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仁/長庚醫院婦產部副教授】
最近,來自比利時的科學家的一項胚胎基因研究結論,顛覆了以往醫學界認定的胚胎學理論,而且重新定義了懷孕期間孕母與胎兒之間的相互關係。
以往,醫學研究認定孕母的基因,體質,行為,營養決定胎兒的健康。因此,有所謂的「子宮內環境」、「致畸作用」、「胎教」等理論被提出,而孕母也提供了胎兒基因組成中二分之一的影響力。也就是說,孕母與胎兒的關係是絕對單向的,影響由孕母而至胎兒。
然而,這群比利時科學家卻提出了一個相當大膽的假說──胎兒基因也會影響孕母生理表現。他們針對胎兒的脂蛋白控制基因進行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年十一月份的「脂質研究期刊(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觀察發現,胎兒脂蛋白基因的遺傳多形性狀,會直接影響孕母血清的脂蛋白濃度值。
此一研究分析了525組孕母血液裡各類脂質的濃度,及其所產下新生兒控制脂質代謝的兩個重要基因──脂蛋白脂解酵素(LPL)和脂元蛋白E(apoE) 的遺傳多形性狀的相關性,並探討這兩個基因在胎盤所表現出的訊息。
研究顯示:孕母脂質濃度與新生兒脂質濃度有一定程度的關連性,其中,又以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相關性最強。
研究發現,胎兒帶有的LPL-S447X基因會影響孕母血清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HDL、脂元蛋白B(apoB)及LDL的濃度值,其中,對降低孕母血清三酸甘油脂濃度產生的影響最大。另外,胎兒的apoE-E2基因則會提升孕母血清中的LDL及apoB脂蛋白的濃度值。
研究者解釋,這種現象在於胚胎基因透過胎盤將遺傳訊息帶至孕母,並藉此控制部分營養(膽固醇及脂肪酸)的吸收。
罹患重度遺傳性脂蛋白酵素缺乏症的婦女,本身即為急性胰臟炎的高危險群。
以往的觀念認為,這些婦女懷孕後,將面臨生死交替的難關,因此醫師總在遺傳諮詢的過程中勸她們避孕或絕育。
此一研究則為這類婦女帶來一線生機,只要孕育一個帶有良好脂蛋白基因的胚胎,則可保證懷孕過程順利,且安全產下健康的寶寶。
此研究最大的觀念性突破是:孕母胎兒之間的互動是雙向關連的,也就是兩者間有著新相對論存在。
此外,胎兒基因的遺傳多形性狀與孕母的新陳代謝表現之間的相關性,也足以解開諸多在懷孕期間才出現的孕母病態。
在國內,海洋性貧血發生率甚高,胎兒若為重症甲型海洋性貧血,孕母也往往會表現出水腫、高血壓病變,原因何在?妊娠毒血症個案,胚胎的基因組成與疾病成因是否有關?著床前,進行胚胎基因選擇,是否得以避免某些妊娠合併症?近年來,國內學界推展基因生技不遺餘力之時,孕母胎兒關係的新相對論,應可提供未來擬訂研究發展課題的省思和啟發。
【2005/12/03 聯合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5/12/3/NE...30413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