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35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昌明仔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转贴--了凡四训--供国考诸公分享
了凡四训(一)** 立 命 之 学 解 **
一、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童年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命我放弃科举功名改学医术。她老人家说:「学习医术可以养生活己,也能济世活人,而且医术高明,名满天下,这也是你父亲的愿望。」因此我听从了母亲的意思,放弃了考试作官的念头,而改学医术。
有一天,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道貌岸然,酷若神仙的老人,我很礼貌地跟他打招呼,他告诉我说:「你有作官的命,明年就是秀才,为什么不读书呢?」
我只好告诉他原因,并请教老人姓名与府居。
老人说:「姓孔,云南人。得有『邵子皇极经世』正传,命该传你。」
于是我就接引孔老人回到家里暂住,并将情形告诉了母亲。
母亲要我好好的招待他老人家,并屡次试验老人的命学理数,竟然不管巨细都非常灵验准确,因此我就相信孔老人的话,而开始读书,准备考秀才。
孔老人就为我起数算命说:「县考童生必得第十四名,府考得第七十二名。提学考试得第九名。
到了次年,三处考试真的都考取了,而录取的名次也确实都符合老人的预言。因此我就再请老人为我卜占终身之吉凶祸福。
孔老人算定的结果,说我某年会考上了第几名,某年补上廪生缺,某年当贡生,而后某年入选为四川知县,在任三年半即离职归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而无子,这些我都把它记录下来。从此以后,
凡碰到了考试,名次的先后,都不出老人的预言所料。
孔老人还算定,我命中注定须领用九十一石五斗廪生米,才能升为贡生,但当我领了七十一石之时,上司即为我呈文补贡,因此我就怀疑孔老预言的准确性,没想到结果还是被驳回补贡的呈文,真到丁卯年,上司发现考场里我的考试卷,策论作得很好,不忍埋没人才,就吩咐县官替我呈文,正式升补贡职,计算所领之廪生米粮,又确实是九十一石五斗。
从此我更相信:「升官发财,迟速有时;富贵在天,生死有命。」的命运理数!所以看淡一切,听其自然,无所企求了。
二、命由己作福由心生
后来到燕京国子监去读书,我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也懒于读书求进。己巳年,又回到南京,有一天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有三日之久不曾睡觉。云谷就问我说:「凡人所以不能成圣成贤,都因为被杂念及望所缠,你静坐三天,不起杂念,不胡思乱想,必有原因?」
我说:「被孔老人算定了,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妄想也没有用!」
云谷笑道:「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只是个凡夫!」我问为什么?他说:「人若不能达到无心、明心之境,难免会被阴阳气数所控制,若被阴阳气数所控制,当然就有定数,但也只有凡夫俗子才有定数,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极恶之人命运也约束不了他。二十年来,你被命运所控制,动弹不得,真是凡夫俗子一个!」
我问他说:「一个人的命运,能逃得了吗?」
云谷说:「命由己作,福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诗书所称,确是明训。佛教经典里头也说过,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都不是乱讲的。说慌是释迦的大戒,诸佛菩萨岂敢骗人。」一个人只要肯做善事,命运就拘束不了他。」
我说:「孟子提过:『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能够力行自求,功名富贵须待他人赏赐,如何求得到?」
