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2日是第36屆「世界地球日」,今年是地球日創辦人尼爾森首次未能親自參與,因為他已在去年去世。比起36年前,地球環保觀念日益受到重視,但環保的挑戰卻也更日趨艱鉅。
地球暖化是環保問題當務之急,這是世界各國都有的共識,紛紛採取對策。巴西有將近半數汽車和貨車改用用甘蔗提煉的乙醇,倫敦以收費限制車輛駛入繁忙商業區;瑞典正努力開發再生能源,希望成為全球第一個棄用石油的國家,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市有四成新建築採用太陽能提供熱水。中國大陸也制訂更嚴格的汽車燃油標準,向耗油高的車輛和免洗筷徵收環保稅。
美國媒體紛紛推出環保專題,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擔綱的紀錄片「An In-convenient Earth」即將在全美戲院公影。名嘴溫芙蕾把談話節目變為環保論壇,她登高一呼,全美的省電燈泡馬上大賣,時裝雜誌也不趕上環保熱,「Elle」雜誌推出環保紙印刷。
身為地球日發起國的美國,最為詬病的是布希總統迄今不肯強制規定二氧化碳排放量上限,甚至更改美國氣候報告來誤導國民。
細數地球的環保問題,根據earthbo-dynetwork網站,全世界目前石油消耗量是開採量的兩倍,全世界消耗掉第一個一兆桶石油歷時125年,以目前的消耗速度計算,再消耗一兆桶只需要30年。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起,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1%,人類活動每年大約排放70億噸的二氧化碳。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地球溫度平均升高攝氏0.6度,預測2100年地球溫度將比1990年升高5.8度,是五千萬年以來地球的最高溫度,估計到2100年海平面將升高48到94公分。
人類受到汙染的影響,氣喘患者不斷增加,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已知植物物種10%瀕臨滅絕,估計今後50年有些地區將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野生物種瀕臨滅絕。
【2006/04/23 聯合晚報】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