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dwi034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哈啦][機殼&電源] 索爾降臨誰與爭鋒,ROG THOR III 1000W 白金牌電源供應器開箱試用



第三代THOR外觀規格全提升,追求終極效能和穩定性


作為ROG電源的旗艦等級,THOR從早期的第一代到目前的第三代,通通都具備白金級以上認證,更高瓦數的1650W更是擁有鈦金級認證,THOR系列除了具備頂級的規格外,每一代在外型上的設計感尤為出色,在保有斜切的電馭造型加上信仰之眼與監控顯示面板的基礎上,再把這些特色發揚光大,是的,THOR III已不滿足於簡單的OLED面板顯示,而是極好拆卸安裝的磁吸式OLED面板,不會受限於安裝形式,全面監控電源瓦數


ROG THOR III搭載新一代氮化鎵 (GaN) MOSFET,良好的導熱材質能提升更高的電源效率,且縮小後的體積能更優化內部配置,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並採用專利智慧穩壓器的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讓更為耗電的GPU在高負載時也能有穩定的運作


個人製作的前導影片,能大致了解ROG THOR III的特色
https://youtu.be/...HGTr4


產品開箱


ROG THOR III 1000W是一款白金牌認證的電源供應器,相容ATX 3.1規範,支援最新的PCIe 5.1,採用氮化鎵MOSFET和雙滾珠軸承風扇,擁有專利的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和TURBO模式


▼外盒正面與背面






▼根據個人經驗,通常這種上掀盒蓋方式的3C產品,等級上通常都會更高一些,外觀也更有設計感,內盒分為左右兩區,較小的文字區域主要放置各式線材,較大的信仰之眼區則有配件和電源本體






▼所有配件一覽,有說明書、魔鬼氈綁帶、束線帶、信仰之眼銘牌和4顆黑色的電源螺絲



貼心提醒關於16-pin線材的安裝方式,要確實接入電源和顯示卡接口,不可留有縫隙



▼除了電源線,其他硬體接線則是放在收納袋中,電源線徑為頗粗的6mm



設備線材分為兩包,全都是模組化線材,一包是主要設備的線材,包括主機板20+4PIN x1 、CPU 4+4PIN x2、PCIE 6+2PIN x4、12V-2×6 x1;另一包是次要設備的線材,包括大4PIN x2和SATA x2,個人覺得這樣的分類還不錯,因為過往大4PIN最常接風扇,不過目前主機板本身支援的風扇數量已經很夠,SATA以前最常接的硬碟,因為現在多數消費者都會選擇速度更快且價格實惠的M.2硬碟,所以次要線材不一定有需要用到



▼主機板24PIN電源線材



ROG THOR III 1000W全系列的線材均採用壓紋編織線材質,摸起來很柔軟容易彎折,可提升每1根線材的保護力,安裝時也不容易受到設備和空間影響



▼CPU 4+4PIN x2



接入主機板的4+4PIN接頭採用獨特的灰色,組裝時更容易辨認



▼符合PCIe 5.1規範的12V-2×6,最高瓦數支援到600W,升級後的PCIe接頭均採用銅質針腳,有非常好的導熱性,在運作時能維持低溫和低功耗,保持顯示卡的穩定性



非常特殊的IVS 線,是附加在12V-2×6旁獨立出來的線材,連結後會啟用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在遊戲或超頻時GPU負載極高的狀態,能將電壓穩定性提升高達 45%



這是官網對於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的說明,在傳統以CPU電壓為主時,CPU在負載狀態下可能會有上下闕值溢出的狀態,容易造成顯示卡運作不穩,啟用GPU-First電壓感應後,闕值溢出的部分慢慢變平穩



▼ROG THOR III全系列都支援同步燈效,所以想要享受閃亮亮的外觀務必要接入這個5V的RGB燈效線



▼在40/50系列顯示卡出來以後,漸漸失去舞台的PCIE 8PIN,OMNI只能仰天長嘆



還有不受寵的次要線材,大4PIN和SATA x2,OMNI簡單躺平已說明一切





ROG THOR III 1000W電源供應器介紹


這款電源供應器的尺寸為190 x 150 x 86 mm,長度較長,所以在挑選機殼時要注意空間是否充足,磁吸式OLED面板絕對是本次外觀的一大亮點,當然整個設計也是充滿ROG滿滿的電競風味,在很多細節上都有展現出身為ROG粉自豪的要素,值得一再品味


▼擁有出色造型的ROG THOR III 1000W



▼超帥的頂部進氣口,採用斜線條紋配置,是ROG特有的視覺效果,重點是在斜紋條紋中還顯示了信仰之眼的圖案



▼搭載135mm雙滾珠軸承風扇,軸承的壽命極高,搭配0dB停轉功能,還有內部的大型散熱片,都可讓電源供應器內部的散熱效率達到最佳化






▼電源會發光部分有三個區域,頂部斜切的透明THOR銘牌,側邊右側的信仰之眼,和左邊的磁吸式OLED面板,鏡面和金屬拉絲紋理交錯,質感相當好



磁吸面板拿下後可以看到連接的端子,包括面滿內側都有ROG的文字,滿滿的細節感讓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面板顯示的部分就是在黑色框框處,範圍雖然不大,但若是只顯示電源使用瓦數那是非常足夠的,外側框透明的部分為燈效發光區



