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99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ropen9066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8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整夜發燒,對腦部發育有無影響?
  數十年前,當我們的父母還是小孩時,小孩發高燒常意指他的生命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發燒造成死亡也極為常見。時至今日,會造成嚴重後果的這些感染症,不是可被抗生素治癒,就是有疫苗可以預防。然而多少世代以來,對父母而言,小孩發高燒仍代表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不管他們多努力,小孩仍會被帶離這個世界。「發燒是人類的大敵」早已根植於我們的集體記憶中,多數的人仍然對小孩發燒有著一種深深`的恐懼。

  在醫學院的時候,我驚訝的發現,發燒不僅不是我們的敵人,反而是人體對抗感染的一個重要部分。小孩發燒代表著他們的身體裡正在進行一場戰爭,發燒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小孩,而不是要摧毀他們。

  引起人類感染的細菌或病毒,絕大多數都喜歡生存在37℃的環境中。將體溫升高幾度,會使身體打贏這場戰爭多幾分勝算。除此之外,發燒可以動員身體的免疫系統,使白血球、抗體及其他對抗感染的物質,加速製造。

  在科普叢書中我也學到,冷血動物可以靠著不同的環境來調整體溫。當冷血動物(如蜥蜴)發生感染時,它們會找一個比較溫暖的地方,讓身體熱起來(讓身體發燒),增加它們的抵抗力。如果它們的移動能力發生問題,死亡率就會增加。

  許多父母擔心發燒會「燒壞腦子」;其實,只有當發燒超過42℃,且有一段時間才會對腦部產生破壞。也有些人擔心,如果不趕快退燒,發燒的高度會越來越高,超過42℃;其實,一般的感染多半不會超過39℃,除非小孩被包裹得密不透風。人體的體溫是由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視丘)所控制,這個調節器會在體溫達到39.5℃時,就將它降下來(除非它壞了,否則體溫不應該會超過40.5℃)。有些人認為發燒會引起抽筋,其實,約只有3%到5% 的小孩在他們的一生中曾經因為發燒引起抽筋(熱性痙攣),而真正會引起抽筋的是體溫上升的速度,而非發燒的高度。如果在疾病初期,體溫快速上升中沒有引起痙攣,那麼在此疾病期間,引起痙攣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況且熱性痙攣本身也多半在短短的幾十秒或數分鐘內結束,並不會帶來任何的破壞或引起任何後遺症;若能在這些小孩又有發燒狀況時,早期將體溫控制,也可能預防痙攣的再度發生。

  那麼,到底什麼情況算是發燒呢?

  人體的中心溫度大約是37℃,會因人而異,且隨著日夜而略有變動。在小於六個月的嬰兒,這個變動很小;六個月到兩歲之間,高低的差異會達0.5 ℃左右;六歲以後到成人期,波動較大,但只會約在36.5℃到37.5℃之間波 動。一個人的體溫,通常在傍晚的時候會最高。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的活動、情緒的變化、進食、多穿衣服、高濕度的環境,也會使體溫上升,尤其小孩更為明顯。因此,肛溫在37.9℃以下多半屬於正常的範圍,若超過38℃ ,就可被視為發燒(腋溫約比肛溫低 1℃,口溫則介於其中)。當然,有些小孩體溫本來就較低,小於38℃仍然可以當作是發燒。

  引起小孩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或細菌的感染,其他如腫瘤或免疫疾病也會引起發燒,不過都十分罕見。當身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時,免疫系統會放出一種稱為Interleukin (介白質)的物質。此物質會使體溫調節中樞調高體溫,身體藉著顫抖(所以發燒前會有寒顫)以及週邊血管的收縮(所以發燒時手腳會冰冷,舊觀念以為是「腹內燒」)來使體溫上升。

  有發燒並不一定要馬上降下來。如果小孩仍然沒有不舒服,好玩如常,能夠安穩的睡著,也能喝水,並不一定需要給退燒藥。只有當發燒造成小孩不舒服、嘔吐、睡不安穩、脫水才需要治療。治療的目的是希望控制體溫在37 .5℃到38.5℃內,而不是將體溫完全降到正常。

  控制體溫的第一步,是先移除過多的衣服或毯子,保持環境不要太悶熱。接著,可以給小孩退燒藥(嬰兒小於三個月以下最好先給醫師檢查,不要自己先服藥)。普拿疼(Tylenol 或scanol,學名為acetaminophen) 是最安全與方便取得的藥物,每四到六小時可給一次,它可以改變體溫調節中心對體溫的設定;另一種也很安全的藥,學名為 Ibuprofen,可以減低身體的發炎反應,使體溫降低,不過國內尚未普及。退燒塞劑則是國內的家長的偏好,不過由於副作用較多,最好不要常用,除非小孩發燒的速度很快、吃退燒藥又會吐出來再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 則因為易引起腸胃出血與雷氏症候群,最好不要使用。

  吃過退燒藥後,可以用溫水擦澡或泡澡。用冷水拭浴或用酒精擦身體,會引起身體顫抖,有時反而會使體溫反彈上升。冰敷或用冷毛巾只能用在額頭或臉部。

  發燒只是告訴我們,體內正在進行一場戰爭,一場我們的免疫系統與病原菌間的戰爭。其中絕大多數的都屬於小感染,但是也不可以忽略嚴重的感染,如腦膜炎。小於三個月的嬰兒若有發燒,務必要馬上帶給醫師檢查。任何超過40℃的燒,不論小孩的年齡,最好也請醫師檢查,除非用了上述方法後能將發燒控制下來,小孩看起來也沒什麼不舒服。如果小孩發燒,看起來又很煩躁不安,神智有改變、呼吸困難、手腳不靈活或有痙攣,都應該馬上請醫師檢查。如果小孩在六個月以下,即使是沒有症狀的發燒,仍然應該在24小時內請醫師檢查(除非是剛打完三合一疫苗)。稍大的小孩(至少六個月到兩歲後)如果活力正常也沒有其他症狀,當發燒起伏超過48小時,須給醫師檢查;或是有輕微咳嗽、流鼻水,且發燒超過72小時,也須給醫師檢查。



THE TRUE TEST OF A MAN'S CHARACTER IS WHAT HE DOES WHEN NO ONE IS WATCHING.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08 16:0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879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