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6GPL8cDl.jpg)
話說從頭
受惠於近一兩年來PCIe 4.0 NVMe M.2 SSD快速普及,以及各項設備應用支援之下
而自美光Crucial在去年推出了PCIe 3.0的P5以及PCIe 4.0的P5 Plus,受到了玩家的廣大好評
P5 Plus 那6000MB/s讀取、5000MB/s寫入,且採用的是TLC顆粒、具備緩衝記憶體...
光那規格會讓人垂蜒三尺...
.......那如果我買不起 也想享受PCIe 4.0高速讀寫該怎麼辦?
沒關係~繼去年的P5與P5 Plus之後 美光Crucial今年又再接再勵推出了較為平價的版本
適合入門~中階等級的玩家入手,就是支援PCIe 3.0的P3與今天開箱的主角P3 Plus...
規格敘述
美光官網對於P3 Plus的介紹,一共有四款、採用PCI-E Gen4 NVMe介面
有最小的500GB、今天的主角1TB、再上一層的2TB、以及最大的4TB
全系列支援目前最新的NVMe 1.4規格、亦可向下相容前面的NVMe規格
![](https://i.imgur.com/EPSQKTDl.jpg)
相關規格簡介如下,儲存顆粒採用的是176層的QLC 3D NAND Flash晶片
也已經算是現在新款低~中階之間SSD產品的標配了
在價格與壽命之間也能找到一個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https://i.imgur.com/8LHd2E7l.jpg)
包裝簡介
入手之後會看到一張宣傳折頁跟產品外盒附在一起
![](https://i.imgur.com/JZguhvXl.jpg)
宣傳折頁打開來後是這樣,主要介紹的是美光Crucial現今的產品線
有2.5吋的SATA SSD與M.2系列內接SSD之外、還有外接式的SSD產品
以及一般桌上型記憶體(DDR4/DDR5系列)與筆記型電腦專用模組
但突然想到Ballistix系列超頻模組從美光產品線上消失實在有點可惜就是了...
![](https://i.imgur.com/Rbthcz6l.jpg)
這次的P3 Plus 產品本體包裝 整體明亮而且用色鮮明
標示1000GB容量,也就是1TB、PCIe 4.0 NVMe M.2 SSD也清楚標示
![](https://i.imgur.com/tKMXWUYl.jpg)
背面可以看到一些產品簡介與保固說明
具備資料傳輸軟體(可至Crucial官網下載)、一張安裝指南、以及最佳化韌體
![](https://i.imgur.com/0de2ANpl.jpg)
型號為CT1000P3PSSD8
以及序號條碼(包裝盒上以一般條碼顯示、產品本體則為二維條碼)
![](https://i.imgur.com/DV0i7Del.jpg)
未拆封圓形貼紙,加熱撕開後會呈現小方格
確保你不會拿過別人已拆過的產品
![](https://i.imgur.com/czI1Msnl.jpg)
目前美光全系列產品皆由捷元代理,口碑佳且保固不囉唆
如產品在保固期內有問題,拿到服務據點有現貨就是一條換一條
![](https://i.imgur.com/27tzk5Bl.jpg)
大大的五年保固(非人為)標示圈圈,代表對產品品質有信心、也是對品牌客戶的一種保障
中間的開口框框可以在不拆封的情況下直接目視盒內SSD容量標示與產品序號
![](https://i.imgur.com/XEuG8zRl.jpg)
而側標也有產品型號標示
![](https://i.imgur.com/IbaD55Al.jpg)
拆開後含包裝全部內容物就是這樣 簡潔
![](https://i.imgur.com/52wewSgl.jpg)
多國語言說明手冊
![](https://i.imgur.com/6wARnDll.jpg)
M.2 螺絲一顆,其實這個目前很多品牌SSD都不會附贈
而美光也貼心地附贈了這顆螺絲、對於一時沒找到主機板內附螺絲的玩家來說
可以算是相當方便的一點 但缺點是包裝盒拿取時會有螺絲在裡面亂跳的聲音
![](https://i.imgur.com/JDou6bnl.jpg)
M3 Plus SSD本體 正上方貼紙印著Crucial by Micron美光品牌標識 以及型號與規格
不過這張貼紙「並沒有任何導熱功能」,純粹只是一般貼紙材質
![](https://i.imgur.com/cyhX0RMl.jpg)
一直以來都很好奇,關於產品本體上方的貼紙標籤是否會影響美光SSD產品保固
這次特別寫了一封信詢問捷元,而且是在週五下午寄出的
![](https://i.imgur.com/9UWYaDyl.jpg)
速度相當地快,大概一個多小時之內捷元客服就回覆我了
得到的答案是只要保留後方帶有序號標籤完整、「紅框處貼紙請勿撕除」
依然可以正常出保,也保留了玩家自行加裝SSD散熱片的彈性、很讚!
