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6GPL8cDl.jpg)
话说从头
受惠于近一两年来PCIe 4.0 NVMe M.2 SSD快速普及,以及各项设备应用支援之下
而自美光Crucial在去年推出了PCIe 3.0的P5以及PCIe 4.0的P5 Plus,受到了玩家的广大好评
P5 Plus 那6000MB/s读取、5000MB/s写入,且采用的是TLC颗粒、具备缓冲记忆体...
光那规格会让人垂蜒三尺...
.......那如果我买不起 也想享受PCIe 4.0高速读写该怎么办?
没关系~继去年的P5与P5 Plus之后 美光Crucial今年又再接再励推出了较为平价的版本
适合入门~中阶等级的玩家入手,就是支援PCIe 3.0的P3与今天开箱的主角P3 Plus...
规格叙述
美光官网对于P3 Plus的介绍,一共有四款、采用PCI-E Gen4 NVMe介面
有最小的500GB、今天的主角1TB、再上一层的2TB、以及最大的4TB
全系列支援目前最新的NVMe 1.4规格、亦可向下相容前面的NVMe规格
![](https://i.imgur.com/EPSQKTDl.jpg)
相关规格简介如下,储存颗粒采用的是176层的QLC 3D NAND Flash晶片
也已经算是现在新款低~中阶之间SSD产品的标配了
在价格与寿命之间也能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点
![](https://i.imgur.com/8LHd2E7l.jpg)
包装简介
入手之后会看到一张宣传折页跟产品外盒附在一起
![](https://i.imgur.com/JZguhvXl.jpg)
宣传折页打开来后是这样,主要介绍的是美光Crucial现今的产品线
有2.5吋的SATA SSD与M.2系列内接SSD之外、还有外接式的SSD产品
以及一般桌上型记忆体(DDR4/DDR5系列)与笔记型电脑专用模组
但突然想到Ballistix系列超频模组从美光产品线上消失实在有点可惜就是了...
![](https://i.imgur.com/Rbthcz6l.jpg)
这次的P3 Plus 产品本体包装 整体明亮而且用色鲜明
标示1000GB容量,也就是1TB、PCIe 4.0 NVMe M.2 SSD也清楚标示
![](https://i.imgur.com/tKMXWUYl.jpg)
背面可以看到一些产品简介与保固说明
具备资料传输软体(可至Crucial官网下载)、一张安装指南、以及最佳化韧体
![](https://i.imgur.com/0de2ANpl.jpg)
型号为CT1000P3PSSD8
以及序号条码(包装盒上以一般条码显示、产品本体则为二维条码)
![](https://i.imgur.com/DV0i7Del.jpg)
未拆封圆形贴纸,加热撕开后会呈现小方格
确保你不会拿过别人已拆过的产品
![](https://i.imgur.com/czI1Msnl.jpg)
目前美光全系列产品皆由捷元代理,口碑佳且保固不啰唆
如产品在保固期内有问题,拿到服务据点有现货就是一条换一条
![](https://i.imgur.com/27tzk5Bl.jpg)
大大的五年保固(非人为)标示圈圈,代表对产品品质有信心、也是对品牌客户的一种保障
中间的开口框框可以在不拆封的情况下直接目视盒内SSD容量标示与产品序号
![](https://i.imgur.com/XEuG8zRl.jpg)
而侧标也有产品型号标示
![](https://i.imgur.com/IbaD55Al.jpg)
拆开后含包装全部内容物就是这样 简洁
![](https://i.imgur.com/52wewSgl.jpg)
多国语言说明手册
![](https://i.imgur.com/6wARnDll.jpg)
M.2 螺丝一颗,其实这个目前很多品牌SSD都不会附赠
而美光也贴心地附赠了这颗螺丝、对于一时没找到主机板内附螺丝的玩家来说
可以算是相当方便的一点 但缺点是包装盒拿取时会有螺丝在里面乱跳的声音
![](https://i.imgur.com/JDou6bnl.jpg)
M3 Plus SSD本体 正上方贴纸印着Crucial by Micron美光品牌标识 以及型号与规格
不过这张贴纸「并没有任何导热功能」,纯粹只是一般贴纸材质
![](https://i.imgur.com/cyhX0RMl.jpg)
一直以来都很好奇,关于产品本体上方的贴纸标签是否会影响美光SSD产品保固
这次特别写了一封信询问捷元,而且是在周五下午寄出的
![](https://i.imgur.com/9UWYaDyl.jpg)
速度相当地快,大概一个多小时之内捷元客服就回覆我了
得到的答案是只要保留后方带有序号标签完整、「红框处贴纸请勿撕除」
依然可以正常出保,也保留了玩家自行加装SSD散热片的弹性、很赞!