云谷说:「孟子的话并没有错,是你未能深入去了解。六祖慧能禅师曾经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就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为人若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则就算用尽心机,也是双头皆空。」
三、天作之孽犹可违
云谷又问:「孔老人到底算你终身命运如何?」我从实详述了过往的经历。
云谷说:「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功名?应该有儿子吗?」
我想了很久才说:「不应也,官场中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相貌轻薄,又未能积德以造福,加上不耐烦,度量狭窄,纵情任性,轻言妄谈,自尊自大 ....这些都是无福之相,怎么当得了官!俗语说:『地秽多生物,水清常无鱼』我好洁成癖,形成孤寡相,是无子一因。脾气暴躁,缺乏养育万物之和气,是无子二因。仁爱是化育之本,刻薄是不育之因;我一向洁身自好,不能舍己为人,同情别人,是无子的三因。其他还有多话耗气,好酒损精,好彻夜长坐不知养护元气等....都是无子之因。」
云谷说:「照你这样讲,世间不应该得到的事还多得很呢!岂仅功名与子嗣。世界上的人,能享千金财富的,一定是有千金福德之人;应该饿死的,一定是应该饿死之报应,这些都是个人自己所造成的,也是取决于各人心性所造成,天只不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已,并未加丝毫力量,就像人体的轻重,是决定在本身份量,而非磅秤厚此薄彼,是一样的道理。传宗接代的事也一样,但凭各人积德之厚薄。有百世功德之人,必有百世子孙可传;十世功德者,必有十世子孙以护,那些绝嗣者,必是毫无功德之人。
你既然知道自已的缺点,怎么不将不发科甲与没有儿子的原因,尽量改掉,化吝啬成施舍,偏激成和平,虚伪成虔诚,浮躁改成沉着,骄傲成谦虚,懒散改成勤奋,残忍化为仁慈,刻薄改为宽容,尽量积德,尽量包涵,珍惜自己,别糟蹋自已;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样必能去除身上的病根,重新获得仁义道德的新身体。
「血肉物质之身,假若已有定数,然义理之身,必能感动天地而获福。古有名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经也提过:人若能念念不忘,想想自己所作所为,是否合乎天心,合乎天道,一定能得到好报应。孔老人算你当不了大官没有儿子,是天作之孽还可避免,只要你扩充德行,广积阴德,多作善事,则自己所造的福,那有不应验的道理?易经一书,专谈趋吉避凶的道理,若说命运不能改变,则吉又如何取?凶又如何避?易经坤卦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你相信吗?」
四、修身立命积德祈天
从此我猛然顿悟,深信此言,即刻拜领受教,而将往日之过失,在佛前尽情表白忏悔,先求登科,誓作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养育之恩德。
云谷禅师并指点我,每日所行的善事,记在功过薄上,如有过失,则须功过相抵。并教我持念「准提咒」,以期有所应验。
他又说:「符箓家说过:『不会划符鬼神笑。』划符跟念咒有异曲同工之妙,划符时,必须心不动念,静下一尘不染,在此心如止水,如晴空之刻,开笔一点叫混沌开基,此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心无杂念则此符必灵。为人处世,祈祷天地,改造命运的道理也一样,须时刻处在此无思无虑的状态中,则人心即是天心,必能感动天地而得福。」
「 孟子立命之学也说过:『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一般人都认为夭与寿,是二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孟子为何说是一样呢?」
「试想,人若能心处于不动欲之境,随遇而安,善尽生之职责,命必然过得踏实,那么还有啥夭与寿分别呢?进一步而言丰歉、贫富、穷通、贵贱.........也都只是在心存欲念之后才有分别,正因为世人心存妄念,不敢面对现实,不能以静心处理顺境,以善心安于逆境,因此生死就变成严重的二面,一切吉凶祸福、毁誉是非、穷通贵贱,也就困扰世人,而弄得心神不安,永无宁日。」