![](https://i.imgur.com/iMIE37Yl.jpg)
本體背部為型號 規格 容量 以及條碼序號等標籤 並沒有任何元器件在上頭
這面的序號標籤就千萬別撕掉,否則就會影響產品後繼出保...
![](https://i.imgur.com/t4xJ6zcl.jpg)
既然晶片上方貼紙不影響保固,所以就放膽撕下貼紙吧
其實上一支P5到手後也直接撕除貼紙了,因為對於導熱無幫助+覺得礙眼...
正面就兩顆NAND Flash顆粒,以及中間的主控、就這樣
![](https://i.imgur.com/FdNbI0ml.jpg)
中間這顆小顆的採用的是群聯PHISON PS5012-E21-48的主控晶片
跟P5系列使用具有鋁蓋的美光自研主控晶片不同、且溫度相對也比較低
採用的是無DRAM設計、HMB架構,以電腦上主記憶體做為讀寫緩衝
目前多數的低~中階規格的SSD產品都普遍採用此項技術,
正常使用下因為電腦速度本身夠快、幾乎沒有太大差異(限Windows 10以上)
除了有高速大量讀寫需求(例如PS5)或者採用的是舊版不支援HMB架構的OS像是Windows 7
這類使用者會比較建議購買另一個系列P5(目前已停產)或是現有的P5 Plus產品線比較適合
![](https://i.imgur.com/Owwwdozl.jpg)
採用美光自家的176層QLC 3D nand flash顆粒,兩顆合起來成為1TB的儲存容量
![](https://i.imgur.com/retRxmJl.jpg)
拿這個顆粒上的NY161到「Micron」美光網站搜尋
![](https://i.imgur.com/wdfxf7sl.jpg)
由此內碼可以查出這個顆粒的型號為
MT29F8T08EWLEEM5-T![](https://i.imgur.com/fn6l89al.jpg)
MT29F8T08EWLEEM5-T顆粒的詳細規格
不過這個顆粒的規格比較新,裡面的細項有一些些看不懂就是了
![](https://i.imgur.com/JIlIpRFl.jpg)
上機實測
測試環境
CPU:AMD Ryzen 5 3600 oc 4.5GHz
主機板:ASUS TUF GAMING X570-PLUS(WIFI)水冷:Antec Symphony 360 ARGB
RAM:Klevv DDR4-2666 oc 3200 16GB x 4
VGA:MSI ARMOR MK2 RX580 8GB
OS:Windows 11 Pro
M.2 Slot:採用Ryzen CPU直連
初次開機時必須先初始化,使用系統建議選項(GPT)
![](https://i.imgur.com/y8OlCiJl.jpg)
因為美光這支的1TB是直接以1000GB下去換算
所以經Windows格式化完之後容量會顯示為931.50 GB
![](https://i.imgur.com/7bI7Ztpl.jpg)
而磁碟區大小則為953852 MB
![](https://i.imgur.com/rbmEe8Rl.jpg)
![](https://i.imgur.com/pIWwoQLl.jpg)
實際點右鍵選取內容,就能獲知其實際容量
![](https://i.imgur.com/rQUlAdxl.jpg)
剛開始全新開機尚未進行讀寫之前初始時的溫度(可見右方已用次數為3次)
![](https://i.imgur.com/HWovNvQl.jpg)
開跑後溫度開始逐漸飆高、超過56度以後02也開始亮紅燈了
![](https://i.imgur.com/zrb9qn8l.jpg)
65度以上就呈現紅色
![](https://i.imgur.com/8JxTJ5Sl.jpg)
測試結束時來到最高溫的71度
![](https://i.imgur.com/iZ0bkOyl.jpg)
測試完成桌面全圖一覽
![](https://i.imgur.com/Feq419Nl.jpg)
CDI 8.04 讀取4908MB / 寫入3612MB 與官方標稱基本一致
![](https://i.imgur.com/DcBXOOwl.jpg)
AS SSD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u18iS4xl.jpg)
測第二次,跟前一次落差大概在4K的讀取速度
![](https://i.imgur.com/McVI2JMl.jpg)
AJA系統測試,以1GB檔案大小進行
![](https://i.imgur.com/HQCGbBSl.jpg)
以4GB檔案大小進行
![](https://i.imgur.com/qvXXen0l.jpg)
TxBench,讀5121MB/寫3640MB 與標稱也略微接近
![](https://i.imgur.com/s5n0ftal.jpg)
採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進行測試、檔案大小為8GB
![](https://i.imgur.com/3zRPidel.jpg)
採用ATTO進行效能測試,使用8GB的檔案大小、8層佇列
![](https://i.imgur.com/AUH3jN6l.jpg)
![](https://i.imgur.com/uKupn8al.jpg)
而為了比較與未拆貼紙前之溫度差異
這回找來了平常在用的利民M.2pro來配合使用
![](https://i.imgur.com/4ZWhFLNl.jpg)
這款跟其他市售產品最大差異就是中間具有導管與搭配的薄型散熱墊
![](https://i.imgur.com/0qIypFul.jpg)
但是組合上去之後,才發覺BBQ了...
