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65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数位命理街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自生自显自解脱自生自显自圆满”

图 1.

图 2.




您所提出的“自生自显自解脱自生自显自圆满”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Dzogchen)兜见
核心教义的高度凝练与总结。这是一句充满了深邃智慧和究竟了义的教言。
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但它们本质上是同一真理的不同侧面:
第一部分:自生、自显、自解脱 (Self-arising, Self-manifesting, Self-liberating)
这部分描述的是一切现象的本性,即心的本来面目
(觉性、如来藏)。
1. 自生 (Self-arising):
  · 指万法(一切现象、念头、情绪)
并非由外在的造物主所创造,也非无因无缘偶然产生。
  · 它们是从我们本自具足的觉性(内在的明空本性)中自然显现的,
如同太阳的光芒从太阳本身发出一般。其根源是内在的、本初的、清净的。
2. 自显 (Self-manifesting):
  · 觉性本身具有无限的显现能力(“明”的特质),
它能自然显现出外在的世界、内在的念头、一切喜怒哀乐。
  · 这些显现并非实有的,而是如同梦境、水中的月亮、
镜中的影像,是空性的游戏和展现。现象(显现)与本体(空性)从未分离。
3. 自解脱 (Self-liberating):
  · 这是大圆满法最殊胜的诀窍。
既然一切念头和现象都是从觉性中“自生”、“自显”的,
它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其本性就是空性的、纯粹的。
  · 因此,不需要我们去刻意地压制、对抗、消除或改造它们。
任何对念头的执着(贪爱)或排斥(嗔恨)本身,才是真正的束缚。
  · 只要在念头生起的当下,保持觉知,
不追随也不抗拒,单纯地看着它,它就会如同云朵融入天空一样,
自然而然地自我消融,回归到其本来的空性之中。
这就是“自解脱”——问题自己产生,自己也同时解脱。
第二部分:自生、自显、自圆满
(Self-arising, Self-manifesting, Self-perfected)
这部分是从果位上来讲,说明我们的本性从一开始就是圆满无缺的。
1. 自生、自显(同上):
  · 再次强调,圆满的佛果和功德并非从外在获得,
而是我们内心本性的自然显露。
2. 自圆满 (Self-perfected):
  · 我们的觉性本身就是圆满的佛。一切慈悲、智慧、
力量本来就已具足,无欠无余,就像一块纯金无论被做成什么形状,
其金子的本性从未改变。
  · 修行并不是要创造出一个新的“圆满”,
而是通过“自解脱”的诀窍,
认出并移除那些遮蔽我们本来圆满的暂时性污垢(即对显现的执着)。
一旦认出本心,一切便是本自圆满、任运成就的。
总结与核心要义
这句话的核心教导是:
一切万法(包括我们的烦恼)都是从本初清净、
本自圆满的觉性中自然显现的游戏。由于其本性空寂,
所以任何显现无需我们刻意造作,都能在觉性中自然解脱。
我们的目标不是成就一个外在的果位,
而是内证这份原本的“自解脱”和“自圆满”的状态。
这是一种极其直接和究竟的法门,
它建立在“见地”的巅峰之上:
从最根本上认为众生与佛无二无别。修行只是去认出并安住于这个事实。
一个简单的比喻: 你的心性如同广阔虚空(自生、自圆满),
念头和情绪如同虚空中的云彩(自显)。云彩来来去去,
但虚空本身从未受污染,也从不需要驱赶云彩。
你只需看着云彩(念头),不执着它,
它自己就会消散(自解脱),而虚空(圆满的觉性)始终在那里。


您提出的这句话,蕴含了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教法的深奥精髓。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修行体悟。
「现前一切都是大圆满,哪里还...」
这句话可以从几个层次来理解:
1. 从「见地」上理解(理论层面)
大圆满(Dzogchen)兜见 的核心教义是「本来清净」(ka dag)。
它认为一切众生的心性(觉性)从本初以来就是圆满、清净、无垢的。
我们所感知到的不完美、痛苦和烦恼,并非心性的本质,
而是暂时的污垢和幻象,如同云朵遮蔽了清澈的天空。
因此,从最究竟的实相来看:
· 「现前一切」:你当下所见、所闻、
所感的一切现象——无论是山河大地、喜怒哀乐、
是非对错——其本质并非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坚固和真实。
· 「都是大圆满」:这些现象无一不是觉性(心性)的自然显现(lhun grub),
是智慧的游戏。在觉性的境界中,万法当体即空,清明显现,二元对立消融,
一切本来就是圆满无缺的。
所以,这句话是在表达一种最高的见地:
无需离开当下的烦恼与现象去另寻一个「大圆满」。
圆满就在眼前的一切之中,只需认出它的本质。
2. 从「修持」上理解(实践层面)
对于一位已经「彻见心性」的修行者来说,
这个境界是现量的体验。他/她会安住于这种「无修无证」的状态中:
· 「哪里还」需要刻意地去修持?
(因为本来即是,修即无修)
· 「哪里还」有需要断除的过失?
(烦恼即是智慧,贪嗔痴的本质是觉性的妙用)
· 「哪里还」有需要追求的果位?
(佛果不在别处,就在当下觉知之中)
这是一种最高阶的修行——「任运超越」的状态,
一切行为自然成为道用,无需造作。
3. 对修行者的提醒
(常见的「陷阱」)
然而,这句话也非常容易被误解,成为「狂禅」或修行上的懈怠藉口:
· 对未证悟者而言:如果内在的烦恼、习气依然坚固,却只是口头上说「一切都是大圆满」,
从而轻视因果、不持戒律、不修慈悲,这就陷入了巨大的误区。这叫做「以药为毒」,
将最高的见地当作了放纵习气的藉口。
· 真正的意义在于「认证」:
说「一切都是大圆满」,并非指现象本身完美无缺
(比如坏事也是「好」的),
而是指要透过现象,去认出并安住于其背后那个本来清净、
圆满的觉性本体。这需要极大的信心和上师的指引。
总结来说,您这句话点出了
大圆满法最殊胜、最了义的见地:
轮回与涅槃不二,烦恼与菩提一体。圆满不在远方,
就在当下每一念、每一境之中。真正的修行,不是改变现象,
而是改变我们对现象的认知(见地),
从而在万法中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
这是一个需要通过闻思修、
并在上师指导下逐步体证的过程,绝非简单的文字游戏。