「 人若能修身养性,去恶向善,安于顺逆现实,时刻处于不动丝毫非非之念的「明心似镜、似光、似无」的境界,则离『返本还原,归根复命』的境界已不为远,这样一切罪恶过失自然也就无踪无影,命运自然归于称心如意,全吉无凶之境,这才是真正利人利己,有价值的行为。」
「还未达到此『无心』之境的人,只要时时刻刻持念『准提咒』,念到滚瓜烂熟,有持如无持,无持似有持,连持咒之念头自已都没有感觉,类似划符之时,空灵难言之境,则道必可得,心灵至福至矣。」
从此我就把外号「学海」改为「了凡」,以记念了悟立命之道理,而不落凡夫俗子之窠臼。
五、贤达之人能安命
至此以后,终日小心行事,便觉心安理得与前不同。以前放荡忧郁,六神无主的状态,到此变成了战战竞竞,小心谨慎的处世,既使处于暗室之中,也都以不获罪于天地鬼神而时加警惕。碰到有人骂我毁我,也都能淡然处之,不与计较。
到了第二年又去燕京参加礼部考试,孔老人算定得第三名,却考取了第一名,孔老人的预言开始失灵了。到了秋期举人考试,也出乎孔老人的意料之外,而考中了。
然而冷静检讨,还是感觉改过得很勉强,譬如行善而不彻底,救人而心存疑虑,或身行善而口不择言,或平时操持守节,而醉后放荡不拘,将功抵过形同虚度,因此己巳年发愿,到了己卯年,历经十多年,才行毕三千善事,隔年回到故乡,即到佛堂还愿。并再发求子之愿,许下再行三千善事,以赎此生之过。至辛巳年(仅经过一年),就生了一个男孩。
我每行一善,就笔记于书,内人因为不识字,每行一善就在日历上划一圆圈,譬如施舍物品救济穷人,助人急难,放生等,有时一天里就作了十几件善事,这样继续行善积德,只有二年的时间,三千善事就圆满达成,即刻再到佛堂还愿,并再求中进士之愿,并许下再行一万件善事之愿。
经过了三年,我就考中了进士,当了宝抵知县,从此就备置笔记本于案上,名曰治心篇,交待门人,凡所行善事,务必登录,晚上则设香案于庭院,祷告天地。
内人见所行善事不多,经常耽心的说:「以前在家乡,互助行善,三千之数很快就完成,现居衙门中无善可行,何日才能达成一万善事之愿,完成功果呢?」
有一天夜里,就梦见了神灵前来指点说:「只要下令减收百姓粮租,一事即可抵万,功果可完。」
原来宝抵县的田租甚高,每亩须缴二分三厘七毫的租税,我即刻计划减低至一分四厘六毫。然而心里总是怀疑,做这么一件事何能抵得万善。
刚好有位幻余禅师自五台山来,我就将梦里的事向他请教。他说:「只要真诚为善,切实力行,就是一善可抵万善,何况全县减租,万民受福,当然一善足可抵万善。」于是我就捐献薪俸,拜托禅师回山时,代办请一万个僧人吃饭之事,以表诚心还愿回向。
孔老人曾算我五十三岁必死,我并未为了此事祈祷,或发愿添寿之事,而那一年也平安无事的渡过,至今我已六十九岁了。
书经上说:「天难谌、命靡常。」又说:「惟命不于常。」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命运之说,其实是不可信的,也非一成不变的。
从此我深知:「凡是说人生祸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说祸福凭心定,安身可以立命者,必是圣贤豪杰。」
六、谦谦君子道可得
总之,人的命运虽然不可知,但只要运逢【险】达时,也可以落魄的心境处世。逢到顺利的境,也当作拂逆一样的谨慎。碰到富足的时候,也像贫穷一样的节俭。就是得到别人的拥护爱戴,也不可趾高气扬。如果家世望重,也不可自鸣得意。学问高深,也应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如此行持,克己复礼,则可以入道,可以进德。
时时维护祖宗之高德重望,日日弥补父母之罪愆过失。上思国家社会栽培之恩,下谋家庭子女之福祉。待人常抱救急之心,待己务必严格规律。务必日日反省,时时改过,如有一日安于现状,或自认自己没有过失缺点,及自以为自己是十全十美之人,即不会进步。
天下听明人所在皆是,所以会有道德不修,事业不发达者,都是为了因循苟且,贪图安逸,而耽误了一生。云谷禅师所说的立命之论,确实是至理名言,为人应该经常颂读,并勤力恭行,才不会枉度一生,荒废时日。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10-18 13:42 |
blue3365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如何修福积德来改变命运
一直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其实以小弟我为例子
我曾经不可一世呼风唤雨
但是老天爷就狠狠的让我"一夜输"
(一夕之间把我的财富房子女友归零)

