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陰方藥之祖 六味地黃丸
【易俊傑】
中藥名方「六味地黃丸」出自《小兒藥證直訣》。此書為宋代兒科醫學家錢乙(約公元1032~1113年)的學生閻孝忠收集整理錢氏的醫學論著而成。本方是錢氏從東漢醫學家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名方「腎氣丸」中減去桂枝、附子二味而成,原名「地黃丸」,一作「地黃圓」,由熟地黃八兩、山萸肉四兩、山藥四兩、澤瀉三兩、丹皮三兩、茯苓三兩等六味中藥組成。最初錢氏用來治療小兒先天不足、囪門閉合延遲等症。後經歷代醫家臨症應用醫治各種腎陰不足,效如桴鼓,因其滋補腎陰之功卓著,遂被譽為「補陰方藥之祖」。
傳統醫學認為,腎為五臟之一。根據藏象、經絡學說,腎有七大功能:
一、腎臟精,腎精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生命之本。
二、腎主水液,有主持水液調節和排泄廢液的功能。這些功能主要依賴腎的氣化作用。
三、腎主骨、生髓,即腎的精氣能生養骨髓。
四、腎,其華在髮,髮的化生,雖與血有密切關係,又與腎臟精氣的盛衰有關。
五、腎主納氣,肺雖司呼吸,但腎有納氣的作用。如腎虛而致吸氣困難,動則氣喘,稱為「腎不納氣」。
六、腎氣通於耳,指腎與耳有內在聯繫。腎氣充足,「則耳能聞五音」。此外,又有「腎司二更」及「腎開竅於二陰」之說。
七、腎的經脈為足少陰經,與足太陽膀胱經有表裡關係。
因此,腎的健康事關人的健康。如果腎陰不足,難以濡潤滋養臟腑,就會使人未老先衰,百病叢生,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補中有瀉 寓瀉於補
而六味地黃丸功能滋陰補腎,主治腎陰不足,以及由其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遺精夢泄,牙齒動搖,腰膝痠軟,足跟作痛,骨蒸潮熱,手足心熱,顴紅升火,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沉細數諸證。如能及早服之,就可使人免遭諸多病痛折磨。
中醫學上所謂的「腎陰」,亦稱「真陰」、「元陰」、「腎水」,指腎臟的陰精。它有滋養臟腑的作用,為人體陰液的根本。《景岳全書》稱:「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腎陰與腎陽(命門之火)相互依存,兩者結合,以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
六味地黃丸主要用於治療腎陰不足證,但切勿認為它只是補藥而已。如果仔細審察,就會發現,它乃是補中有瀉,寓瀉於補的通補開合之劑。其方,用熟地黃補腎之陰,即滋補腎水;用山萸肉補肝之陰,溫澀肝經;用山藥補脾之陰,收攝脾經。三補之中,著重滋補腎陰,以治其本;合以澤瀉、丹皮、茯苓瀉虛火、濕濁之餘,以為反佐──澤瀉宣泄腎濁以相濟,丹皮清泄肝火以佐之,茯苓滲利脾濕以和之。三補三瀉,補中有瀉,寓瀉於補,以補為主,此為本方配伍之特點,亦見處方者獨運之匠心。
應用範圍廣 為諸多方劑基本方
由於六味地黃丸在治療腎陰不足引起的諸多疾病中有開有合,三陰並治,發揮神奇的療效,因而受到歷代醫家的青睞,從而以本方為基礎,又衍化出諸多方劑,如《醫宗己任篇》中的「都氣丸」,由本方加五味子組成;《壽世保元》中的「麥味地黃丸」,又名「八仙長壽丸」,由本方加五味子、麥冬組成;《景岳全書》中的「左歸飲」,由本方加杞子、炙甘草組成;《症因脈治》中的「知柏地黃丸」,又名「知柏八味丸」、「滋陰八味丸」,由本方加知母、黃柏組成;《醫級》中的「菊杞地黃丸」,由本方加杞子、菊花組成;《重訂廣溫熱論》中的「耳聾左慈丸」,由本方加磁石、石菖蒲、五味子組成;《北京市中成藥選集》中的「歸芍地黃丸」,由本方加當歸、白芍組成;《方劑學》中的「銀翹石斛湯」,亦由本方加銀花、連翹、石斛組成。以六味地黃丸為本,所組之方繁多,不勝枚舉。可見本方的影響之深,應用的範圍之廣。
增強人體機能 提高代謝能力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危及現代人的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中風、糖尿病、癌症、老年骨質疏鬆症及骨質增生,以及慢性腎炎、慢性肝炎、慢性疲勞綜合徵、更年期綜合徵等病,無不與腎陰虧損密切相關,有許多人所患之疾病,就是由此導致而發生。如能合理辨證選用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就可有效地預防這些疾病。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六味地黃丸具有增強人體機能,調整和提高人體代謝的功能;並能增強細胞免疫和單核細胞吞噬活性的能力;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促進腎臟對體內代謝產物──尿素的排泄;對實驗性腎性高血壓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以及改善腎功能、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有助防治食道癌、胃癌、肝癌
大陸醫學家還發現,六味地黃丸對防治食道癌、胃癌、肺癌、肝癌等惡性腫瘤也有輔助療效。如服用濃縮六味地黃丸,每日兩次,每次18~24粒,連服三個月至一年,可使食道上皮細胞重度增生癌變前發生逆轉,阻斷癌變,起到預防食道癌的作用。各種癌症患者在進行化療或放療時如出現陰虛症狀,亦可服用六味地黃丸,將有益於增強體質,減輕毒副作用。
(作者為湖南省邵陽市教育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2005/11/21 民生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5/11/21/...30182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