個依靠,要不然說什麼法,對不對?
假藉種種名相,讓你契入不生不滅的真如,
所以語言文字是方便,演講是方便,入於真如不生不滅,
這個才是究竟,才是佛的本意。

第二步即是下面的“離四門” ,
哪四門?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所謂“入乎其中,出乎其外”,】
出乎就是超越,入乎其名相當中,
而超越一切的名相,叫作入乎其中。
我們講經說法一定要開口就是佛學的名相,入乎其中,入
一切的佛講的名相,然後出乎其外,
超越一切的名相,入於真實。
【亦即是大慧菩薩讚佛偈的“遠離覺所覺”。】
這個“覺”上面加一個:能,遠離能覺還有所覺。
諸位,究竟覺是沒有能覺沒有所覺,也沒有能見,
沒有所見,亦無能知,亦無所知。
所以,佛是無知、無見、無覺、無法,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無有一法名為正法。

所以,佛不立知,不立見,不立覺,不立法,四種不立
(師父豎起四個手指頭)。
不立知,(因為)有知就是能知所知;
不立見,(因為)有見就是能見所見;
不立覺,(因為)有能覺就有所覺;
不立法,(因為)無有少法可得。不立法,
如果有法可證,就有能覺之智、所覺之法,對不對?
那就不對了,法即是智,智就是法。

【(B)離四門——覺自心現量,離心意意識】
諸位,覺自心現量,這句話很重要!萬法唯心現量,
就是萬法不離現前當下這一念,任何根、塵、識心,
都跟現前這一念遙相呼應。念佛也是自心現量;
拜佛還是自心現量;一切的行、住、坐、臥還是自心現量,
你今天任何的修行,念佛、拜佛、誦經,
統統不能離開唯心現量。所以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了,
這顆心你都不了解,為什麼要聽經聞法?
就是要了解這顆心,不被妄識所動搖。

覺自心現量,“離心”、頓點,“意”、頓點,“意識”、頓點,
“心”就是第八意識,“意”就是第七意識,“意識”就是指第六意識。
如果講八識,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
阿賴耶識,如果講第八意識,只有指“心”。
還有在這裡附帶說明的,“心”,在這裡,
唯識學裡面講,方便稱為“心”,就是第八意識,“意”就是末那識,
“意識”就是第六意識,這個統統在這個唯識學裡面,
給它一個暫時的一個名相。在座諸位,這裡有一個重點,
就是說,每一本經典在不同的時空裡面,佛所講的這些名相,
略有一些變動、變更,究竟義理是真如是一樣的。
但在某一些經典裡面,講到這個心,
它有時候就不是講第八意識了,這個心,如果在其他經典講,
譬如說菩提心,心變成中性的名詞,加上菩提心是好的心,
加上無明的心,就變成壞的心,噁心也是心,善心也是心,
所以就變成中性的名詞。因此這個名相在不同的時空,
有不同的運用,這一點一定要附帶說明的。

【如何得離四門?謂須覺了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
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種無我皆是自心所現量,非有、】
就是無,無就是斷見,【非無、】就是有,有就是常見。
若說我們一切法“無”,那是斷見,那就變成沒因果啦;
如果說萬法“有”,那就承認萬法是實有的,那麼就是常見,
不了解萬法是緣起如幻的。【亦非】 頓點,【非有無,】
這個怎麼解呢?亦非、非有無,亦非,停一下;非有,
畫一線,那個就是無,無的前面,最下面那個無的前面加一個:
非,非無,非無的旁邊括弧就是有,非有在旁邊括弧就是無,
非無在旁邊寫一個括弧就是有,這個字怎麼解呢?那個非字,
第一個非字,就是非無非有,答案還是一樣,亦非非有非無,
也不能說非有,也不能說無;第一個非字也不能是非無,
也不能說是有,說就落入兩邊,就不是佛性了。
【離四句、絕百非,】四句就是有、無、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四句由這個演化出來的百句統統是不對的。
離四句、絕百非,百非是從哪裡來?百非是從四句演化出來的。
有的人第一次來聽經,我說離四句,他寫離開春夏秋冬
,阿彌陀佛!真的喔,你沒有檢查那個筆記,那
個很好笑的喔。那個字都隨便湊合,只有他看得懂,
我都看不懂。有時候拿他們的筆記來看,牛頭不對馬嘴,
我的意思又不是這樣子,所以佛學的素養不夠深厚的,
他就會隨便寫兩個字來湊合。離四句,他就寫離春夏秋冬,