原來是因為有高度差異,主控晶片的高度比兩旁的顆粒偏高、導致於坐蹺蹺板...
顆粒中間保留縫隙、因為散熱片主要目標是主控晶片,所以有一樣情形的
可以考慮將其散熱片往中間壓、以及更換較為厚一點的導熱墊就能保證導熱面平均
沒辦法,這散熱墊太薄了、導致於無法有緩衝空間...
![](https://i.imgur.com/Ta8w5jyl.jpg)
剛開機完成時(後方已用次數為5次)
![](https://i.imgur.com/98U3fSIl.jpg)
開始進行讀寫測試時
![](https://i.imgur.com/5Lj0Pbbl.jpg)
![](https://i.imgur.com/wz55WjPl.jpg)
完成測試時
![](https://i.imgur.com/7KYSRd5l.jpg)
以AIDA小工具所示
Crucial P3 Plus具有兩個感應器 感應器1為CDI顯示的內容
感應器2在讀寫運作時溫度稍微偏高、未加散熱片時可達70度上下
![](https://i.imgur.com/OdgWLsul.jpg)
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 簡略介紹
為美光針對自家旗下的SSD產品所開發的工具軟體
除了可以偵測磁碟機狀態之外、還能進行磁碟機清理與格式化
以及啟動Momentum快取等功能,算是相當實用的工具軟體
一開始進來的頁面,可以監控每個磁碟機的運作情形與剩餘容量
如當中有美光的SSD、還會檢查韌體是否為最新版本
![](https://i.imgur.com/AwEekR4l.jpg)
![](https://i.imgur.com/khn1G37l.jpg)
點擊磁碟機詳細資料後、就可檢測SSD的各項運作情況
同時也能自動偵測韌體更新,2022.8月亦有一版P3 Plus更新版韌體放出
![](https://i.imgur.com/Ca9JEDcl.jpg)
更新韌體時請勿斷電,否則將造成無法存取的情形發生
如為系統碟,則將無法開機、建議將重要資料備份再行進行更新
![](https://i.imgur.com/80hHHrml.jpg)
這個軟體的重點精髓,Momentum快取功能
就個人以前曾經在2.5吋SATA與NVMe的P1 QLC上使用的成果
讀寫成績都能很接近實際有緩衝記憶體的NVMe SSD
但換來的代價就是需佔用CPU資源與記憶體容量、如果你的記憶體容量少於8GB
就不建議你使用此功能提高存取效率,加上若你的CPU使用的是intel原廠風扇的系統
啟動此功能後進行測試軟體測試,原廠扇將會直接起飛...
![](https://i.imgur.com/TJE8kcRl.jpg)
結語
趁這個機會有幸能夠玩到美光Crucial這次新推出的P3 Plus系列SSD產品
對於預算沒有很多但又想體驗PCI-E 4.0高速讀寫的輕中度使用者來說,算是相當實惠的選擇
不過想當然地,也要視你的用途而定、如果你是用在一般電腦使用的話這款算是蠻適合的
雖然說QLC部分玩家會有疑慮,但只要不是那種高頻繁是讀寫是不太需要擔心就是了
加上捷元目前已代理美光至少10年左右有了,貼心的五年保固與近年推出快速換貨與保固內到府收送
以及線上客服提問回覆速度、讓使用者也能感受代理商對於這塊產品線的用心程度值得鼓勵
也讓玩家感到相當滿意,日後希望還有機會再度玩到美光Crucial的新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