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宗教的新观谈起
不明飞行物体通常被认为归属于现代科学研究的领域,自1947年
以来,世界各国不明飞行物体研究单位或个人均以收录各地目击
事件并加以分类归纳为主要研究方向,以致使不明飞行物体研究
虽历经40多年之久,仍停留在类似新闻报导的肤浅阶段,尤以欧
美各国为甚,实际上此种方法根本谈不上学术研究,导致近数年
来没有任何重大突破。
幸好在1960至70年代间,瑞士人邓尼肯(Erich Von Daniken)旅行数
千里,到世界各国收集资料,陆续写下以「史前时代已有高科技
外星人来过地球创造地球文明」为主旨的五本书,在全球各地掀
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宇宙考古学」热潮,此种首度以新观点来看
宗教经典的大胆尝试,才激起人类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来思考
人类的最高哲学问题。
其次在1974年间,美国航空太空总署一位中级主管Barry Dunning
历经数年研究,出版一本学术性颇浓的以不明飞行物体观点探讨
圣经真相的书,才让人类开始较认真的来思索神 (上帝) 和人类的
关系(注一)。
不过传统宗教体系为维护数千年来的既得利益前提下,任何新的
观念当然会遭到他们的排斥。何况若认定上帝就是史前时代来过
地球的外星人,对天主教、基督教、摩门教等信奉上帝耶和华的
十多亿教徒,不啻是思想信仰的毁灭,其产生的影响会让人类社
会无法承担。
但是在时代变迁、科技进步、思想多元化的全球洪流中,传统宗
教说法已遭受许多质疑,而且由新的考古发现可以知道,传统宗
教的若干说法未必正确,因此,我们也有权用一种新的科学的立
论来重新审视宗教名词,启发一些新的思想。
--------------------------------------------------------------------------------
二、原始佛教没有大小之分
释迦牟尼佛陀(Sakyamuni Buddha)所创的学说称为「佛学」(注二)
,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智慧产物,后来演变成佛教。佛教本身是
一种知识与智慧的宗教,大约在两千年前传入中国,当时虽以开
创佛教的释尊佛陀之教化为标榜,但实质上却早已和释尊的本意
相差甚远 (注三) 。后再和中国原有的思想相接触,不断变化,不
断发展,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新学说 (注四) ,遂不同于东方其
他国家的佛教了。
释尊在世说法长达49年,由于当时印度社会「不立文字」的潮流
使然,释尊从没有自己写过一言一句的文字。在他灭度后第四个
月,才由学德并高的五百位比丘从事第一次结集,也才有了传诸
后世的经藏和律藏。
释尊灭度后一百余年,七百位比丘再进行第二次结集;再一百余
年后,阿育王召集一千位比丘进行第三次结集;佛灭度后四百多
年,迦腻色迦王召集五百比丘进行第四次结集,这四次结集的经
文全是「小乘经典」,因此后世就有人认为「大乘经典」不是佛
说的议论(注四)。
本来在释尊的时代,佛教并没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分别,真
正的分别只是因传法对象的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有所不同罢
了(注六)。
何谓「小乘」和「大乘」? 现行于亚洲各地的佛教,通常区分为
北传佛教及南传佛教两种,前者是根撩由梵语转译的佛典为依归
,教义以兼度自身及他人为旨,因此习称「大乘佛教」。后者是
根据巴利语佛典为蓝本,崇尚标榜自我彻悟,因此习称「小乘佛
教」。要知道这纯粹是后世之人赋与的区分而已,而且更要体认
所有的佛经都是「翻译文学」,它常随教所被,各在崇佛的国家
以各国语言译成的(注七)。
由于传到中国的是北传佛典,自隋唐以后都以大乘佛教自居,学
