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干隆三朝历时134年,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上,皆达到清代巅峰,在艺术文化的表现上亦有卓越的成就,故被史家视为太平盛世。
盛世之下,工艺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面向加以理解:
一、恢弘气势的展现 清雍正款画珐琅蟠龙瓶 ,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康、雍、干三朝于造作制度确立以后,以陶瓷生产为例,结束晚明以来的混乱,景德镇御窑厂至康熙时期逐渐恢复生产。
康熙20年(1681)清廷指派臧应选前往景德镇驻厂督陶,奠定日后以内廷为主导,御窑厂相应配合的生产机制。尽管学者研究以为刘源在监造方面的影响远大过臧应选,然而却难以逐一将传世瓷器归类至不同时期督陶官的监造。
相对于督陶官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清嘉庆20年(1815)的《景德镇陶录》倒是记载清初御窑厂的生产以单色釉为主,其中以「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最为精致突出,而「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等釉彩也有一定的水平。展出的〈清康熙无款宝石红观音尊〉,遥仿明宣德官窑红釉,色如红宝石,鲜艳夺目,特别引人注意。
〈清康熙无款青花山水瓶〉和〈清康熙无款青花开光仕女花口盘〉,画法承袭清初顺治民窑的风格,色泽明亮、层次分明,体现青花色分五彩的说法。而〈清康熙款五彩花鸟纹盆〉则为皇家御用大花盆,器形厚重大方,花鸟图案中的釉上黑彩,为康熙五彩品目中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