真的,這絕對有,絕對有,不用怕沒有。
【遠離一切妄想,非言思所及,行者如是觀察覺了,則得離心意意識。】
就是生滅、妄識。

【言“離心意意識”即是總言離四門,】諸位,為什麼要離呢?
因為它是生滅法,它是妄動,是執著,是分別,
是顛倒,統統叫作識。為什麼六祖講“不思善、不思惡,
就這麼時”?“不思善、不思惡”是什麼意思?
就是不要落入識心分別,思善是意識,思惡還是識心分別
。【因為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
【三自性】(就是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八識】
(剛剛講過: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
【二種無我】(人無我、法無我)
【皆是心意意識之所變現故。】諸位,這個變現兩個字,
對唯識學特別的重要,不是哪一個人在主宰,
是識的功能本身就有變現,所以萬法都是唯識所變現出來的,
並無實體可得。【因此若離心意意識,即得頓離一切相,】
諸位,什麼叫做頓離?頓離就是了悟了相相本空,法法本空,
相相空無自性,所以相相然後趣至本空,法法趣至空無自性,
所以法法本空,離一切相就是頓除煩惱。所以修行佛法人,
那麼你只要聽師父一句話就見道,
這句話就是你一輩子要牢牢放在心中的,不管你修什麼法門,
這一句話八大宗派都會用得到,這一句話就是:到死不取於相,
就頓離、就頓悟。從今天起你發“到死絕對不取任何的相”(的心),
讚歎你也好,人家傷害你也好,冤枉你也沒有關係,
做了很多善事也真的不著,惡是當然不能去做,是不是?
你度了很多眾生,記得就是不能著,
而且這一句話是一輩子用得到的。
從今天起,沒有聽經聞法那個不管,你從現在起,
永遠不要去看眾生的缺點,不要去講眾生的過失,
不要說自己很行,不起狂妄,不起貪婪。縱然你今天日中一食,
也不值得驕傲;縱然你今天通達三藏,也了悟無一法可得,
也不值得你來誇大自己、自我膨脹;
縱然你今天頓悟了佛陀的心法,也不執著說我是聖人。
總是萬法著不得,到死不取於相,便頓離一切相,
而且這句一輩子你都用不完。因為一般人都有正義感,
看到那些惡劣的人:呃,怎麼會這麼惡劣啦,是不是?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16 09:38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諸位,這裡有句話要特別交代,佛所建立的法相,
統統要叫你離法相,離煩惱,佛為什麼建立種種的法相?
這樣說法才有一個依靠,要不然說什麼法,對不對?
假藉種種名相,讓你契入不生不滅的真如,
所以語言文字是方便,演講是方便,入於真如不生不滅,
這個才是究竟,才是佛的本意。

【所謂“入乎其中,出乎其外”,】
出乎就是超越,入乎其名相當中,
而超越一切的名相,叫作入乎其中。
我們講經說法一定要開口就是佛學的名相,入乎其中,
入一切的佛講的名相,然後出乎其外,超越一切的名相,入於真實。
慧律法師*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16 09:38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在這裡還要再強調一下,空無自性,可是它有其自體性。
因為佛性它不是相,所以它空無自性;可是它不是沒有體喔,
佛性沒有體的話,你修行修什麼?對不對?佛性有其自體性,
佛性有它的體性。
諸位,識心分別,沒有它的自體性。識心分別是妄,
真如是圓成實,意思就是:它存在,可是不可觸摸。
佛性存在,空無自性,可是它離塵有自體性。
佛法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一下子講空無自性,一下有其自體性,
他就會......:喔,這個到底要怎麼去理解?慧律法師*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17 09:26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醒木稱醒目,又叫響木,是一種在曲藝表演中經常使用的道具。
醒木實質上是一種小硬木塊,常由紅木等高檔硬質木材製成。
多被用於單口相聲,評書及鼓書的表演中,作用基本為「攏耳音」,
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另外,中國古代的衙門裡,均有一塊用硬木製成的道具,用來發聲。
在中國的衙門裡,木塊通常保留一塊木方的形狀,
並被稱之為驚堂木用於拍枱示威嚴,
阻止閒雜人等再七咀八舌,胡說八道。

醒木也是一種道教法器,在一些儀式中會用到。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17 09:30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緣起性空攝用歸體 性空緣起由體起用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7-05-05 18:05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7-05-05 17:4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831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