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pkkbkraa于2006-04-9 00:40发表的 :
在建立的时候就会显示了...
要您选择...
可能您没注意到吧XD
那应该是预设的16K吧...
.......
这个..... 绝对是不可能的,敝人是标准懒虫,绝对不肯动手自己重来的(尤其是480G容量目前仅余60G,而Seagate产的SCSI磁带机正在杂物柜里面慢慢氧化).
Buffer应该是指缓冲区(这种内建的RAID应该没有缓冲区吧? 猜测最多也不过在Driver中加挂点快取),而RAID建立的时候应该是指定Block(储存格区块),16K虽然比64K慢,但是比较不浪费空间(以开机主系统而言).
这部分因为是Linux基础,所以就稍微明白了点;不过话说回来,因为是Winxx系统,所以效率上其实差不到哪边(或许测试数据会爽一点),但是因为Winx作业系统基本的记忆体使用不良,所以格式化时指定使用不同的Block成效并不大(此处所指的成效并不是测试数据,而是实际操作使用).
因为这个作业系统在搬移或是复制档案时所占用的大量记忆体经常会拖垮系统效能(这在类Unix系统中是不被允许的).
注:
既然写到这个就顺便介绍一下格式化时所指定的Block好了.
简单使用以前在教学生时用的说明来解释:
磁碟中储存资料使用的区块(Block)是可以指定大小的,而每个分割区区块的大小必须视用途来决定(例如该分割区为小型档案储存专用则应是该分割区使用的FS(File System)来决定最小区块).
而越小的区块形成的资料索引必然越多,过大的索引将导致磁碟读取效能降低.
此处的规则可以想像成一个抽屉柜,每个抽屉仅仅可以放入一个物品,格式化时就是要决定每个抽屉的大小,
所以必须先知道往后要放进这个抽屉柜的东西大小是多大来制作.
假设存放的资料平均都是8K,那么如果使用64K的区块(Block)来做格式化时,每个8K的档案一样会占用64K的空间,也就是浪费了64-8=56K的储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