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0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mtttsmtt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嬰兒] 寶寶吐奶的原因與改善方法
台北榮總 小兒胃腸科 吳子聰 主任

所謂吐奶,是指某些原因,導致胃容物從嘴巴流出來;另有一種情況則稱之為溢奶。是指寶寶吃完奶,打嗝或不由自主從嘴角溢出一點點的奶汁。
兩者之間,並沒有很明顯的界限,因為吐奶之前,通常會先有溢奶情形發生,而溢奶的孩子也常常會吐奶。
    至於寶寶吐奶的原因,會因月齡的不同,產生差異性。新生兒與嬰兒常見的吐奶原因,常是因為嬰兒的賁門(食道與胃之間的擴約肌)功能發育並不成熟,壓力比成人為低而引起的。約三個月大時,逐漸發育成熟,吐奶情形自然會減少。而早產兒的情況則更加嚴重,這是因為早產兒的器官更加未成熟,其壓力甚至低至無法偵測得知。因此,如果胃裡面的壓力,超過賁門的壓力,胃中的內容物就會吐出來或溢出來。

幫孩子打嗝

胃裡面的壓力,如果超過賁門的壓力,寶寶就會吐奶。但在什麼情況之下,胃的壓力會升高呢?
嬰兒喝完奶之後,在胃裡面,下面都是奶,上面則是空氣,就會造成壓力。因此,孩子一旦打嗝,把氣體排出,就能夠洩壓,減少胃的壓力,吐奶的情況自然就會減少。
如果寶寶在喝完奶之後,一直沒有辦法打嗝,媽媽在抱孩子時,可以換個角度,例如:直立式的抱著,或稍向前傾坐,以幫助寶寶順利打嗝。

少量多餐

現在哺育的方式,與以往農業社會不同。以往大都以母乳哺育,通常都是少量多餐,換句話說,媽媽經常餵寶寶。孩子一餓了,馬上餵食,平均約每兩小時或三小時餵食一次,授乳的頻率很高。
現在,逐漸改用人工方式哺育,也就是以奶瓶授乳,每三小時或四小時,餵食一次。無形之中,寶寶所喝的量,相對地增多。例如:寶寶一天喝的量是400C.C.如果分十次哺餵,一次才喝40C.C.;分成六次、七次餵乳,量就增多了。餵完奶之後,怕寶寶喝不夠,可能又會再多增些餵食量。這樣的做法反而增加了寶寶胃的壓力,也是導致寶寶吐奶的因素之一。

讓的寶寶小手可以靈活動動

媽媽在照顧寶寶時,必須注意,除了讓寶寶打嗝、少量多餐之外,不要把寶寶包的緊緊的,讓他的小手無法動彈。因為當腹壓升高時,寶寶很不舒服,可能就會吐。除此之外,當寶寶吐時,可能會嗆到,動一動、翻一翻,一些自我的保護性反射動作即可避免嗆到。如果包裹的緊緊的,不僅容易嗆到 ,嚴重者,還可能發生窒息現象。

奶粉沖泡方式的改變

孩子逐漸成長 (滿3至4個月時),可以在奶中加一些麥粉,泡的稠一些,就較不容易嘔出。這是因為越是稀稀水水的,越容易發生嘔吐,把奶粉調稠一些,在胃裡就比較不容易逆流,寶寶會比較不容易發生嘔吐情形

原發性

吐奶雖是常見的現象,但是,也有少數的吐奶現象會導致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嬰兒嗆到,至臉色發酣,更甚者,可能會導致「吸入性肺炎」。也有可能因為胃的反流,刺激咽喉,造成喉痙攣,而使呼吸暫停。大孩子大約幾秒鐘,就可恢復正常,但是,對早產兒或腦部有疾病的小朋友而言,這種暫時停止呼吸,會刺激其呼吸的中樞神經,進而影響整個循環系統。另外,呼吸暫停現象也是嬰兒猝死的可能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胃是酸的,然而食道並沒有那麼耐酸,經常嘔吐,導致胃酸倒流,會造成食道發炎,進而黏膜靡爛,導致缺鐵性貧血。一旦食道受傷,孩子胃口就會變差,進而影響小朋友的正常發育。
繼發性
新生兒最常見的是幽門肥厚(幽門,是指胃與十二指腸中間的擴約肌),導致管腔變小而造成,剛開始可能只是一點點溢奶。最後,越吐越厲害,變成一大口,或呈噴射性的嘔吐。
 寶寶吐完之後,由於營養不夠,很容易餓,整天都在吃,吃完就吐,吐完就吃。嚴重者,可能連胃酸都吐出來了,形成酸鹼值不平衡,造成代謝性的鹼中毒。因此,寶寶如果有上述現象,可謂小兒專科醫師做超音波檢查。嚴重者,需要開刀,治療之後,情況很快就能獲得改善。另外,各種先天性畸型,例如:十二指腸先天性狹窄、蹼膜之類的先天性原因,都會造成腸胃道的狹窄或部分阻塞。其他亦有因為急性腸胃炎,被病毒感染,或對牛奶中蛋白過敏,過敏性的腸胃炎等,都會造成小朋友的嘔吐。
 繼發性的原因中,比較複雜的,即是中樞神經疾病。腦壓升高,亦會造成嘔吐。但是,這種情況初期,和一般嘔吐情形相同,並沒有特別症狀,需要反覆追蹤,把許多可能導致吐奶的原因一一排除並加以治療之後,如果情況還是沒有改善,才會考慮到可能是中樞神經的問題,所以情況比較麻煩。還有一些先天性代謝疾病,例如:苯酮尿症、或是各種有機酸的代謝不平衡,胺基酸的先天性代謝異常,也會導致小朋友嘔吐。
 由此可見,吐奶的原因相當多,但大部分都會隨著時間及適當的照顧,很快就好轉。如果是結構性方面的原因,則需要醫師詳細的檢查與治療。
  一般而言,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隨著慢慢成長,大約2至3歲就能改善,原因是:
第一.大部分孩子在4至5個月時,脖子已可挺立,肌肉逐漸強硬,喉頭的反射動作也比較完整。同樣的,賁門的肌肉也逐漸發育成熟,也會坐了,吐的情況就會比躺著時,減少許多。

再者,寶寶逐漸成長,喝奶的技巧更純熟,不會吞進大量空氣。另外,4至5個月,寶寶的副食品攝取逐漸增加,不再只喝「稀稀水水」的嬰兒配方奶粉,自然吐奶的情況能獲得改善。


[ 此文章被smtttsmttt在2005-02-26 02:07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政府網際 | Posted:2005-02-26 02:0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183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