“本自具足,本自圆满”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观念,
强调每个人本身就具备了成佛的潜能及圆满的状态,
而无需再依赖外在的因素或追寻。因此,
修行的过程更多的是在去除妨碍本性显现的障碍,而不是追求一些外在的成就。
这种观点通常鼓励人们回归自我,
认识内心的真实,并实现自我解脱与圆满。
此讯息由 Nova 编写生成.


您将藏传佛教宁玛派的
核心教法「大圆满法」
与汉字部首口诀
「心部界部口诀部」
并列提出,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有趣的联想。
虽然它们源自于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
(佛教哲学 vs 汉字文字学),
但在像征和哲学层面,
确实可以产生启发性的对话。
以下我将先分别解释这两个概念,
然后试着探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哲学连结。
第一部分:分释两个概念
1. 大圆满法 (Dzogchen)
大圆满法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最高教法,
其藏文名称「Dzogchen」意为「伟大圆满」。
它主张一切众生本自具足清净、圆满的觉悟本性
(即「如来藏」、「心性」),
修行并非向外寻求,而是向内认识并安住于这个本初清净的自性之中。
· 核心思想:众生心性本净,
本自圆满,无修无证,任运自然。
· 修行目标:直接彻见「心性」(明空不二的本觉),
脱离一切执着和造作,
在当下觉知中成就佛果。
· 关键字:
心性、本觉、自然、
任运、光明。
2. 心部界部口诀部
(汉字部首口诀)
这是区分三个与「心」
相关的部首的传统记忆方法:
· 心:作字底,写「心」,如思、想、念。 代表直接的心理活动。
· 界部 (忄):作字边,写「忄」(竖心旁),如性、情、快。
代表情绪、性格等。
· 口诀部 (⺗):作字底,写作「⺗」(恭字底),
如恭、慕、忝。 代表一种谦卑、恭敬的心理状态。
口诀的核心是“分界”,
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形态和位置的部首,避免混淆。
第二部分:
可能的哲学联想与对话
您将两者并列,可能是在寻求它们之间的隐喻或像征连结。
以下是一种哲学层面的解读:
我们可以将这三个部首视为修行次第或心性不同层面的隐喻:
1. 「界部」(忄:竖心旁)
- 现象界的心
· 象征:这是日常的、相对的心。 
它充满分别、执着、情绪
(贪瞋痴慢疑),是「能所对立」的心
(能感知的主体 vs 被感知的客体)。
这个心在「界线」之中,
有你我、好坏、喜怒之分。
· 对应修行:这是凡夫的状态,
心被客尘烦恼所染污,
在二元对立的「界」中挣扎。
2. 「口诀部」(⺗:恭字底)
- 修行转依的心
· 象征:「恭」、「慕」代表的是一种谦卑、恭敬、
向往的心理状态。 这象征着修行过程──透过聆听口诀(上师教导)、
生起恭敬心和向往心,来对治傲慢的凡夫心,逐渐转向觉悟。
· 对应修行:这是修行者的状态,
透过方法(口诀)和正确的态度(恭敬),净化「界部」的染污,准备认识真心。
3. 「心部」(心:心字底)
- 本初圆满的心
· 象征:这是最完整、最根本的「心」字。 
它不再作为偏旁,而是作为基础和支持(字底)。 这象征心性本身,
即大圆满法所揭示的本初清净、本来圆满的自性。
· 对应修行:这是最终的果位。
超越了「界部」的分别和「口诀部」的修学造作,
直接安住于圆满的本心——思、想、念的本源即是空明不二的本觉智慧。
这就是「大圆满」。
总结与关联
· 从「界」到「心」:这个部首口诀的过程,
可以隐喻地理解为一条从分别之心(界部),透过恭敬与修行(口诀部),
最终回归本初圆满之心(心部)的路径。
· 大圆满的「不修」:大圆满法最殊胜之处在于,
它认为无需次第修证,可以直接指向「心部」所象征的终极心性。
真正的「口诀」就是直接指示心性本身。
· 共同的核心-「心」:无论怎么区分(界、口诀),
最终都归于同一个「心」。 这正如大圆满法所言,
一切现象(界)和修行方法(口诀)都从未离开过本觉心性的范畴,
心性本身就是超越
一切界限和对治的大圆满。
因此,您的联想非常精妙。
「心部界部口诀部」这个文字学口诀,
无意中为「大圆满」法的心性哲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象征性框架:
即超越分别之界,
借助究竟口诀,
证悟本然心性。
这种跨文化的智慧碰撞,
展现了汉字深厚的符号潜力
与佛法的深刻哲理之美。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25-09-02 21:08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凯擘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09-02 21:0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92842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