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720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老烟枪大铁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2 鲜花 x25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Hi Fi & Hi End] [转贴]空间调整与喇叭摆位的亲身经历
转载自:http://audioart.au...com.tw/
刘汉盛前言:

我认识朱守为已经十多年了。最早,他是代理商的业务代表,我是他的客户。虽然他有一只脚不良于行,但从他与我做生意的态度上,我觉得他无论是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是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后来他离开代理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音响事业。我原本担心他会失败,结果他活得好好的。

    后来,我才了解朱守为为什么能够活得好好的,这切一都是因为他有超越一般人的意志力所致。他不良于行,但是撞球的技术却是叫得出名号的(比较「不光荣」的业余赛记录是莒光杯第三名)。为了练撞球,他甚至去开了一家撞球场。他曾因严重痛风而住院。我们都知道痛风几乎不会好,时常会发作,而他却还能坐着钓鱼。据他说他用的鱼竿一根才几百元,但却已经钓了几万斤的鱼(不知道这个数字有没有夸张﹖如果没有,难怪他会痛风)。以前他在做器材修理时,他的修理速度是别人无法赶上的。试想,如果没有死硬突破困难的精神,撞球会打得那么好吗﹖能钓那么的鱼吗﹖机器会修得那么快吗﹖

  这次,经由他对音响空间处理不服输、一定要将它弄好的锲而不舍精神,让我更确定他狂热投入一件事情时的惊人毅力。从我第一次去他那里所听到的堪入耳声音,到我最后一次去时所听到的各种超值表现。我要说除了「音质」与「音色」这二项因为器材的天限而无法大幅改变之外,其余「音响二十要」他可说都已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音场的调整以及超低音与卫星喇叭的搭配更是天衣无缝。以那么廉价的喇叭享受那么好的低频与极低频,我想这是很多人从来没有去想过的事情。

  为了让读者分享他的经验,我鼓励他将这次调整的经验写出来。虽然他在文中所叙述者尚不及他亲口所述之精彩,不咼也已经表达出许多重点。读者们看完本文之后,如果觉得意犹未尽,不妨直接与他联络,他会很乐意与您分享经验的。

  去年,本公司因业务所需,由一楼移至二楼。也因此面临一个新的音响空间。当时正逢「音响论坛」刘总编在畅谈空间理论及音响聆听观念,为了实际需要,我们也搭上这班空间处理的列车。这其中免不了就是买扩散板、钉制声弧、贴吸音棉等等基本动作都来。抱着依样画葫芦的心情,一切没头没脑、好似很简单的通通就定位。结果呢﹖我们自信满满,但得到的评语却是「惨不忍闻」!包括刘总编在内,来听过的人都怀疑为什么声音会这么糟呢﹖高频段非常的突出刺耳,中频段又不饱满,低频段也不够清楚。整体的声音可以说是「幼稚园」的声音(这是刘总编在我们「大学毕业」时才告诉我们的)。而我们当时还自信满满的请刘总编来指教。与现在同套器材、截然不同的声音相比,这中间的差异实在是难以想像的。这也是我们这段时间以来埋首苦干的最佳回报。

  当时本公司使用的器材是廉价的Marantz CD65、Megnum-1一套三万元前、后级和M&K小喇叭及M&K超低音。许多人员原本怀疑是音响器材太廉价了,以至于声音会那么糟。事后证明,并不是器材,而是聆听空间的处理以及喇叭摆位不当让声音变糟了。我们的空间宽约5.2米、长约7.8米,大概11坪左右。空间虽大,但是最不利的是左边墙仅有1/3高度且呈阶梯式下降,邻接左边的又是另一个空间。条件有限的音响硬体放置在毫不搭调的空间,又发出那么难听的声音,到底要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呢﹖其实,当时是危机或是转机,端看当事人的心态。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身陷困境时,如果没有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精神,如今也无享受这般丰富的音乐乐趣。

  从刘总编第一次来过之后,我们就已痛下决心,一定要在不改变现有器材的大前提之下,将声音调整到大家称许的地步。说实在的,一开始的时候我对音响空间的种种,以及喇叭摆位的奥秘也仅止于杂志上别人所说的「文字」而已。一直到我们亲自动手投入,一点一滴的从实战经验中发现事实,才慢慢体会到那些文字的真正意义。当然,我们也从自己动手中,发现前人所写的理论与我们的经验有些不符。这里面我想有些是因为音响美学的改变,使得以前的人与现在的人在音响效果的要求上有落差,所以会有这种结果。此外,更珍贵的是我们经由自己动手,学习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功夫,这是任何只会藉换器材改善声音的人所无法享受得到的。