经历以上
我从自闭自艾怨天尤人
慢慢的体会到"无常"
(唯一不变的就是世事多变)

究竟是定业难转还是人定胜天??
关键其实就是一个字"心"

以上小弟拙见仅供大家参考


调养怒中气~提防顺口言~留心忙里错~爱惜有时钱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 和信超媒体宽带网 | Posted:2006-10-18 14:35 |
霞客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2 鲜花 x102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我的观点比较不同 我觉得 善与罪 不能抵~

Q:有的宗教鼓励人们现世行善、会得到回报,你有什么看法?
A:我不相信。但我希望那是真的,因为我会害怕、我也希望死后还另有世界,没有人希望自己身后只是一堆蛋白质。
东西方宗教的救赎观并不相同,从喀尔文教派以降,西方认为行善进不了天堂,除非要获得上帝的恩宠与许可,但台湾的佛道宗教观偏向功德论,形成庞大的因果交易系统、得以成功教化人心。但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宗教,神与因果其实都不可被操弄,人本来就不能为恶,更不可能透过行善而斩断与恶行的关系。
因果是变相功利主义
宗教跟巫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巫术可以操弄神旨,而宗教不行。如果可以透过行善进天堂,那表示上帝可被操弄,但人与神的关系在巫术里变得很紧密,我帮你烧纸钱,你可以帮我作事情,等于是一种交易;另外,我们以掷筊去预测神的旨意,从西方看来是绝对可笑,这种方式更接近巫术。
Q:你自己会认为行善可消除业障吗?
A:佛教的真义正如电影《大只佬》所揭示的一样,「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业障必须去承受,因果都是存在的,不会因为你作了多少善事而得以抵销,逃到国外的重大案件通缉犯捐善款就是善人吗?杨双伍要是捐一大笔钱,就能认定他是好人吗?你必须要以完整直线去观察一个人,而不是以断裂的方式去评断,如果我自己是个他妈的混蛋,却为了积功德而去行善,这种动机根本不值得颂扬。
但「因果」在台湾是个很诱人的名词,它是变相的功利主义。你所期待的回报不见得在现世可以实现,但你要是以因果去恐吓大家、行恶会付出代价,社会因此平安;另外还可以骗到一些人行善一辈子,这结果也还不坏,但这其实是另一种严刑峻罚;我还是期待宗教可以感动人心,希望你流下眼泪的那一刹那,是真实而饱满的。如果我现在要捐100万,可以换来的是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柱子上头,我会很失落;但如果你告诉我这100万是分给25个大学生当奖学金,我的感觉就舒坦多了,因为这样是真正去帮助人,而不是捐给一个巨大的灵魂体系。

宗教捐钱不等于行善
Q:捐款给宗教团体可以等同行善吗?
A:来说中台禅寺好了,我去那里觉得很不舒服,它真的很漂亮又雄伟,你是可以盖庙,不过,把庙盖成那种样子,把罗汉建得那么高,是想吓我吗?在每尊佛像前都放了捐献箱,我根本没有办法认同,我是佛教徒,我也不能认同这种作法,宗教捐款未必等于善行,而且我相信的因果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的那一套系统;我相信作100件好事会得善缘、有结果,但我还是不认为那100件好事可以抵掉一件坏事。
Q:有没有不是以功德论为出发点的善行?
A:我常看到有人照顾流浪狗的新闻,就佛教体系来说,帮助畜生道的回报其实并不多。要是你养了400只狗,还有什么人生可言?就是整天在喂狗跟清大便而已嘛,但就是有人连自己都吃不饱了,还会照顾流浪狗,这一定是出于爱、没有办法不去帮助别人,如果这不是奉献,还有什么是呢?


尘与土. 云和月.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6-10-18 20:07 |
blue3365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我个人非常同意霞客大大的说法
例如(台湾的佛道宗教观偏向功德论,形成庞大的因果交易系统)
因为这是很大的盲点造成大家拿香对拜(台语)
我想佛与弟子就如同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而佛所说的经过弟子记录成为佛经又因语言再转译
流传至今也与当时的时空背景不同
所以不管是任何的宗教信仰
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方向的指引或许是精神上的寄托
若以科学的角度举例来说
我认为当你真正的清楚明白某事件
为何自己一错再错
然后下定决心做正确的修正
之后相信再犯的机率就会降低很多
相对的也就不会一直重覆错误的模式
接下来的发展与结果当然不同
简单的说就是认真的检讨找出自己错误的地方
然后做彻底的修正
自然会渐渐脱离错误模式
这是我自己的体会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0 (by 霞客) | 理由: 别整天 混论坛 多去看书 !加油 我很看好你!


调养怒中气~提防顺口言~留心忙里错~爱惜有时钱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 和信超媒体宽带网 | Posted:2006-10-18 20:36 |
eric8077616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感谢大大的帮助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10-06-24 20:5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158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