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三义地名的由来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请洪敏麟编写的《台湾旧地名之沿革》 「乡名原作三叉河,民国九年改称三叉,光复后民国四十二年似乎因叉与义 之简体字?相似,更名为三义乡。」 洪老措辞委婉,不过主管地方自治事务的内政部民政司可就不留余地 据其《地方行政区域简介》所述: 「原称三叉河,因原出于双连潭与十六份涌出之河流打哪叭溪、打木溪、大坑溪 三河交叉于广盛、胜兴本乡中心流域,故得称,民国九年改称三叉, 光复后因三叉字与义之简体字?相似,故改称三义。」 事实上,就我实地访谈地方耆老所了解 这确实是将错就错 否则焉有用了数百年而不觉不雅、战后才顿悟不雅的道理 这里再抄录一位亲身体验的耆老的回忆 引自台铁退休员工杨鹏飞先生的《台湾区铁道古今站名词典》: 「光复后因叉与?字形相似,而?字又为义字之简体字,三叉常被误读为三义, 或误写成三义,当时笔者任查票员…… 因此民国42年11月12日,三叉乡改为三义乡…… 三叉改为三义纯粹是将错就错,改作不错,笔者曾亲身经历, 现在想起来倒也颇堪回味。」 对于当地人来说,用了数百年的地名是不会搞错的因此搞错的人 主要就是从外地派来的公务人员 他们将错就错,干脆向上级呈报改名 改名总是要找个好藉口嘛 于是「叉字不雅」这样的说词也就不足为奇 bbs://fpg.twbbs.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