佛者以谈小乘为耻,看不起小乘佛典,甚至于不少法师一生只阅
大乘佛典,不知小乘佛典的内容,其实,小乘为大乘之基本(注八
),小乘佛典才是真正的原始佛典。
--------------------------------------------------------------------------------
三、「乘」的本意是「乘坐物」
大乘小乘的「乘」这个字在佛教界念作ㄕㄣˋ,不知起自何年,
这个念法的正确性值得商榷。《佛学大辞典》说:「乘,梵语,
旧曰衍,新曰野那Yana,乘者乘载之义,以名行法,乘行人使至
其果地之意。」又说「一乘,成佛唯一之教也。乘为车乘,以譬
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于涅槃岸,故谓之乘。」(注九) (为行文
方便,以下用「大辟典」简称这本辞典)。明白指出「乘」是「乘
载」之义。
《佛教术语辞典》也说,所谓「乘」有乘坐物之意,是能将众生
从迷惑世界送到觉悟世界的乘坐物(注十)。 (为行文方便,以下用
「术语典」简称这本辞典)。
1975年,泰国侨界在泰王御封华宗大尊长普净上座的领导下,透
过各高级知识份子大比丘僧,以整体力量历经三年编纂完成《汉
梵英泰佛学辞典》,台湾天华出版公司曾在一九八二年出台湾版
(注十一)。 (为行文方便,以下用「四语典」简称这本辞典)。这
本辞典罗列中文、梵文、英文、泰文,因此由其中英译字意也能
让我们研究出「乘」的本意就是「乘具」,所以大乘、小乘的「
乘」字应念作ㄔㄥˊ,而不是现在普遍所念的ㄕㄣˋ。
--------------------------------------------------------------------------------
四、先细研「三乘」的本意
佛学上有「三乘」,指大乘、独觉乘、声闻乘。
依四语典所列,三乘的梵音为Trini?Yanani,英译为Three
Yanas or Vehicles,中文意思就是三种乘具。第一种乘具叫「大乘
」,术语典上说「大乘,摩诃衍那,又云菩萨乘,Maha-yanam
(Great Vehicle),伟大的乘坐物。」大辞典上说 :「大乘Mahayana
,梵语摩诃衍,译言大乘。乘以运载为义,以名教法,即大教也
。」由英译 Great Vehicle用字即可看出它是一种大型的乘具,可
以一次运载很多人。《十二门论》说:「诸佛大人乘是乘,故名
为大。」白话意思为:「诸佛大人乘坐这个乘具,所以称为大。
此处有值得思考的一点,就是「诸佛大人」指那些人?「名为大
」是指乘具大型,还是指地位高?今日我们说「大官」,他们的
座车一定是高级进口车,不仅车型较大而且价格较贵,「名为大
」绝对很正确。
《法华经方便品》有这样的说法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
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第一句「佛自住大乘」,不是明白点
出「佛」这些高贵人士自己住在「大乘」中吗!此处也让我们知
道当时是有「佛」这个阶层的高级人士,他们不是佛教所言,人
人可以成佛的「佛」,那么住在大乘中的佛是何许人?
最后一句「以此度众生」,众生指人类,度是引渡、从一处运到
另一处之意。这句话指那些称为佛的人(?)运用大乘来运载人类到
别处。这样的事实在成为宗教信仰观念后,就被后世佛教界延伸
引用为能度大众的「大法」。
第二种乘具叫「独觉乘」,梵音Pratyeka-buddha-yanam, 英译为
the Vehicle of the Enlightened for Self, 中文意思是自我启迪、启发
的乘具。独觉两字古译为「辟支佛」,也译为缘觉,因此独觉乘
又称为「辟支佛乘」,不是「佛」的乘坐物,是小型的个人的乘
坐物。
第三种乘具叫「声闻乘」,梵音Sravaka-yanam,英译Disciple
Vehicle, 中文意思是弟子(门徒)的乘坐物。
佛教经典中也有另外指称三乘为「声闻乘、缘觉乘(独觉乘)、菩
萨乘」,菩萨乘的梵音为Bodhisattva-yanam,英译为Bodhisattva
Vehicle, 中文就是指菩萨坐的乘具。由此又可看出「菩萨」坐的