  回到正题。前已提过我们的空间左右墙不对称,左墙为新砌的水泥砖墙,墙面贴硬质小碎点进口壁纸,右边砖墙贴软质细格本地壁纸,地面为水泥面铺方块硬质地毯。为了方便摆位故以左右对称铺设,喇叭后墙是水泥贴壁纸,聆听位置后方有一座展示架。到底问题出在那里呢﹖与刘总编讨论过后,他认为基本上各频段的量感就不均衡,中频段与低频段都不足。在调整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七个频段(即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如果失去平衡,就如考驾照路边停车压线扣36分般的严重。为什么﹖因为这七个频段环环相扣,只要任何一个频段失去平衡,就好像调整三枪投影的红绿蓝失去平衡般,颜色不会正确。我的系统初期遇到的是中低频量感非常的少,钢琴只听到触键撞击的声音而无后续延续的共鸣;吉他近距离录音拨弦声与共鸣箱体不成比例(前者大于后者);男女歌者只见嘴而不见胸腹。

  以上所述不良状况,若凭过去的直觉处理,一定是先换口径较大的喇叭,或换扩大机、线材。然而换了以后问题就解决了吗﹖回案是否定的。此时问题又回归至原点,最确实治本的办法就是该如何处理我的空间﹖既然已经确定大方向,我们就以克难的方式开始动手。我们先将聆听位置左边侧墙、以及天花板处加以补强,因还需要调整,所以暂时以自制的扩散板权充,以改善中低频量感不够的状况。经由聆听CD测试,初步可以听出钢琴有明显的进步。高兴之余,我们又请刘总编来听。但刘总编仍然认为尚有一大段距离。

  哇!到底是那里不足啊﹖刘总编说:「你必需了解,每个频段的量感分布不像汽车速度有指针可低循,它端赖你的耳力判别。就好像大厨在烧菜般,外人看起来他抓调味料、放酱油时好像很随便,实际上那是已经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不需要用量杯与汤匙去量。听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也一样,必须像大厨放调味料般,用耳朵去体会声音的平衡,这样调出来的声音才会色香味俱全。」

  「在此提供一种较为具体的方式给你:弦乐无论如何听起来一定不会刺耳,一定要先做到这个阶段。然后再更进一步调整出弦乐的光泽与擦弦的质感。接着弦乐拉弦时琴腔的共鸣细节也要表现出来。最后就是弦乐的甜美。」

  「聆听擦弦乐器,弦与琴腔比例愈到低音阶,琴腔的共鸣感、型体感愈明显且愈庞大。键盘乐器、管乐器等等亦是如此。人声一定要活凸凸的有一个形体,而不是瘦巴巴的一根线条在那里而已。」

  「分办声音对不对不是凭想像,而是很生活的。你必须去听真正的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像什么,而不是只坐在音响室中想像自己的声音比较细、比较甜等。」

  根据与刘总编讨论、以及我们自己的努力尝试的结果,我们第一次找回了令人满意的中低频。到底我们是如何找回丰满的中低频呢﹖本公司小组成员张先生在后墙与上方梁柱及右侧墙与后墙各约30公分处,将空着不用的吸音棉和毯子、窗帘塞满这些地方,使中低频不易聚集于此处。事后验收没有问题,再用自制扩散板「站满」左边侧墙。在这过程中,从没有中低频到有,再到丰满。那种喜悦是笔墨无法形容的。

  在整个过程中,我要强调听觉上的要求(亦即能否听得懂)是非常重要的,这必须花时间来训练,一点都急不得。不过在讲求效率的工业社会中,有没有较好又快的方法呢﹖在此提供我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多多走访有心校调声音的店商或同好朋友,外出取经增广耳闻。假若听得越多,越对声音的判断模糊,那该怎么办﹖没有关系,此时亦需要一付优秀的耳机,反覆聆听耳机与喇叭重播的差异性,这对你在调音过程中会有莫大的帮助。套句广告词:「相信我,你也可以做到的。」

  在此我要附带说明的是:在改善我的中低频之前,我所使用的另一种方式是吸收中高频及中频、藉此来凸显中低频的存在。这种方法虽然也可以达到量感上的平衡,但是中高频以及中频整整个变瘦变干。因此、这是不对的方法。

