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 http://www.nownews.com/201...2684581.htm利用数架太空望远镜监测之后,天文学家发现,向来被当作标准烛光(standard candle)的蟹状星云(Crab Nebula,M1、NGC 1952或Taurus A金牛座A变星),可能没有原来认为的那么可靠。
蟹状星云是恒星演化到生命终点而超新星爆炸的残骸,在西元1054年曾记录到这场超新星爆炸事件。在庞大的星云中心区,有个快速自转的中子星,又称为「波霎(pulsar)」。此外,其高能辐射通量(flux)约为 1.43 × 10-8 erg/s/cm2,无论在X射线波段还是伽玛射线波段,它都是最亮且非常稳定的光源,其他高能辐射源的强度大概都比它暗10倍以上。这些特征让天文学家从1960年代开始就拿它当作其他X射线源和伽玛射线源的仪器测量校正标准,甚至被当作X射线源和伽玛射线源的辐射通量单位。
然而,科学家偶尔会观测到蟹状星云在极高能的伽玛射线波段出现为时极短的爆发现象,美国航太总署(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Colleen Wilson-Hodge等人于是研究费米伽玛射线爆发监测卫星(Fermi Gamma-Ray Burst Monitor,GBM)自2008年开始至2010年6月为止、将近2年的监测资料,首度发现蟹状星云的伽玛射线通量可能并非这么稳定,而是有些微变暗的趋势。
除了费米GBM之外,为确认这个蟹状星云变暗现象,Wilson-Hodge等人搜集过去2年中其他如欧洲太空总署(ESA)INTEGRAL伽玛射线观测卫星、NASA的Swift爆发警示卫星(Swift Burst Alert Telescope)、RXTE(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等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料,但全都确认蟹状星云在变暗;在15-50keV能量波段(相当于波长0.008~0.002奈米之间的波段),辐射通量降低率约为7%,而50-100keV(相当于0.002~0.001奈米)波段的下降趋势也相同。
由于这些太空望远镜所处的轨道、所使用的仪器观测波段等都有差异,因此确定并非仪器、卫星轨道高度或椭圆率等效应造成蟹状星云变暗;这让这些天文学家大吃一惊,多年来大家视为标准烛光的蟹状星云,居然不如原本认为的这样稳定!
此外,所有观测资料都显示,这个辐射通量减少的趋势来自星云本身,而非星云内的波霎(pulsar,中子星),因为波霎本身的辐射通量并没任何改变。Wilson-Hodge等人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星云里的电子加速机制或星云的磁场改变所造成的。天文学家也不确定这样的变暗现象是否会持续下去,还是未来星云本身的高能辐射会再度上升、回复到原来的水准。但不论如何,都让这些天文学家明白:科学家们对蟹状星云的本质还有得探索的,而且这个状况必将使整个高能天文学界掀起一阵波澜。
没了蟹状星云这个标准烛光之后,X射线和伽玛射线天文学领域的学者必须重新思考大部分的高能观测要如何执行。部分太空望远镜,包括INTEGRAL,都惯于定期指向蟹状星云以执行仪器校正工作。天文学家表示,目前可能还是会继续利用蟹状星云当作一个校正器,可是也得持续监测并小心分析这个天体的变化状况,再将这个变化状况适时地从其他天体的分析中扣除。(文/取自引用自台北天文馆之网路天文馆网站)
【心得感想】
原来蟹状星云是用来当成高度波观测的校正器
这个我现在才知道..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