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663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ear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74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中 欧][转贴] [转贴]法国饮食文化
吃在法国
                                                   
                ﹒由 夕﹒
                                                   
  法国人对吃的讲究程度不亚于中国人。他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在哪个餐馆吃得如
何好,又在哪条街上新开一家什么餐厅,一定要去吃一次云云。在接受吃的文化方
面他们又是很开通的,只要是美味,无论是意大利的、西班牙的,还是北非或中国
的,一概照单全收。但一说起法餐,那绝对是“非我莫属”。只有同中国人在一起
时,他们才会稍稍显出谦逊的态度,说是“我们法餐中餐是世界上最着名的两大饮
食”。你看,居然想同中餐平起平坐。
                                                   
  法国人不仅讲究吃的内容,还讲究吃的环境和吃的情趣。
                                                   
  除了猫狗肉不考虑之外,肉食也可谓品种繁多,有大家熟知的蜗牛、青蛙腿、
马肉,加上一般传统肉类﹔海鲜更不在话下:生蚝,龙煆,鳌煆,蜘蛛蟹及各种海
贝﹔鱼类主要为海鱼,最走俏的有海鲂、狼鱼、鳎鱼、大菱□及一些译不出名字的
鱼,而吃熏大马哈鱼则为圣诞节传统之一。会打猎的人还讲究吃山鹬,是一种体形
不大的鸟,却浑身都是肉,肉质极鲜。
                                                   
  肉类的作法大多为炖、烤和煎。总的来说,他们没有“炒”这个概念,有也只
是煮的前奏。所以法餐可提前做好,不象中餐为了保持鲜嫩,总要在最后关头下厨
操勺。他们用的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草”,常用的有小葱、百里香、香芹、月桂
等。正如中餐佐料不止有酱油醋,法餐中也有五花八门的各类调料,如黄油、牛奶
、奶油、鸡蛋等,也能配成各式各样的口味,就看他如何选配及操作了。最有代表
性的吃法为煎牛排,分三种状态,第一为半生不熟,仅煎几秒钟便上桌,切开后仍
血淋淋的,有人为此大快朵颐,中国人会望而生畏﹔第二种为带血状,比前者多煎
十几秒﹔第三种为基本熟状。吃时完全视各人口味选其需要的状态。
                                                   
  法国人吃的青菜品种绝没有中国的多,且大部分都生吃,其它都是西洋菜的模
式:大而无味,也正好适应法餐的作法。人们渐渐地也用一些外来的佐料,如咖喱
和生姜等。法国人认为生姜有壮阳的功效,所以接受起来十分容易。另外大白菜,
豆芽也开始慢慢流行开来。他们对蔬菜的作法同中餐正好相反,没有中间状态:不
是生吃就是煮得烂烂的。生吃的有各种生菜、甜红萝卜、西红柿和黄瓜等。象煮得
烂烂的就有什么菠菜泥或闷煮各种菜,连扁豆都煮得软软的。
                                               
  甜食更是五花八门,能看得你流了口水不说还非得买来尝尝不可。做甜食的佐
料无非也就是黄油奶油牛奶面粉鸡蛋再加上糖而已,如配上各式水果或巧克力或香
草等就做成了式样不同的糕点。有爱好者大多数情况下在家里自制点心,一点也不
比外面买的差,甚至更好。
                                                   
  吃饭时客厅的气氛及装饰是要讲究的,主人一定要事先将客厅精心布置一下,
插上鲜花,晚间则打上柔和的灯光,大餐桌铺上烫好的桌布和布餐巾,再摆上精美
的瓷制餐具。最好的当属里莫日的瓷器,洁白的细瓷点缀上精致的花纹,颜色也配
得恰到好处,讲究的人家要摆上银制刀叉和水晶杯。酒杯视各家情况一至三只不等
。一般为两只,包括酒杯和水杯,有三只的就考虑到红、白葡萄酒了。遇有重大场
合,饭后要开香槟酒,又是另一只杯子。顺便说一句,法国香槟酒是香槟地区产的
带汽白酒,与中国的小香槟不可同日而语。受法国人邀请时,千万别以为“随便来
点香槟”就行了,因这种酒实在不是随便喝的。
                                                   