  就这样,我们一个频段一个频段的去解决。各频段的量感大致已经弄均衡就够了吗﹖声音就好听了吗﹖还不够,此时,整个声音感觉其实像陶土未经表面处理即入窑烧制后所呈现的粗糙感,不像磁器般光滑细致,当然,距离水晶般的晶莹刎透就更远了。换句话说,将各频段的量感以反射、吸收兼具的方式(千万不要只有反射或只有吸收)调整到某个平衡点的工作是粗调的工作,此时只是粗胚完成而已。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上釉的工作,那就是所谓的细调。

  或者,我们可以想像大厨要者一道一菜前,会先将主菜与佐菜的各种原料配好。这时如果用这些配菜煮成一首菜,那就像是餐厅里放在橱窗里的样品菜,它只有型态、颜色,但是没有香气、没有味道。必须要加上精妙的各式调味工作,以及火候之后,这道菜的香气与独特的味道才会出来。这就是细调的功夫。例如当中频多于中低频时,低音萨克斯风头、与、盆口的比例就会不同,这时就需要细调。如果是头与身的型体量感大于盆口、钢琴在中音域时触键令惊心,或是在大编制管弦乐时短笛音压凸显,肴如一盏强力白色探照灯一般照射在您的身上等。这种感觉非常不舒服,当然也必须加以细调。

  以上所陈述的只是其中较为凸显的现象,当次序颠倒时,不良现象你也能体会得到吗﹖如果不能,这时不妨再用耳机比较,您就可知道问题所在。

    粗调的工作大部分是放在音响空间的布置、调整上。而细调的工作大部份是考验喇叭校调的能力。这就是我所说的,好比大厨师火候和调味料控制的功夫。在此要奉劝一些从买回去的第一天到现在有如神明般供奉着音响的器材的消费者,尽量大胆多挪动喇叭的摆位,无论是上、下也好,左、右也行,前后更佳,经过大胆的喇叭摆位之后,必会让您耳目一新。喇叭摆位要如何来调整呢﹖每一对喇叭在校调前首要思考的问题是喇叭之间所形成的音场。音场就有如欣赏银幕般感受,如果音场小,小提琴群被压扁,后排与中排贴紧,乐团中间管乐部门混淆不清等等的缺失就会出现。尤其在大编制的管弦乐团更凸显此一现象。就我的经验,中频中高频重叠能量太多,会造成整个协调性不良,此时用简单的人声或独奏乐器当音源。试着将喇叭慢慢的往左右二边外移,渐渐你会发觉乐器的形体越来明显时,这就是重叠太浓的频率已经散化了。至于喇叭要拉宽到什么程度呢﹖当你发现中低频能量开始减少时,那就是截止点。从最弱到最强,只要你不厌其烦的去摆位,一定能找到你要的画面比例。

  接着请移动喇叭的前后位置。此时请注意高频段与低频段之间的变化差异,越向后方移动时高低频段的速度与能量越快且多;反之高、低频段的速度与能量越慢且少。以银幕画面作解释,即有如亮度与色浓度的关系,高度越强色浓度越浅,反之色浓越浓。

  好了,作完了这些功课,你会发现什么呢﹖最起码的差别是画面大(音场扩大)、层次清楚(乐器的距离拉远)、色浓度适当(每样乐器形体完整,且充塞在聆听空间里)、定位较过去精准(而不是某几样频率的聚焦而已)。

  有了这些表现,细调的第一步算是完成,接下来要探讨的是音响空间六个平面之下,声能的释放,所产生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活中家俱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细调功夫的整体表现,也是最后一首手续。首先我们先从正面的前瞻(即喇叭背墙)来探讨。在做过很多次的实验中,我们不乏运用了各式各样的材质,例如扩散板、吸音棉、窗帘、声弧等,发现每种材料各有其不同频率的反应。就我个人研究心得,目前的结论是正面墙面负责绝大部份频段的表现,故在表面的处理方式,以及材质,还有放置的位置都需要慎选,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一点都大意不得。

  正面的这堵墙反射一定要重于吸收,否则这堵墙会吸收大量扩大机与喇叭的能量,让声音出不来(这是音场深的假像);或者声音没有力量、软软的。让声波扩散,再配合前述喇叭前、后的位置调整(以三一七比例法为中心),就可以让音场以及高、中、低频段的均衡性取得相当好的成果。

