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光
传统中国文学网站站长
|
分享:
▼
x1
|
[转贴]传统中国文学电子报第一期:文如其人
传统中国文学电子报 第一期 1998/11/1 主题:文如其人
元好问论诗绝句之六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人拜路尘。」潘岳的诗显现出闲居的千古高情,但其为人却是轻躁趋利、好游权门。我们一向认为「文如其人」,以为文章是一个人品格之体现,元好问写的这首诗,则存了一个这样的千古疑问!在解决这样的质疑之前,我们先来厘清「文如其人」的定义。
「文如其人」,常常是我们审视一个人文章之后的品评。首先,我们应该订定一个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人如其文」抑或「文如其人」,文章只是一个人呈现在外的工具,所以是客体;表现思想的「人」是文章精神之所由,所以必然是主体。
在彼此关系上,「文如其人」是一种推论,所以是「应然」,而非「必然」。换言之,我们所取的是一种普遍性,而非特殊性。在下过这样的定义之后,我们再来评判这句话的公允性。
一般而言,一个人经历生活的洗礼之后,慢慢的凝炼了他的思想与性格,在这样的思想与性格之中,不仅含括了对事物的观点及看法,同时也蕴含了人生观与道德感,而更由于思想的一贯性,所以表现出来的看法往往牵一发动全身。胸襟开阔的人,在生活细节上往往倾向于大而化之;思想细腻的人,在面对事情上常采取保守的态度。虽然每个人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生活上,我们常可以看到这种应然的普遍性。
文章是一个人思想内涵的延伸,要言之有物,必然是个人生活经验智慧累积的结果,所以名传千古的文章,大抵都是「有其事而后有是感」的作品。如果以「诗言志、歌咏言」的诗歌来看,那更是准确!因为诗歌不仅是思想的凝聚,更是情感的抒发,最能引起共鸣!所以,李白为人飘洒奔放,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诗俊逸清新;杜甫为人忧民爱物,所以他的诗也锤炼功深。这是个人情感内蕴其中而发乎其外的自然表现,以之看历代大文豪,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这种象征。
也许有人会问,人品卑下便不能写好文章吗?如果只是执着于格律声色的技巧,那看不出很大的差异性,但如果讲到「神理气味」,那便大有不同了!思想的不纯正,情感的不真切,纵使文章的辞汇再漂亮,也依然无法具有憾动人心的能力;反过来说,纯正的思想、真切的情感,常常可以得到我们的共鸣。所以尽管像白居易的诗平浅朴实,我们依然对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琅琅上口。
于是,我们再回来一开始便提到,魏晋南北朝时的潘岳。
史书称潘岳「性轻躁、趋世利」,然而他的悼亡诗、内顾诗却动人心弦,史书潘岳传论:「潘着哀词,贯人灵之情性。」可见其情之真、诗之挚。这样的人是否成为「文如其人」的特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潘岳是一个情感真挚的人,但是他所处的西晋,却是一个重视门第、竞尚奢靡的时代!而西晋政治的倾轧,更使的读书人无所适从。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连生存都无法自由了,更遑论一己理想的实现。本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适足以考验读书人的节操,但是,西晋对于读书人的迫害,是无法用「节操」二字去面对的!刻意隐逸的竹林七贤尚不免于刑戮,更何况原本就禁不起压迫(注一)的潘岳?
是以,潘岳在闲居赋中所展现的悠然情怀,或许可以解释成是他在情感真挚下,刻画心中理想的呈现,但这样的呈现也仅仅是情怀罢了,环境却使他不得不有所因应!虽然说这是一种不得已,却终究影响了潘岳在文坛上的成就。(注二)
注一:潘岳曾经为了政治上的倾轧,为贾后所逼,亲手草拟构愍怀太子一文,陷害国之储君。 注二:关于潘岳在文坛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所提及部份史实,请参阅参考书目内容。
参考书目: 1.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张仁清,文史哲出版社。 2.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华正书局。 3. 华夏学报十一期,民国六十九年十一月出版。
撰文者:遥光 版权所有,转载电请经过电子报授权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