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張雅雯/韓國首爾報導】
根據統計,99%子宮頸癌患者肇因於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持續感染,其中七成感染的是HPV第16或18型,有鑑於兩支研發中的疫苗,臨床報告顯示對此兩種病毒株的防治效果顯著,在第19屆亞太婦產科醫學會中,專家從預防醫學觀點提議,子宮頸癌防治應從疾病治療,轉而為公共衛生議題。
HPV主要透過性行為感染,多數人會在感染的1~2年間自動痊癒,不過有10%女性會演變成子宮頸癌。男性雖然不會有子宮頸癌的困擾,但是他們也會受HPV感染、散播,導致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因此,針對未來疫苗問世後的施打策略,提出「男性也要施打」的群體免疫概念。
主持大會座談的台大婦產部教授周松男指出,在已公佈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果中,肯定18個月內依序打完3劑疫苗,的確能百分之百免於持續性感染HPV第16或18型,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因此,國際建立共識,提議應擬定「公共衛生接種計畫」,如同B型肝炎疫苗般全面施打,施打年齡建議在性行為開始前。
子宮頸疫苗的臨床試驗,多半將受試者年齡限制定在15歲以上,不過,施打疫苗的時程是否有可能提早?嘉義長庚婦產科主任曾志仁指出,國外一項第三期臨床實驗中,對10~15歲男性、女性以及16~23歲女性分三組受試,比較對四價疫苗的免疫反應,結果發現,有效價男優於女,男性是女性的1.47倍;15歲前的青少年男女組的HPV抗體濃度,也都明顯高於16~23歲組,可見越年輕接種效果越好,而且應該在未感染HPV前就要全面施打。
目前研發的疫苗,主要針對HPV第16、18型為主,葛蘭素史克藥廠的二價疫苗與默沙東藥廠的四價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都證明可完全防護HPV第16、18型,二價疫苗還對第31、52、45型有八成的交叉保護作用,四價疫苗對菜花也有防護效果,各有擅長。不過,台灣婦科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楊育正表示,HPV第16、18型佔了七成子宮頸癌的「市場」,仍有三成患者不在防護的目標內,因此,每年的抹片檢查仍不可少。
根據模範市場調查公司公佈的「亞洲女性對子宮頸癌的認知態度」報告,發現對於HPV導致子宮頸癌的訊息普遍不明;雖然透過抹片,對子宮頸癌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但特別在印度,定期檢驗的比率很低、也缺乏國家性的抹片檢驗計畫,即使在已開發的國家,許多人表示不知道抹片檢查的目的。
疫苗尚未上市,然而叫價並不便宜,相較於台、日、韓等國已將未來預防的重心擺在疫苗上,許多開發中或較落後國家的醫師,聽到價錢紛紛表明:「寧可努力去落實抹片檢驗!」並對於一些「婦女自我篩檢」的器材,格外感興趣。
【2005/10/06 民生報】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