再来,我以几个原则来说明,其他墙面的处理方式。

  原则一:在空间中如有矮柜、酒柜、书柜等大型密闭箱体,会对低频有所伤害。其影响与体积大小成正比。因为喇叭低频段能量释放出来之后,经由箱体共振、吸收、再聚集后,已经扭曲了原来的能量,这些能量必需要释放出来。在再释放的过程中,又会与下一次的低频产生时间差的重叠,因此呈现出混浊的低频。更严重的现象是当连续、且能量绵绵不断,低频音乐在重播时,满屋轰轰作响。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此套装音响的优点,我们所追求的是爽朗、健康的低频。有了这样的低频段,进而对中频段和高频也会有所助益。

  到底我们要如何来解决此一恼人的问题呢﹖办法是将密闭柜子的门或抽屉打开,此一问题就能得到某种程度的舒解。如果是伙法打开的密闭式物体,则我们可以移动箱体与墙之间的空隙,藉此来降低聚集重叠的低频。这种处理方式,我在实际经销商或客户的实战经验中,已经印证不下50位,因此请安心服用,绝对无副作用。

  原则二:90°直角处最容易积聚能量(驻波)。处理的方法是在死角高处装置声弧或是扩散板。这样做的好处是改善音场后排及中排的清晰度,而且音场最左最右处会更加清楚完整。测试时,你用交响乐曲目会更容易发现好处。请注意刚才我所提到的是:「放置地点是高处」,为什么要高处呢﹖因为扩散器或声弧由高处传递出来的声音能量能不具方向感,这样使得音场舞台高度不受喇叭高度牵制,且能量也能较完整的传达到聆听位置上。

  原则三:在喇叭第一次反射音处的左右侧墙、和喇叭上方略前的天花板处,以吸收与反射方式加以处理,适度的让中高频段达到放大(扩散)与衰减延迟(吸收)的功能。至于要怎么做﹖完全视个人的状况而定,例如:对称的空间,采用反射的方式要比较多,反之则用吸收的方式比较多。这里所谈的吸收材料不一定是吸音棉,因为吸音棉材质所涵盖频率的范围一般都太大,无法精确的控制住自己所要的频率。我自己所实验材料如:纸、布、地毯都对某段频率有比较显着的效果,要如何使用端赖你的状况而定。同理,反射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扩散板或圆弧,可供参考的材质如:透明的塑胶纸、家用的塑胶袋,或是表面光滑平整的装璜材质等都可运用。

  原则四:在改善空间过程中,当你发现想改善的频段有进步,但其他频段却受影响而改变、或有任何的不妥时,请再翻开前文所谈的对声音的判断,然后再重复喇叭摆位的工作。诸位必需了解,你先是布置了一个音响空间,然后做喇叭摆位的调整。后来又用了许多材料来细调空间。这期间空间与喇叭摆位对声音的影响是互动的。因此当用了新的吸收反射材质在不同的地方时,必需再重新定位的喇叭。当然我们所说的移动喇叭,并非大幅度的,而是精密且细致的。有了这个概念,今后在换机,或换线上你就不会有以偏概全的观念了。

  音乐的重播与空间的处理以及喇叭摆位是分不开的,就像演奏家必须要有音响效果良好的音乐厅。如果没有良好处理(不一定是花大钱处理的)的聆听空间,昂贵的器材一定无法发挥其全功。在实做过程中,我们到过许多地方取经;也有许多高手莅临指导(刘总编前后来了五次)。这使得我们能够避免闭门造车、井底观天的心态。本文的发表,并不代表我们追求聆听空间以及喇叭摆位奥秘的停止,而是一个想与读者相互鼓励的新开始。我们以实际动手来体验了人家书上所写每一个字的真正意义(亲自动手之后,才真正了解刘总编以前所写那些聆听空间的经验,以及喇叭摆位是每一个字都有其意义的)。因此,我们也诚挚的邀请一直换器材,而仍然享受不到美妙音乐的读者共同参与空间的布置与喇叭摆位调整。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我们很愿意以过来人的经验来与你共同探讨。我们的电话是:02-27268684。欢迎有心的读者们打电话、甚至到我们公司与我们讨论。


[ 此文章被老烟枪大铁在2005-03-02 00:42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2-28 21:2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466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