  刀叉餐具的讲究看过电影《泰塔尼克号(TITANIC)》的人一定有所领
教,初一看真能吓一跳:盘子的两边左右各摆三至四副刀叉,杯子有大中小三号。
那是最为讲究的一种,一般情况摆上一、两副刀叉就够了。如吃海鲜更是热闹,有
各式各样的工具,你若不大干一场都觉得对不起它们。一般的规矩是每上一道菜先
从最外面的刀叉用起,随用随撤,到后来就好办了。大号杯子用于喝水,其它用于
红白葡萄酒。大勺只用于喝汤或公用﹔小勺又有甜食和咖啡之分,后者较前者小一
号。如是在家中用餐,如此一顿饭下来锅碗杯勺可够洗一通的,幸好有人发明了洗
碗机。
                                               
  吃饭的程序是:首先喝开胃酒,以酒精浓度较高的酒为主,同时吃点小咸饼干
,等于是让胃适应一下。然后全体上席,第一道菜通常是冷拼、热菜饼或海鲜,用
一只中浅盘子﹔如第一道为汤,就得用深盘子加上大勺。无论吃什么,这第一只盘
子总要撤下。随之而来的主菜用大浅盘用餐,至少包括两个热菜,一荤一素,有时
会有米饭或面条,属于配菜。主食永远是法式面包。等所有的人将食物都盛到自己
盘中后,女主人拿起刀叉并说“祝大家好胃口”,客人方可开始。有时客人不懂规
矩先动手也是有的,这时女主人便立即不动声色地拿起刀叉,以不显得客人失礼。
热菜之后是奶酪间或加拌生菜,换上一小浅盘,然后就是饭后甜食加咖啡或茶。最
后,有时主人还建议喝消化酒,其酒精浓度比开胃酒更高一点。常常有外国人不懂
法国人的对酒的讲究,将开胃酒在用餐时倒给客人﹔或有人象在中国干老白干一样
斟上满满一杯,然后举杯一饮而尽﹔甚至主客不分,自己起身倒酒。遇此类情况,
法国人一般来说比较宽容。有去过中国的就了解一点中国人的行事方式,他们会开
玩笑说:“我们在中国时,都按他们的习惯做﹔在法国,我们还是得随他们。”不
过一点没有责怪的意思。
                                                   
  大多数法国人都很会做菜,尤其是家中来客人时,夫妻俩更是各显身手。一般
来说,客人到后,妻子负责招呼,丈夫掌管酒水,需要时俩人就同时下厨上菜。在
这样一种气氛里,无论吃什么都会给你一种温馨的感觉。更不用说主人精心烹调出
的美味了。如在饭店用餐,那么各式菜不仅味道鲜美,厨师还能用各类食品颜色拼
出各种图案及样式,其讲究程度就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做到的了。
                                                   
  来法旅游的中国人吃法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冷热交替、甜咸相加:第一道,冷
盘(咸)﹔第二道,热菜(咸)﹔第三道,甜食(冷)﹔最后,咖啡或茶(热且加
糖),不仅如此,用餐中还要喝酒和冷水。吃完了饭肚子如何承受只有心知肚明了
。不过法国人从来没有不适,也就不便大张旗鼓地发牢骚。
                                                   
  法餐虽不象中餐拥有几大菜系,各地却都有传统的代表菜,如多尔多涅的油浸
鸭肉及鹅肝,阿尔萨斯的酸菜肠,布列塔尼的黑面炖肉和薄饼,诺曼底的牛羊下水
,普罗旺斯鱼汤等等等等。现代的新式法餐更着重味道的细腻及陈列的样式,使人
的味觉和视觉都得到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中法两种饮食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吃在法国不仅让你得到食的满
足,其中的情趣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一般来说,法国人很容易接受中餐,反之中国
人接受起法餐来就有些条件﹔而中餐里能让法国人不喜欢的东西比法餐里中国人不
喜欢的要少。这到底说明中餐比法餐更胜一筹,还是说法国人更开放一些?答案留
给读者。
表情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 | Posted:2004-11-17 02:12 |
peterhsu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谢谢分享精采的文章!!!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新世纪资通 | Posted:2005-09-25 22:1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61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