![](https://i.imgur.com/iMIE37Yl.jpg)
本体背部为型号 规格 容量 以及条码序号等标签 并没有任何元器件在上头
这面的序号标签就千万别撕掉,否则就会影响产品后继出保...
![](https://i.imgur.com/t4xJ6zcl.jpg)
既然晶片上方贴纸不影响保固,所以就放胆撕下贴纸吧
其实上一支P5到手后也直接撕除贴纸了,因为对于导热无帮助+觉得碍眼...
正面就两颗NAND Flash颗粒,以及中间的主控、就这样
![](https://i.imgur.com/FdNbI0ml.jpg)
中间这颗小颗的采用的是群联PHISON PS5012-E21-48的主控晶片
跟P5系列使用具有铝盖的美光自研主控晶片不同、且温度相对也比较低
采用的是无DRAM设计、HMB架构,以电脑上主记忆体做为读写缓冲
目前多数的低~中阶规格的SSD产品都普遍采用此项技术,
正常使用下因为电脑速度本身够快、几乎没有太大差异(限Windows 10以上)
除了有高速大量读写需求(例如PS5)或者采用的是旧版不支援HMB架构的OS像是Windows 7
这类使用者会比较建议购买另一个系列P5(目前已停产)或是现有的P5 Plus产品线比较适合
![](https://i.imgur.com/Owwwdozl.jpg)
采用美光自家的176层QLC 3D nand flash颗粒,两颗合起来成为1TB的储存容量
![](https://i.imgur.com/retRxmJl.jpg)
拿这个颗粒上的NY161到「Micron」美光网站搜寻
![](https://i.imgur.com/wdfxf7sl.jpg)
由此内码可以查出这个颗粒的型号为
MT29F8T08EWLEEM5-T![](https://i.imgur.com/fn6l89al.jpg)
MT29F8T08EWLEEM5-T颗粒的详细规格
不过这个颗粒的规格比较新,里面的细项有一些些看不懂就是了
![](https://i.imgur.com/JIlIpRFl.jpg)
上机实测
测试环境
CPU:AMD Ryzen 5 3600 oc 4.5GHz
主机板:ASUS TUF GAMING X570-PLUS(WIFI)水冷:Antec Symphony 360 ARGB
RAM:Klevv DDR4-2666 oc 3200 16GB x 4
VGA:MSI ARMOR MK2 RX580 8GB
OS:Windows 11 Pro
M.2 Slot:采用Ryzen CPU直连
初次开机时必须先初始化,使用系统建议选项(GPT)
![](https://i.imgur.com/y8OlCiJl.jpg)
因为美光这支的1TB是直接以1000GB下去换算
所以经Windows格式化完之后容量会显示为931.50 GB
![](https://i.imgur.com/7bI7Ztpl.jpg)
而磁碟区大小则为953852 MB
![](https://i.imgur.com/rbmEe8Rl.jpg)
![](https://i.imgur.com/pIWwoQLl.jpg)
实际点右键选取内容,就能获知其实际容量
![](https://i.imgur.com/rQUlAdxl.jpg)
刚开始全新开机尚未进行读写之前初始时的温度(可见右方已用次数为3次)
![](https://i.imgur.com/HWovNvQl.jpg)
开跑后温度开始逐渐飙高、超过56度以后02也开始亮红灯了
![](https://i.imgur.com/zrb9qn8l.jpg)
65度以上就呈现红色
![](https://i.imgur.com/8JxTJ5Sl.jpg)
测试结束时来到最高温的71度
![](https://i.imgur.com/iZ0bkOyl.jpg)
测试完成桌面全图一览
![](https://i.imgur.com/Feq419Nl.jpg)
CDI 8.04 读取4908MB / 写入3612MB 与官方标称基本一致
![](https://i.imgur.com/DcBXOOwl.jpg)
AS SSD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u18iS4xl.jpg)
测第二次,跟前一次落差大概在4K的读取速度
![](https://i.imgur.com/McVI2JMl.jpg)
AJA系统测试,以1GB档案大小进行
![](https://i.imgur.com/HQCGbBSl.jpg)
以4GB档案大小进行
![](https://i.imgur.com/qvXXen0l.jpg)
TxBench,读5121MB/写3640MB 与标称也略微接近
![](https://i.imgur.com/s5n0ftal.jpg)
采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进行测试、档案大小为8GB
![](https://i.imgur.com/3zRPidel.jpg)
采用ATTO进行效能测试,使用8GB的档案大小、8层伫列
![](https://i.imgur.com/AUH3jN6l.jpg)
![](https://i.imgur.com/uKupn8al.jpg)
而为了比较与未拆贴纸前之温度差异
这回找来了平常在用的利民M.2pro来配合使用
![](https://i.imgur.com/4ZWhFLNl.jpg)
这款跟其他市售产品最大差异就是中间具有导管与搭配的薄型散热垫
![](https://i.imgur.com/0qIypFul.jpg)
但是组合上去之后,才发觉BBQ了...
