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卓亚雄、程思迪/专题报导】
早在民国七十几年就开始谈的员山子分洪计画,十多年一直不敢推动的原因,在于断层、废矿坑等地质条件不佳,相对于员山子上游降雨比重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担心分洪带来的巨量淡水会带给东北角海域生态决定性的破坏。九十年纳莉台风水淹大台北后,政院撇开顾虑,决定员山子分洪工程立刻上马,隔年夏天动工,今年六月完工。
去年六月,迫于民众的需要及政绩考虑,员山子分洪隧道在还没有完工的状况下,就启动分洪,迄今已上阵分洪了五、六次。虽然每次的分洪量不过是每秒两、三百立方公尺的水量,但让人忧心的事果然发生了。洪水夹带大量泥沙、垃圾、淡水生物从隧道直冲入海,分洪隧道出口海域成了「新阴阳海」。
漂浮物如海雪 能见度两米多
「山东」是专业潜水教练,在东北角教潜水已有二十几年,下水时间长了,对海域这一年的变化感受最为强烈,过去在东北角南口十五米左右深度的潜水,视野最少有八、九米,现在能见度只有两米多一点,水中充满如「海雪」的漂浮物遮挡视线,只要一闪神,学员就不见了,那还了得。
海域生态破坏 专家事前警告
珊瑚礁学会理事长、海洋生物学家郑明修在分洪道开工前就多次投书媒体,一一说出理论上分洪道启用可能对海域生态的破坏;果真才分洪五、六次,已经验证泰半。
台风启动员山子分洪机制,排洪将泥沙、蜉游生物、水生生物直冲入海,郑明修解释形成阴阳海原因,一是因泥沙冲入海里悬浮、漂移的遮光性,另外是淡水比重比海水小,会滞留在海域上层,使得夹带泥沙的淡水层感觉更显着、碍眼。
大量夹带水生生物的淡水突然冲进海水水域,视觉之外,感受最深的该是这些无辜被强迫搬家的淡水水生生物。珊瑚礁协会这一个月接到许多会员传来的讯息:分洪道出水口的海域出现许多迷途的吴郭鱼,它们不知所措的盲目游移,找不到过去熟悉的庇护所,不知道哪些是可以猎食的对象。
郑明修对迷途吴郭鱼不觉得意外,他说,虽然吴郭鱼对栖息水域盐度高低的适应性比起其他鱼种强太多,但是碰上高盐度水域也会直觉驱避,就像栖息在淡水河,游到接近关渡出海口就会煞车、回头,或在靠岸边的红树林里躲一躲;但从员山子分洪道瞬间被冲到东北角海域的吴郭鱼可真是一次生涯剧变,想要驱避,但是怎么驱避,又往哪里驱避?至于对盐度适应低的淡水生物如溪哥、爬岩鳅、溪虾,冲倒海里可是连尸首都难寻。
分洪泥沙覆盖 生物致命打击
高含沙量的洪水,造成海域泥沙覆盖,对海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郑明修指出,如果分洪带进的沙量不很高,珊瑚、海胆还能藉着呼吸「吐、吐…」把覆盖住呼吸口的泥沙往外喷出,但若泥沙多、覆盖住珊瑚虫的口、咽,那珊瑚虫可就死路一条了。
至于藻类,由于得依附存活,没有移动能力,分洪的泥沙一覆盖,死亡几乎是必然。
马莎台风过后三天,「山东」教练再次下水教学生,龙洞和美国小前的海域还是相当混浊,原有许多美丽的珊瑚礁鱼,及为了躲避大鱼藏身礁岩间数以万计的小鱼苗全都失去了踪影,海域仿如死城般的沉寂;珊瑚卡满了陆地漂下来的塑胶绳及袋子,一样不支,白化死亡。
废弃渔网处处 珊瑚礁鱼误入
四、五年前,台湾东北角海域生态还丰富到傲人程度,但现在这里最常看到的是,到处卡住珊瑚的废弃渔网、垃圾,偶尔看到几只误入陷阱的珊瑚礁鱼。这片过去有「秘密花园」昵称的海底现在已惨不忍睹,珊瑚礁到处覆盖一层厚厚的泥,黄色的海蛞蝓不再活泼,只能在覆上泥沙的珊瑚上缓缓爬行,偶尔几只珊瑚礁鱼经过,好似认不出是它们的家。
「山东」深知珊瑚礁是生物的孕育温床,珊瑚死亡,礁鱼也会消失;没有小鱼,大鱼的食物链也断了,难怪沿岸的渔民已经捕不到过去广受欢迎的雀鲷、隆头鱼、石蟳…等美味。
珊瑚礁生态系的破坏、消失,让原本美丽的东北角海域「秘密花园」不再,其实也表示大地对人类的反扑将愈发的迫近。
【2005/10/02 联合报】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