乘与「佛自住」的大乘有所不同。
《四教仪集注》说,「三乘,乘以运载为义,声闻以四谛为乘,
缘觉以十二因缘为乘,菩萨以六度为乘,运出三界归于涅槃。」
明白区分三乘的「度法」(运输方法)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
就是将人类运出三界,送到涅槃之境。
圣严法师认为,佛陀对根器浅薄的人说做人的根本道理,如持五
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厌世观念很浓的人说解脱生死的方
法,称为声闻乘;对根器探厚且有悲愿化世的人就说菩萨乘。
(注十二)
依据《法华经譬喻篇》的记载,声闻乘是服从佛陀的教诲、而本
身完全觉悟的修行者所有的乘坐物;独觉乘是藉自己觉悟的、智
慧的修行者所有的乘坐物;菩萨乘是觉悟自己修行、同时也努力
使别人达到觉悟的人的乘坐物。
--------------------------------------------------------------------------------
五、再细研「五乘」的本意
佛学上也有五乘的说法,五乘指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之外另加人乘、天乘两种。五乘梵音是Panca Yanani, 英译为
Five Vehicles, 五种乘具之意。
「人乘」梵音是Manusya-yana, 英译为Vehicle for Human Being,
就是「给人类坐的乘具」。大辞典说「人乘,五乘之一,乘此以
生于人趣也」,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乘坐这个(东西)用来出生于
人趣。
人趣是六趣之一,六趣也称为六道,即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
、阿修罗趣、人趣、天趣。是指众生由于业因的差别而有不同的
趣向之处,也就是六所(注十三)。此处的「趣」字不是趣味、兴
趣,用国语来念无法体会出隋唐时代译经时用「趣」字的本意,
改用台语(闽南话)来念趣,音为ㄔㄨˋ,和国语的「处」、台语
的「厝」同音,也就是指六个处所,换用当代科学术语言就是「
六个时空」。
「天乘」梵音Deva-yana,英译为Vehicle for Gods, 中文意思是「
给神类坐的乘具」,此处用「神类」这个称呼是在对应「类」,
不是指宗教信仰上的神。大辞典说:「能修十善,乘之而生于欲
界之六天;能修禅定,乘之而生于色界无色界之诸天,是名天乘
」。
大辞典说:「天,梵名提婆Deva,其一分在须弥山中,其一分远
在苍空,总名之为天趣,六趣之一也。」Deva的原意是「神」,
指住在天上界的那些守护神,如帝释天、大自在天、、、等等,
原本都是印度教的神,后经佛教采用。
由上可知「天趣」是在须弥山及苍空之中,「天」就是神类的总
称。《嘉祥金光明经》疏曰:「外国呼神亦名为天」,可见如帝
释天这个名词就是帝释神,佛教各种天就是指各种神类,而不是
自然界的天。
《法华经宝塔品》说:「移诸天人,置于他土」。用白话讲就是
:「迁移那些天人,放置在另一片土地上。」这句话值得我们研
究,在佛教观念中,天人就是指天上之人,包括天众和其眷族们
,也就是天界生类的总称(注十四),我们可以用「神类」来称呼。
中国佛教极重视人死后被度到彼岸、极乐世界、净土、佛土、佛
国土的业报思想,净土是指某位佛统治的国土,也称佛国土,是
宗教上的理想国。佛教认为人类迷惑生死的现世是「此岸」;「
彼岸」 指解脱现世的烦恼之后到达觉悟的境界。
从中国译经史来看,理想化的净土信仰是公元四世纪以后的事,
并不是佛陀在世时开示的信仰,它是阿弥陀佛的信仰受到鼓吹后
才流行的。
五乘的不同说法很多 ,除了上述外,又指天乘、梵乘Brahma-yana
(BrahmaVehicle) 、声闻乘、缘觉乘、诸佛如来乘(Buddha-yana)。
又有一说,五乘指一乘Eka-yana(Single Vehicle)、菩萨乘、缘觉乘
、声闻乘、小乘Hina-yana(Exclusive Vehicle) 。由英译可知,「一