原来是因为有高度差异,主控晶片的高度比两旁的颗粒偏高、导致于坐跷跷板...
颗粒中间保留缝隙、因为散热片主要目标是主控晶片,所以有一样情形的
可以考虑将其散热片往中间压、以及更换较为厚一点的导热垫就能保证导热面平均
没办法,这散热垫太薄了、导致于无法有缓冲空间...
![](https://i.imgur.com/Ta8w5jyl.jpg)
刚开机完成时(后方已用次数为5次)
![](https://i.imgur.com/98U3fSIl.jpg)
开始进行读写测试时
![](https://i.imgur.com/5Lj0Pbbl.jpg)
![](https://i.imgur.com/wz55WjPl.jpg)
完成测试时
![](https://i.imgur.com/7KYSRd5l.jpg)
以AIDA小工具所示
Crucial P3 Plus具有两个感应器 感应器1为CDI显示的内容
感应器2在读写运作时温度稍微偏高、未加散热片时可达70度上下
![](https://i.imgur.com/OdgWLsul.jpg)
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 简略介绍
为美光针对自家旗下的SSD产品所开发的工具软体
除了可以侦测磁碟机状态之外、还能进行磁碟机清理与格式化
以及启动Momentum快取等功能,算是相当实用的工具软体
一开始进来的页面,可以监控每个磁碟机的运作情形与剩余容量
如当中有美光的SSD、还会检查韧体是否为最新版本
![](https://i.imgur.com/AwEekR4l.jpg)
![](https://i.imgur.com/khn1G37l.jpg)
点击磁碟机详细资料后、就可检测SSD的各项运作情况
同时也能自动侦测韧体更新,2022.8月亦有一版P3 Plus更新版韧体放出
![](https://i.imgur.com/Ca9JEDcl.jpg)
更新韧体时请勿断电,否则将造成无法存取的情形发生
如为系统碟,则将无法开机、建议将重要资料备份再行进行更新
![](https://i.imgur.com/80hHHrml.jpg)
这个软体的重点精髓,Momentum快取功能
就个人以前曾经在2.5吋SATA与NVMe的P1 QLC上使用的成果
读写成绩都能很接近实际有缓冲记忆体的NVMe SSD
但换来的代价就是需占用CPU资源与记忆体容量、如果你的记忆体容量少于8GB
就不建议你使用此功能提高存取效率,加上若你的CPU使用的是intel原厂风扇的系统
启动此功能后进行测试软体测试,原厂扇将会直接起飞...
![](https://i.imgur.com/TJE8kcRl.jpg)
结语
趁这个机会有幸能够玩到美光Crucial这次新推出的P3 Plus系列SSD产品
对于预算没有很多但又想体验PCI-E 4.0高速读写的轻中度使用者来说,算是相当实惠的选择
不过想当然地,也要视你的用途而定、如果你是用在一般电脑使用的话这款算是蛮适合的
虽然说QLC部分玩家会有疑虑,但只要不是那种高频繁是读写是不太需要担心就是了
加上捷元目前已代理美光至少10年左右有了,贴心的五年保固与近年推出快速换货与保固内到府收送
以及线上客服提问回覆速度、让使用者也能感受代理商对于这块产品线的用心程度值得鼓励
也让玩家感到相当满意,日后希望还有机会再度玩到美光Crucial的新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