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1024
|
分享:
x0
|
[] 水缸点火,孙策疑兵欺敌
孙策初崛起时,渡江东征,连连破敌,锋芒无人能抵。击破刘繇后,进攻会稽郡。会稽太守王朗固守于固陵,孙策渡江作战,屡攻不下。这时孙策的叔父孙静献计,以迂为直,侵袭固陵南面数十里的查渎,绕道攻王朗后方。孙静说:「王朗凭城坚守,短期间内攻不下来,不如攻打查渎。查渎是交通要道,应当占领。这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静并且自愿打头阵。孙策同意,同时下令:「近来连日大雨,江水污浊,饮用容易腹痛,你们即刻准备数百缸清水待用。」
出兵奇袭,准备瓮罐装水干嘛呢?原来孙策另有谋算,他即将展开欺敌战术。《三国志》写说:「至昏暮,罗以然(燃)火诳朗。」这是什么意思,包括《三国演义》作者在内,后人在叙述这段故事时,大多解释成孙策在军营罗列火把来欺骗王朗。欺骗是对的,但这么一来,备水一战,意义就不大了。
真正的用意,不是那么单纯。入夜后,孙策派人把油注入缸里,灌油点火,燃烧起,王朗远望,以为孙军举火把活动,没料得孙策人去营空,绕道查渎,待王朗察觉出兵,反被痛击,最后战败投降。
像孙策这样以疑兵欺敌的战术很多,道具也很多,最有名的是「灶」。运用巧妙,存乎一心,虞诩增灶欺敌,孙膑却以减灶,让敌人在猜测对手兵力时误判情势。而困守不出的廉范以火把为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廉范的三头火把策略。
三星火退匈奴
汉明帝时,廉范担任云中郡太守(今内蒙古自治区),防止边境的匈奴生事。某一次,匈奴大举入侵,依规定,入侵敌人超过五千人,应向邻近郡所求救,但廉范很有自信的向部属表示,不必劳驾他人,他会领兵摆平。
两军交锋,兵力众多的匈奴占了上风,云中守军眼看守不住了,廉范心生一计,决意以疑兵欺敌。入夜后,他命令十兵把火炬每两支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十字形,三个头各点上火,剩下一个头用手拿着。匈奴人远远望去,只见汉军阵营如星光点点,密密麻麻,以为来了大批援军,惊惶万分,决定天亮后退兵。
匈奴人哪想到,中了廉范的欺敌战术。本来一人一把火炬,有几个火点大概就有多少人,偏偏经过廉范的精妙设计,一个士兵制造出三个火星,看起来好像多出三倍兵力,吓到匈奴,以为廉范有后援部队接应。
让匈奴撤军还太消极,廉范更要主动出击,击溃匈奴。他料准匈奴撤退在即,戒备松散,趁天快亮时,发动奇袭。匈奴兵大都还在睡梦中,突然遇袭,惊慌失措,几百个人头被砍落,其他急于逃命,秩序大乱,你踩我,我踩你,被踏死的就超过一千人。匈奴吓得此后不敢再进犯云中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