▼另一側一樣可以安裝磁吸式面板,一樣用頗具設計感的矽膠套保護端子



拆下來以後就可以放上磁吸式OLED面板,磁吸式面板有一定的角度,讓他吸附上就可以了,記得不要硬塞



▼模組化配置看了就是舒服,基本的MB/CPU/PCIE/SATA和12V-2X6都有,因為THOR系列都有支援同步燈效,自然也會有ARGB接口



最特殊的就是粉紅IVS接口,接上後就會啟動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不需要使用時直接拔下即可



▼電源供應器後方有電源開關,電源線接口和TURBO模式開關



TURBO模式會啟動風扇常駐運轉,進而達到內部更強的散熱能力,以對應高負載時的狀況



▼電源供應器底部有完整的資訊,包括電源輸出,產地和各式安規認證



ROG THOR III 1000W實際裝機


▼這次要測試的主機設備規格
CPU: Intel i9-14900KF
GPU: GeForce RTX 5070 Ti AERO OC 16G
主機板: Z790 AORUS MASTER X
記憶體: XPG LANCER 6000 16Gx2
硬碟: Kinstong KC3000 2TB
水冷: Silver NovaPeak 360 ARGB
POWER:ROG THOR III 1000W
CASE: LIAN LI O11D EVO



▼這次安裝電源供應器會用到的4條線,分別是1條主機板電源24 PIN、2CPU 4+4PIN、1條12V-2×6和1條5V RGB燈效接線



接入電源供應器會聽到"咖"的一聲才是真的連接完成,尤其是12V-2×6要特別謹慎



▼O11D EVO的後方空間一覽,特地把上方的硬碟架取下,才能讓ROG THOR III的磁吸式
OLED螢幕能完整展示出來



沒想到一裝上去比想像中要長很多,連遮線板都放不上去



▼接好前方的硬體設備,柔軟的線材很輕鬆就可以穿過機殼的縫隙,輕鬆接入主機板,要認真注意的除了12V-2×6有沒有接緊外,5V RGB接線也記得不要接錯,會出大事的



ROG THOR III 1000W的線材長度足夠,即便是EATX的機殼相信也不會因線長而有



▼千萬不要學OMNI看到糾結的線材,整顆心都糾結了



此時壓紋線材的柔軟性再度幫上忙,加上內附的配件魔鬼氈束帶,僅用了不到十分鐘就把線材整理成一個稍微能看的狀態



最後加上側板一切都沒事了,ROG THOR III的尺寸雖然偏長,不過不會影響到雙倉式架構的機殼,蓋上側板一樣服貼,不過如果要看監控和美美的燈效一樣要拆下來



▼上機後的電源供應器展示,磁吸式OLED面板浮凸的外觀,讓整體視覺觀感更好,搭配上燈效模式變化的燈光表現讓人驚豔,這也是ROG在設計方面的獨到之處,好看兼好用相輔相成









ROG THOR III 1000W各項測試


▼簡單做個80PLUS轉換測試,白金牌的轉換效率要有92%以上,待機總瓦數是125W,扣掉CPU+GPU的瓦數為80W,預估全速負載為100W






OCCT 單烤CPU,總瓦數是404W,預估瓦數為378W,轉換效率為93.5%






OCCT 單烤GPU,總瓦數是467W,預估瓦數為440W,轉換效率為94%






AIDA64 FPU+OCCT GPU 雙烤,總瓦數是708W,預估瓦數為653W,轉換效率92%






雙烤時監控CPU和GPU的電壓都非常穩定



▼開啟TURBO模式,用儀器測量雙烤時電源供應器內部溫度最高為41.1度



待機時,12V-2×6接頭溫度為38.5度



單烤GPU時,12V-2×6接頭溫度為42.7度



▼未開啟TURBO模式,環境噪音值為43.0 dBA



開啟TURBO模式,環境噪音值為47.1dBA,表示風扇運轉最大噪音值僅有4 dBA左右,這分貝幾乎接近無聲



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ROG THOR III系列再一次將頂規旗艦的水準進一步昇華,雖然第一眼看到是滿滿的ROG電競外觀,但是實際究其細節,ROG THOR III不單單只有設計感,而是增添更多的實用性,像是獨特的磁吸式OLED面板,是可以放置在左右兩側,不會因為受限於機殼的安裝而無法看到監控內容


一顆電源供應器要能持久運作,勢必在內部的零組件和整體的散熱都要兼顧,ROG THOR III搭載更小體積的氮化鎵MOSFET,能讓內部有更充足的散熱空間,而這次搭載的雙滾珠風扇,更是能讓散熱能力達到最佳化


在性能方面,考量到現在針對顯示卡的負擔越來越重,GPU優先電壓感測便是因此而生的功能,採用專利智慧穩壓器IVS,在遊戲或超頻時等負載狀況較強時,會立刻啟動,提升電壓的穩定性,以保證使用時的流暢度,而在這幾天的使用中,包括壓力測試和遊戲等,都完全沒有卡頓或重起的狀況發生,12V-2×6接頭的溫度也頗低,所以無論是溫度還是穩定度都表現得可圈可點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05-21 23:2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595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