乘」就是单人乘具,「小乘」就是专用乘具。
另外五乘又指声闻乘、独觉乘 、无上乘Anuttara-yana(Excellent
Vehicle)、种种乘Nana-yana (Various Vehicles) 、人天乘Deva-manu-
sya-yana (Vehicle for all Gods and men)。
由英译可知,「无上乘」就是精致卓越的乘具,「人天乘」就是
给所有神类和人类坐的乘具。
--------------------------------------------------------------------------------
六、「乘」其实就是宇宙飞船
经由上述完全依照经典与辞典作全面及周密的比较研究,我们已
很清楚了解「乘」字的真正涵义以及此字的正确读法是ㄔㄥˊ,
而不是坊间所念的ㄕㄣˋ。
而根据佛经,乘有很多种(种种乘),它的真正用途是运载人类或
神类往来于不同的处所,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往来于不同时空(异
次元)的航行器具,更白一点的说法,「乘」事实上就是航行宇宙
间不同时空的飞船。
有了这一层认识,原本佛经中的许多纯宗教的信仰就变得相当合
理,相当科学,也完全可理解了。
彼岸、佛土、净土、极乐世界等观念事实上就是宇宙另一个时空
中的好地方,那个时空的频率和我们时空的频率不同,所以我们
看不到,若说我们的时空是有形的,那么另一个时空就是无形的
。 (其实这样的称呼并不恰当,对那个时空的生命来说,他们是
有形的,我们是无形的)。
居住在那个时空的生命体,因其层次的不同,被我们分别称为天
人、神佛、或菩萨。他们已经拥有制造往来宇宙间不同时空飞船
的技术。
归纳言之,单人飞船叫一乘,又有一种单人小型飞船叫独觉乘,
弟子坐的飞船叫声闻乘,地球人类坐的飞船叫人乘,其它时空神
类坐的飞船叫天乘,特殊用途的专用飞船叫小乘,精致高级飞船
叫无上乘,人类和神类共乘的飞船叫人天乘,大型的菩萨及佛类
坐的飞船叫人乘。
--------------------------------------------------------------------------------
七、待思的观念
本论文提出「乘就是宇宙飞船」的全新看法,可以说是佛教传入
中国二千年来的创举,也是很大胆的思想,现时佛教界人士恐无
法一时接受,会视本文为邪魔小道,或群起而批判。
但是本文立论的原始基础完全取自《中梵英泰佛学辞典》、《佛
学大辞典》、《佛教术语辞典》,尤其是《佛学大辞典》四大册
原本就是国内佛教界长期以来最完整最权威的工具书。本人精读
这些公认的好辞典,发现了「乘」的本意,观点并非随意自创,
因此本文立论完全无懈可击,除非批评本文的人能先否认这些辞
典的正确性。
本人极推崇及极喜欢佛典,知道佛陀的开示有很多是宇宙科学真
相,描述真实宇宙的情况,只可惜二千多年来研读佛经的人士大
都没有天文学背景,还以宗教哲学信仰的角度来解说佛陀的描述
,以致原本极清晰的观念愈解说愈令人迷糊。
因此本人常思以本身天文学的造诣为伟大的佛典开创一扇新时代
的视窗,不是要违逆佛典的本意。1992年11月我出版《大世纪:
佛经宇宙人纪事》,就是为「阿含经起世经」做一件功德,出版
后,「十方禅林佛研部」邀我去讲了两个下午的「佛经的宇宙观
」、台南一个佛教团体来电话邀我去演讲、灵鹫山道场一位法师
来电话要我也用天文学角度写《法华经》和《华严经》。
这些反馈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一方面证明本人的观点有可取之处
,二方面也加深我为佛学做些新工作的心意,本文的提出就是承
续此心意。
罗桑伦巴说「只要我们能克服宗教的偏见和狭观,把事情公开讨
论,我们便能触及到根本的事实,世界的历史便可获得匡正」,
也说「在希腊的传说和许多不同形式宗教信仰的宗教着作里,都
常常提到不明飞行物体」(注十五),可见人类、宇宙人、神类、
幽浮、宗教之间必定存在着人类尚未完全知晓的关系。
来源:
u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